《法證先鋒6》毫無意外地糊了。
說實話,我對《法證先鋒6》是有過期待的,畢竟5已經夠爛了,被罵得夠多了,總覺得拍6的時候,編劇、導演、方方面面都會爭點氣吧。想不到,還是糊了,而且是意料之外糊得一塌糊涂。
01 有頭沒尾的案情
首先,《法證先鋒》是一部刑偵劇,說白了就是“破案片”,那么好歹得破案吧。但這部《法證先鋒6》,似乎有些案子還沒破就結束了。
至今,我不知道,那個在泳池用“超聲波”殺害盧永耀的兇手是誰?
至今,我不知道,那個向周榮添投毒的人是誰?
這個案子,戛然而止。
或許這個案子的謎底會在后面的劇情中揭開,我想,TVB的編劇再不濟,也不會犯這種錯誤,但這條線拉得有多長,中間是否有其他線索關聯,是個問題。
就好比說,我們都知道《法證先鋒6》的別名叫做——“消失的愛人”,余星柏一直尋找著霍寶英,這條線雖然筆墨不多,但線索一直存在,且時時有回應、有進展。但“周榮添案”卻是硬生生被拗斷的,從第九集消失后至今沒再出現??吹阶詈?,我甚至懷疑我自己,是不是我少了一段記憶。
刑偵劇不是不可以放長線,放得好還能讓人收獲意外驚喜。
比如,《鑒證實錄》第一部的時候就把郭政鴻這條線拉得很長,從第一個案子就開始在殺人,中間在和聶寶言談戀愛,直到最后一個案子伏法。但編劇在第一個案子就給人留了一個“豁口”,老外在交待殺害趙詠妮的時候突然很激動,心臟病發去世了。
在比如,內地刑偵劇《情有千千劫》,每個都是獨立的案子,但每個單元案件中的兇手都會留下點懸念。張磊的母親跳樓前說:“我不該相信他的話”,那么這個“他”是誰?
我想說,如果沒有辦法做到把“線頭”巧妙地留出來,沒有能力讓觀眾跟著你的線索走,那么,不如就老老實實拍單元劇。像以前的《刑事偵緝檔案》、《鑒證實錄》、《法證先鋒》前三部,用單元劇的方式呈現不是挺好的嗎,短小明快,一個案件,幾集的的長度,刷刷刷就過去了,也很過癮。
02 松散是人物關系
TVB的很多刑偵劇都會營造“人物關系”,特別是在“法政”、“鑒證”系列,法醫、法政、警察的“鐵三角”關系尤為明顯。
但《法證先鋒6》的人物關系卻松散了很多,甚至有些凌亂和主次不分。
網友做過這樣一個對比:
在前三部“法政”系列劇中,這種“鐵三角”關系,要么是“兄弟之情”,要么是“男女之愛”。
不是說,劇中人物非得有點什么“關系”才能推動劇情發展,只不過,更緊密地關系至少讓人覺得他們一起上班下班、討論案情是合理的,出品方打出的“鐵三角”噱頭是能令人信服的。而不是,讓我看著感覺這三個人看著只是經常合作的同事,案發現場碰到了打個招呼:hi,今天又是你??!
更重要的一點是,無論怎么說,余星柏、范佩清、井浩然這三個人都是主角。他們的合作戲份理應比其他任何組合更多。
但劇中完全不是這樣的。
余星柏下班后忙著找老婆;井浩然下班后要照顧下屬的老婆孩子;范佩清更厲害,下班后喜歡玩挑戰PTSD,就算討論案情也是和當主播的閨蜜。
這三位顯然很少有時間一起聯絡感情。可能TVB的編劇,劇本寫到一半,突然發現,這個“鐵三角”關系不鐵??!怎么辦?牛已經吹出去了,廣告都爛大街了,那只能拼命給新人加戲。所以,我們看到洗衣房、咖啡廳,總有兩女一男在討論案情。
我就納悶了,三人約著喝咖啡是可以理解的,怎么洗衣服的時間也能這么湊巧老在一起,難道洗衣服也得找搭子組局?
03 不符合邏輯的細節
既然上面說了洗衣服、咖啡店,那就不得不說,本劇中很讓人想不明白的一點,為什么身為警務人員、法政工作者,能在咖啡店這種安靜的店面,洗衣服這種大眾空間,堂而皇之地討論案情。
香港沒有“保密法”嗎?
