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飛機發動機有多少個零部件?
這個難倒絕大多數人的問題,對于2003年出生的王彥舒來說并不難。因為這個暑假她的新身份是“航空之心”助理設計師,給航空動力系統零部件設計工程師打下手。
6月,杭州面向全球高校大學生發出邀請,招募“杭州最潮實習生”:“量子生物秘境探索者”、“航空之心”助理設計師、我的機器人朋友等33個有梗、有趣、有料的實習生崗位,共收到來自國內和海外505所頂尖大學的1560份簡歷。
其中,不少簡歷跨越半個地球來到西子湖畔。
愛“拆家”的00后
研究起了飛機動力系統
王彥舒是華中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學的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暑假前,她看到天目山實驗室所在的先進燃氣渦輪推進系統交叉創新研究團隊招聘實習生的消息,立馬投了簡歷。
對這個實習崗位一眼心動,因為“航空之心”助理設計師名字很酷,而且能和國內優秀的航空發動機設計團隊一起工作。另外,王彥舒的老家在義烏,距離杭州很近。
兩年前掛牌成立的天目山實驗室是浙江省政府批準設立的航空浙江省實驗室,背后是杭州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研究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而王彥舒投遞的先進燃氣渦輪推進系統交叉創新研究團隊,是一支由航空發動機專家王光秋教授主導的優秀團隊。
文文氣氣,笑起來特別靦腆的王彥舒其實從小就是工科學霸。小時候同齡女孩子在玩娃娃時,她展現出了不凡的“拆家”本領,不管媽媽買的玩具,還是家里的鬧鐘,都沒有逃脫被拆的命運。之后,她一路考進了國內頂尖的理工科大學。
生活中的王彥舒
在團隊里,王彥舒要從服務器上下載任務,并按照上面的要求設計某個零部件的模型,再上傳到服務器。被設計好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要經過團隊成員的討論,并對合理性和可行性作出評估。
團隊張老師說,作為航空之心,動力系統是飛機最重要的一個部件。一般大的發動機有幾萬個零件,小發動機也有幾千個零件,設計非常精密,每一個零部件的材料什么時候失效、疲勞、燙傷,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對這個崗位的實習生來說,除了掌握一定的設計軟件和設計思路,也需要參與團隊的前期溝通,積累一定的專業知識。
和機器人做朋友
跑步輸給了校長
朝夕相處的“同事”是機器人,遛彎還能偶遇學術大牛,這是剛碩士畢業的唐峻烽在杭州的實習生活。
他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上個月收到了西湖大學工學院金耀初實驗室的實習錄取電話,立馬收拾行李來到杭州。
唐峻烽
金耀初教授是歐洲科學院院士、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學會會士(IEEE fellow),去年10月正式加入西湖大學,任西湖大學人工智能講席教授,并創建“可信及通用人工智能實驗室”。
今年,實驗室面向國內外高校開放了一個實習生崗位,名叫“我的機器人朋友”。唐峻烽在大學期間,主要對人工智能領域中啟發式算法優化方向展開研究。這則招聘一下戳中了他的興趣點。
實驗室的陳魏老師說,這個崗位,主要從事人機協同、機器人自動避障,以及帶電作業機器人自主作業等方面的研究。他們希望通過智能算法,讓機器人具備自主作業能力。
發布招聘后,實驗室總共收到了60多份來自海內外院校在校生投遞來的簡歷,有不少是碩士和博士,唐峻烽成了那個“幸運兒”。
陳魏老師說,機器人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研究領域,所以對專業的要求比較高,希望實習生是出自計算機、機械、電子信息等相關專業,最好有多模態大語言模型、自動化控制等相關研究基礎,以及優秀的英語語言能力。“同時,需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一個進行多學科交叉的團隊。”
在西湖大學,唐峻烽的工作是瀏覽國內外人工智能,特別是具身機器人領域的最新論文和研究動向,并通過代碼用大語言模型輔助機器人控制,嘗試著讓機器人能夠成為人類的“朋友”。
寫代碼,與機器人朝夕相處聽上去是一件很枯燥的事,不過對小伙子來說,在西湖大學的每一天都很新鮮。“每天都能學到新的知識,有時候甚至感覺不到時間,一轉眼就到了下班時間。”
除了工作中收獲的樂趣,唐峻烽說,實驗室里的師兄師姐們都很友好,平時走在校園里撞見學術大牛的幾率也很高。最近一次,是他在學校跑步時遇到了校長施一公,“但跑不過他,施校長跑得實在太快了!”
