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之前徒步瀏陽河已歷5個假期:去年五一、端午、今年元旦、清明、五一。今年端午節(jié)假期,我緊接著前面的行程,乘車到瀏陽市達滸鎮(zhèn)中心,繼續(xù)沿瀏陽河上行,經瀏陽市大圍山鎮(zhèn),到達北麓園村黨群服務中心,乘車返回長沙市區(qū)。
以往每一段行程結束后,我都以散記的形式,在自媒體上發(fā)布了圖文,介紹了沿途見聞,這次也不例外。
一
9日一早,本人從達滸鎮(zhèn)中心坐車來到大圍山鎮(zhèn)金鐘橋村茶頭組,小地名叫坳下的地方。
大圍山鎮(zhèn)現下轄10個村、1個社區(qū),分別為東門社區(qū),中岳村、同幸村、中塅村、金鐘橋村、楚東村、田心村、大圍山村、上坪村、瀏河源村和北麓園村。
大溪河在這里拐了一個90度的彎,河水流得十分緩慢,兩岸都是肥沃的田地,農家平房或別墅被茂林修竹掩映,岸邊開著一叢叢不知名的小白花。
這里有幾戶人家,其中一家的老哥聽我說徒步旅行瀏陽河,從長沙市區(qū)走上來,覺得不可思議,看我在河邊又拍照片又錄視頻的,以為我是某電視臺的人,問我是否這地方要搞開發(fā),我說以后肯定會開發(fā)的。
他家門口的一叢美人蕉吸引了我的注意,還真是綠葉紅花,漂亮到家,讓人眼前一亮。他家地里的玉米已開始結玉米棒,棒上的須還很嫩,玉米桿頂正在揚花。
玉米是雌雄同體的作物,玉米揚花授粉期是玉米由植株生長期向孕穗期轉換的過程,整個植株頂部的穗狀物為雄花,產生花粉,剛形成的玉米棒頂部的須就是雌花。上半部分揚花,是給下半部分的穗棒授粉。
一棵大樹在岸邊斜著長,像是曾經被火燒過,后來又長出了枝葉,看上去不是很茂盛,可以想見它所經歷的痛苦和滄桑。
小溪邊或低洼地段,蘆葦長得好茂盛。
農家的水田里,停著一架用于耕田的鐵牛。田里還沒有插秧,也許留著后面栽晚稻。
用帶枝的半截竹竿搭好的南瓜架子下,南瓜苗還只有十幾公分高。再過一個多月,架子上將爬滿瓜藤,結出大大小小的青南瓜。旁邊的地里,辣椒苗已經開始結果,每一株辣椒苗邊上都插了一根幾十公分高的小竹竿。
途中所見公路邊密集的毛草花也是一道風景。
在金鐘橋村法文組,又出現大片的苗木。
二
金鐘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出現在眼前,這是一棟兩層的辦公樓。資料顯示,該村由原金鐘、趙灣兩村合并而來。宋紹熙二年法靈寺銘刻的一口金鐘,證實了村名的來歷。
自古以來,金鐘橋村就有人類居住,發(fā)現溫家?guī)X、朱家坪龍山文化古遺址2處。隋大業(yè)年間,境內發(fā)現金礦、隨著淘金人數的增加,而成東門、白沙兩市。
森林覆蓋率高達93%,這是特別值得當地村民驕傲和自豪的。村里水果主要有桃、梨、李、板栗、楊梅、冰糖棗、無花果等,其中以黃桃和冰糖棗最負盛名。
都佳路從村部門口通過,大溪河大橋把兩岸連接起來。橋頭建有引水渡槽,通過粗大的膠管從河里抽水,引到村里灌溉農田。
從橋上往上游方向看去,河道像碧潭,岸邊綠樹蔥蘢,芳草萋萋。
距橋不遠處的河岸邊,不知是誰用石塊疊成了一座大大的心形造型的雕塑。
很快,我來到金鐘橋村趙灣,這里生長著一棵大圍山鎮(zhèn)域內現存最老的樟樹,叫趙灣古樟。據說有500多年的樹齡了。根據劉氏族譜記載,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劉氏先祖從廣東梅州遷入瀏陽,于1721年在此修建劉氏祠堂時,趙灣古樟就已屹立于此。
上世紀,當地頑童在古樟主干上挖洞燒火玩耍,直到晚上才被大人們發(fā)現,加上當時盛行種烤煙,古樟樹下建有六、七個烤煙房,多年煙熏火燎,古樟長勢漸弱,枝干陸續(xù)干枯;后期頑童多次燒火,樹洞越來越大,大至頑童可藏身于內。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蓑衣鶴每年都如期而至,在樹上棲息、繁衍,樹下植被常被鳥糞染成了白色,如灑石灰水一樣。
為保護古樟,鄉(xiāng)鄰們自發(fā)施肥、澆水、除蟲。在人們的精心培植與愛心呵護下,枯樹煥新顏,枯枝發(fā)新芽,古樟再次枝繁葉茂,被燒的樹洞也奇跡般縮小、愈合。
趙灣古樟,經數百年風雨洗禮,依然葳蕤蒼翠,演繹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三
岸邊出現了一片青翠的竹林。一大片生長著南瓜幼苗的蔬菜地上,搭滿了用竹枝搭設的支架,等南瓜藤長得夠長后,就爬上支架開花結果。
在金鐘橋村石嶺組,一個養(yǎng)鴨場出現了,估計有好幾百只鴨。岸邊的田園風光十分吸引我的注意。
在渡船頭的大溪河大橋附近的公路邊,我有幸碰到一家人,是外公、女兒和外孫三人,外公一家就住在不遠處,女兒嫁到瀏陽市區(qū),在那邊工作,外孫在上高中,這次放端午假期,女兒帶兒子回娘家看望老人。
他們聽我說是從下游徒步旅行到這里的,還要往上游去,因我?guī)У牡V泉水快喝光了,那女子讓我隨他們去家里加水,說家里有涼開水。我和他們邊走邊聊,不一會兒到了他們家。女子介紹了家里其他人,有她媽媽和哥哥、嫂子等,她說留我跟他們一起吃午飯再走,我說帶了干糧,趁天氣好多走一段。
我離開時,她除了讓我灌了涼開水,還讓她兒子把才從地里摘來的兩三斤黃桃送給我,說可以在路上吃,地里還有好多。我婉拒不過,只好收下,連說“感謝”。
待我走到河對岸,才想起應該加人家微信,以便以后找機會報答一下,一時后悔不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