之前的法政系、鑒證系列也有組隊討論案情的時候。但他們的地點,一般都在私人空間,比如高彥博、古澤琛的家里,或者警隊的餐廳。當然,也有公共場所,但他們會在哪兒呢?一般都是酒吧,就是他們下班后掛在嘴邊的“happy hour”。這種地方,通常比較吵,幾個人包個小桌,一邊聊私事,一邊夾雜一些案情。他們聊些什么,別人不會太在意。而不是像《法證先鋒6》那三個小年輕,三個人端著咖啡,在安安靜靜的大眾空間大談特談案情。
之前,那些所謂的“聊天”情節,其實是對劇情有推動作用的,說白了,是為了給案情增加突破口。比如,高彥博和梁小柔西班牙風格的電話鈴聲,高彥博和古澤琛下國際象棋,這些情節的設計都是為了給主角破案提供靈感的火花,推動劇情的發展。而我們三個“洗衣搭子”呢,談了半天,其實對案情、對人物關系的遞進,哪怕對觀眾的認知,都沒有半點好處。
當然,這些并不是我覺得這部劇最不合邏輯的。相對于公私不分的“洗衣三人組”,我更不能理解我們的女主范佩清。
一個剛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從解剖臺上逃命的女人,轉眼居然對一個和那人長得一模一樣的男人產生了興趣。前一刻還在害怕地做噩夢,后一秒居然一臉興奮地回憶和那男人一起救人的場景。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死物“井繩”都能讓人怕十年,何況活生生的人?這女人不是戀愛腦就是受虐狂,要么就是得了“斯德哥爾摩癥候群”。實在沒辦法接受,這樣的女人居然是個理智、冷靜,專業能力極強的法醫。
04 消失的節奏感
《法證先鋒6》不是讓我第一次感到如此失望的TVB刑偵劇,其實也不止刑偵劇,總覺得這些年TVB的產品都少了曾經的味道。我一直不明白到底少了什么?直到這部“幸存者的救贖”我突然想明白了,少了TVB慣有的“節奏感”!
什么是“節奏感”,我來舉個例子:
大家回想一下《鑒證實錄》,是不是每當聶寶言拿起解剖刀的時候腦海里總會想起一段音樂,或者法政科檢驗證物的時候,滴管、顯微鏡、多頻段光譜儀,哪怕是噴魯米諾,用棉簽采集血液樣本。都會有種讓人看著很專業的感覺。他們的每一個操作、每一個眼神,加上BGM,讓人身臨其境。
你回想一下聶寶言一邊解剖,一邊向曾家橋介紹死者死亡原因的場景:死者胸骨斷裂,肺部有積水……再對比一下,范佩清和那個懸浮的不知道什么東西的AI隨便聊兩句。是不是一個讓你跟著學習,一個讓你出戲。
TVB的節奏感還在于“緊湊感”。
跳出刑偵劇的框子,我們來對比一下“宮斗劇”的兩座高峰:《金枝欲孽》和《甄嬛傳》。我一直覺得“金枝”的節奏感就比“甄嬛”強很多。它的劇情環環相扣,人物斗爭招招見血,沒有一個場景是浪費的,沒有一個情節是多余的??梢赃@么說,看“金枝”我不能跳過任何一集,但看“甄嬛”有些劇情是可以快進的。
但這部《法證先鋒6》呢?
我至今不明白,吳書婷那個關于“瑪格麗特的眼淚”真假的劇情是干嘛用的?它出現的時候,我想著,難道是要宅斗?要上演奶奶和孫子奪權這種戲碼?思考那個吳書婷的閨蜜是不是在利用她?結果呢,什么事都沒發生。
所以,這段大概占用了2集的情節的作用是……
前幾天,有記者采訪歐陽震華,問他對《法證先鋒6》的看法,Bobby說,首三部之后也是成功的,只是大家先入為主,雞蛋里挑骨頭。
嗯~歐陽胖胖真的是個暖男啦,但也從側面說明,其實大家都知道,“法證系列”也就前三部還不錯啦!
說真的,前三部的大部分情節我都還記得。我對第四部的印象是,法政部的儀器展示挺到位的。第五部,沖著“法政系列”IP+黃宗澤的臉,我只記得一群睡不著的男男女女一起神神叨叨,到底嘮了些啥,我不記得了。
至于第六部,坦白說,如果有可能,我就想知道霍寶英到底怎么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