金耀初教授拍的合影,右一是唐峻烽。
還有哪些“最潮實習生”?
王彥舒和唐峻烽是今年杭州“最潮實習生”中的一員。今年6月,杭州開出了一張“最潮實習生”招聘名單,面向全球的高校大學生們開放33個實習生崗位。這些精選自體現杭州科技水平、產業特色、人文魅力的“最潮實習生”,除了由業內大咖手把手指導幫教,實習薪酬補助和免費住宿安排等一應俱全。
比如余杭區,除了天目山實驗室“航空之心”,還推出了良渚古城遺址“文明之光”推介官、鑒智機器人“算法特種兵”、“高爺家的軍師”等崗位。為了吸引優秀的年輕人來實習,余杭區為實習生們提供免費住宿、實習補貼等一系列暖心服務。
濱江招聘的“大國重器”青年筑夢人,來自于杭州極弱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研究院,可以跟著研究院的“學術大咖”和“師哥師姐”們一起加入或能改變世界的高精尖研究。
錢塘區開出的“量子生物秘境探索者”崗位,是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的量子生物醫學前沿探索中心實驗室助理,主要參與神經離電材料項目研究,學習高分子凝膠材料制備及合成技術;
最終,“最潮實習生”的招聘共吸引了1560份來自紐約大學、悉尼大學、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外頂尖學院學生的投遞(涵蓋全球QS排名前100學校20所、985高校35所)。
上個月,來自紐約大學的00后王伊茗入職西湖名勝風景區。電影研究專業的她,入職的實習崗位叫“云上西湖推薦官”,主要工作是西湖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的小編,向海外游客推薦美麗的西湖。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00后單唐筱逸投遞了湖濱IN77的“潮管家”崗位,這個暑假她開啟了新的人生體驗:服務IN77的高端國際客,并開始參與湖濱銀泰運營及管理。
年輕人為什么喜歡杭州
這輛巴士里就有答案
這是四川長大、西安上大學的唐峻烽第一次來杭州,被杭州的山水和西湖大學的學術氛圍打動的他,在經歷了興奮和激動之后,對未來的規劃又多了一項選擇:原本打算投簡歷爭取去海外深造的機會,“接下來也很想看一下西湖大學有沒有機會能夠讓我進一步成長。”
近年來,杭州成為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大學生開啟人生第一站的城市。一組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杭州市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累計超過190萬。
為什么杭州那么受年輕人喜歡?最近出現在杭州城里的一輛特殊的巴士能給出部分答案。
這輛名叫“青荷”的巴士,是杭州市委人才辦聯合市公交集團,為來杭就業創業青年人才特別定制的“流動”人才服務新平臺。
和普通巴士最大的不同是,“青荷巴士”把年輕人在杭州工作、創業、生活、交友,都濃縮在了小小的車廂里。
巴士設置了五個功能區,比如其中的“青荷1號機”是一臺智能求職機,像刷手機一樣點一點屏幕,上面有杭州最新的招聘職位;刷一把臉,系統會為你自動生成一份簡歷;上面還可以查詢求職攻略等。
杭州市委人才辦的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青荷巴士”每周都將在杭州開展定線巡游、定點停靠,到開發區、園區、產業小鎮或高校,策劃開展主題活動。與此同時,在年輕乘客相對較多的地鐵1號線和5號線,也各開通了一列“青荷地鐵”,讓年輕人“沉浸式”了解杭州的主要青年人才政策。
近年來,杭州聚焦青年大學生就業創業和生活安居,不斷完善政策體系,出臺了青荷游學、青荷云聘、青荷創賽、青荷樂業、青荷安居、青荷工程、青荷禮包等“青荷八條”舉措,全力打造讓青年心生向往、人生出彩、情感歸屬的青年發展型城市。
九千光年小組記者 沈積慧
VIEW MORE
@AI互聯網“超級黑客” >>
@AI殿堂“門童” >>
@百模大戰“潛行者” >>
@人造衛星”腦力大師“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