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中,祭祖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體現了對祖先的孝敬與不忘本源之情。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中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極為盛行。
一、清明節,春祭,位于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又稱踏青節;
二、七月半,秋祭,又稱中元節、鬼節;
三、寒衣節,冬祭,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朔、冥陰節。
春秋兩度祭祖,民間流傳著一句話:“清明時節人尋祖,中元時節祖尋人。”因此,在清明時節,為了讓逝去的親人不感到孤獨,并保護他們的安息之地,人們會上墳掃墓,焚燒紙錢,以此紀念先靈,表明他們仍有后人牽掛,旁人便不敢侵擾。對于無法回鄉祭祖的人,我們特設了外地遙祭的流程,以供外出者隨方祭祖,盡表孝道。
中元時節,人們經過兩季的辛勤勞動,各種新鮮作物紛紛上市。中華民族是一個孝順的民族,有了好東西自然要先讓先輩品嘗,因此便有了秋祭的習俗。按照傳統觀念,春祭主要影響祭祖者上半年的運勢,而秋祭則主要影響下半年的運勢。
祭祖是改變運勢的快捷方式。每當祭祀時,我們會到祖墳前燒紙錢,這是孝順子女悼念親人的方式。但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孝舉在寄托哀思的同時,也能改變自己的運氣。從道教的角度來看,每個人的靈魂都是永恒的,即使肉體消亡,靈魂仍存。人死后,靈魂會等待輪回,這個過程可能非常漫長。在此期間,他們處于鬼魂的狀態,有的徘徊在生人的家中,有的則四處游蕩,過著凄慘的日子。如果親人為他們做超度或聽經聞法,他們就能得到神仙的指引,擺脫鬼魂的狀態,走向更美好的境界。在等待輪回的日子里,他們和活人一樣,也希望得到親人的供養和錢財。即使輪回再生,他們的命魂依然不變,后人的香火及祭祀,他們依然能感受到,從而香火得以延續,祭祖者的運數也會因此增強。
在清明、鬼節、寒衣節時,我們給過世的親人燒紙錢,讓他們有過節的準備和享受,這樣我們活著的人的運氣也會好起來,做事更順利。因為過世的親人有了錢,就不會常常糾纏我們要錢,被鬼魂糾纏的人,運氣會受到影響。而燒紙錢的費用并不高,所以何樂而不為呢?運氣好了,多掙些錢,不僅是我們每個人的愿望,也是祖先所樂于見到的。因此,作為他們的親人,我們怎能忽視燒紙送錢的重要性呢?
關于上墳燒紙的時間,各地習俗不同,有的地方在上午燒,不能過午時的十二點,也有的地方要等到下午3-5點再燒。但無論如何,只要我們燒了紙錢,說了心里話,他們都能收到我們的心意和禮物,也能聽明白我們的話。所以我們可以準備一些他們生前喜歡吃的點心一起送給他們。他們過得好了,也會在暗中幫助我們,讓我們做事更順利,發財更容易。這就是為什么經濟發達的地方人們更注重逢年過節時給親人上墳燒紙的原因。他們知道這樣做的道理。
上墳燒紙能夠改變我們的運氣,明白了這一點后,我們更應該重視這一孝舉并將其做得更好。對于有不同觀點的人,可能是機緣未到,待機緣成熟時自會明白這一道理。
祭祖的方式不僅限于掃墓、燒紙等,一場超亡度孤的法事也能讓歷代宗親得到超度和聽經聞法的機會,從而往生極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陰超陽泰、冥陽兩利。
孝親祭祖是風水之源。我們要明白祭祖不僅僅是向祖先表達感激之情,更是在傳承家族文化、弘揚家風家訓。通過祭祖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族歷史和文化傳統從而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下去。同時孝親祭祖也是一種道德修養和精神追求。通過祭祖我們可以培養出對家庭、對祖先的責任感和感恩之心同時也能夠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因此我們要時刻銘記孝親祭祖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地感受到祖先的恩德和家族的溫暖也才能夠真正地擁有好的風水和美好的命運。
我曾去過山東的一個家族,家族中有二三百口人,每逢大年三十,長子長孫都會祭祖守夜。因此,這個家族在各地公務系統工作的人特別多。有人疑惑為何此家族如此興旺,家人回答說是風水好。但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家族之所以風水佳,是因為他們知道根在何處,懂得祭祖的重要性。祭祖時燒香為陽、燒紙為陰。古人云:“無香火則斷子絕孫;香火盛則家道興昌。”只有虔誠祭祖方能興旺發達。
孝親祭祖是風水之源,各地祭祀風俗雖不同,但都應依習俗祭祖。即使在外工作,也可以遙祭,朝老家方向燒紙焚香,不忘根本。唯有虔誠之心,方能改變運勢及磁場,超亡度孤法會亦是如此。眾多人在三官廟法會過后,運勢及現實情況得以改觀,原因便在于他們懂得感恩報答,祖先庇佑方能家族興旺。若條件允許,應顯露紀念祖先之心,否則便是不孝之舉。
燒紙以黃紙為宜,數量并不重要,關鍵在于發心如何,是否真誠祭祖、感念祖先福澤庇佑。當然,廟里的冥文金紙錢效果會更好一些。
《道德經》中的“易性第八”章以水喻道,闡釋了“七善”之德,這是開啟修道者觀水悟道智慧的鑰匙。法水“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以此養生處世,則近于“道”矣。朝真訪道、臨水靜觀、追尋祖師、感悟《老子》,妙不可言!
水與“道”的本性相似。水以萬千形態和以一貫之的品格形象地詮釋了“道”。道祖老子在《道德經》“易性第八”章中贊嘆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儒圣孔子也與道祖有共識,他盛贊水有九性:似德、似義、似道、似勇、似法、似正、似察、似善化、似志,并說“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
祖師先賢對水的精辟論述,正是開啟我們觀水悟道智慧的鑰匙。道祖老子稱贊水的美德,認為水是最好的“善”,這種善等同于“上德”,最接近“道”的品質:滋養萬物,利而不爭;水心空虛,淵深清明;甘居幽下,容納百川;變化無礙,方圓自在;動靜合時,生生不息,周流不止……老子贊美水“善”的德行,推崇它“不爭”的品質,揭示它“無尤”的境界。細細體味,意趣深遠玄奧,令我等后學學修體悟而難能盡得其妙,只有以水為師,感水之德了。
有一位老板,在父母去世后塑了兩尊像供奉,早晚燒香,三餐敬奉。這位老板資產數十億。我當時還在想,這人怎么有這么大的福報啊?最后才明白,是孝心所致。他說父母離世已五六年,但他對父母的思念卻日益增加,這正是孝心所感。
祖先就是我們這個家族的根。我們看樹,樹根不動,樹枝再擺,擺一會兒就會停下來;但是樹根一旦動了,那這個樹連根拔起就死掉了,所以根很重要。我們不要認為自己能耐大、福分大。你要明白,沒有祖宗之德的護佑,你這福從哪里來?為什么這么講?你要論名字,跟你同名同姓的人很多,為什么你發財了,他卻倒霉了?包括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的,命運也各不相同,這就是祖宗積德護佑。你要真明白這個道理,就會長時間思念祖宗之德。
很多人對祭祀祖先并不重視,僅以為是孝道的表現;殊不知,千年香火、延續至今,其中奧秘大有其方:歷代宗親的超度與否、安穩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個家族后代的發展軌跡以及承負果報。人有三魂,胎光主命,死之后魂回太和;爽靈主貴,死后魂歸五岳陰間;幽精主衰,死后魂歸水府。且人死后三魂七魄中只有一魂去投胎,所以祭祀對于逝去的親人、在世的家人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也就是說,逝去的宗親血脈無論是否已經踏入輪回之路,都能接收到我們去祭祀和供養的信息。故古人逢大事必先祭祖,而且中元時節是祭祀先祖的最佳時節之一。
中元祭祖主要分為墳地祭祀和遙祭祖先兩種方式。無論是哪一種祭祀方式,切記要懷著一顆恭敬感恩的心進行祭祀。祭祀時要一心一意,不要邊燒香邊想其他瑣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