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張一山主演,知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特別出演的電視劇《云雀叫天錄》官宣殺青。
據媒體報道,六小齡童在劇里飾演主人公的啟蒙老師、擅長悟空戲的京劇前輩金奎,這也算是六小齡童老師本色出演了。
據悉這部40集的《云雀叫天錄》是在橫店影視城進行拍攝的,而從4月8日開拍到殺青,整個拍攝期間恰逢橫店一年里最熱的時候,最高氣溫直逼40度。
在這種高溫之下,還有幾場冬天的戲,劇組的各位演員們穿著厚厚的冬裝在晚上進行拍攝,每拍完一場個個都跟蒸了桑拿一樣......
一、被《西游記》影響了一輩子的六小齡童
說起六小齡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其實六小齡童與猴戲的淵源也算的上是家傳,他的家里算得上是“猴王世家”。
六小齡童原名章金萊,1959年出生于上海的“猴王世家”,他的父親是著名的南猴王,藝名“六齡童”。
章金萊的哥哥因病去世之后,他子承父業,后以“六小齡童”作為藝名延續家族傳統。
高中畢業之后,六小齡童就考入浙江昆劇團藝校,在校期間主演了《悟空借扇》,《三岔口》等多部昆劇。
時間來到了1982年,當時楊潔導演受命籌拍《西游記》,劇中的幾位主角讓她犯了難。
為了把《西游記》搬電視熒幕,楊潔導演走南闖北,四處物色演員和取景。
在選取“孫悟空”一角時,有人便推薦了出生猴王世家的六小齡童來飾演孫悟空一角。
楊潔導演看完了六小齡童的表演,覺得一舉一動確實符合孫悟空這個角色設定,但唯獨一雙眼睛缺少了靈動的感覺。
于是六小齡童開始每天凝視太陽、用目光跟蹤乒乓球的弧線,甚至還和猴子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專門學習它們的動作和神態,這才有了六小齡童在《西游記》中的精彩演繹。
1986年,《西游記》一經上映就成為了傳世經典,至今依舊是廣大觀眾心目中最美好的回憶,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相信不少人都被六小齡童飾演的齊天大圣美猴王給迷住了。
而能把孫悟空這個角色演繹得這么好,都離不開他的扮演者六小齡童老師的努力。
他那一套獨有的“用人的表情表達猴的心情”表演體系,是其他演員都比不上的。
在很多人眼里,六小齡童就是孫悟空本空,他那敏捷的身手、出色的演技,再加上天生的“猴相”,真的是把書里的孫悟空給演活了。
甚至有網友說:當年看《西游記》的時候,真的以為他就是一只猴子,成了精會說話。
憑借著《西游記》里的孫悟空火了之后,六小齡童還參演了很多相關的劇,比如說《父子美猴王》、《西游記續集》、《吳承恩與西游記》、《大鬧天竺》等等,這一版的孫悟空可以說是十分深入人心。
當然,這些年六小齡童也參演了很多其他的影視作品,但是影響力都不如“孫悟空”這個角色。
可以說六小齡童這一生,幾乎都生活在《西游記》的影響之下。
他也十分樂意將“孫悟空”這個角色變成他一生的榮耀,不管參加什么活動,都會表演一段經典的美猴王動作。
這是六小齡童老師的成功之處,但也逐漸成為了他的是非起源。
二、老藝術家的功過與是非
《西游記》播出之后,六小齡童成為了“萬人迷”,無論走到哪里都有大批的粉絲認出他是“孫悟空,爭著合影、要簽名。
2015年,六小齡童榮獲世界杰出華人榜終身成就獎,這無疑是對他演藝生涯最大的肯定。
曾經有人總結國內影視劇中難以超越的經典角色,排名第一的就是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一角,他已經成為了幾代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美猴王”。
六小齡童從一個幾乎無人問津的昆劇武生,迅速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
這之間的變化,無異于把他捧上了云端,不管是誰遇到這種情況多多少少都會有點飄的吧。
這種成功讓六小齡童逐漸迷失在自我認同中,他開始認為自己就是“孫悟空”,只有他對孫悟空的理解和表演是唯一正確的。
正因為這種固執的信念,他對任何涉及經典《西游記》改編的作品都持有強烈的反對態度,甚至不惜公開批評和抨擊。
就如同“美猴王”這個角色是他個人的專利。
1995年,在周星馳電影《大話西游》系列上映后,六小齡童多次在節目里公開批評它。
他言語十分嚴厲的說:“孫悟空和白骨精都談起戀愛來,人妖不分,是非顛倒,尤其對我們年輕的觀眾不利。”
其實周星馳的電影只是以一種極具創意和幽默感的方式重新演繹了唐僧師徒的形象,將原著中的嚴肅情節轉化為一種無厘頭的敘事風格。
對于《西游記》這樣的大IP,翻拍和改編其實都是正常的。
但六小齡童卻直接批評其創作偏離了原著的精神內核,更是怒懟周星馳,稱《大話西游》的編導要向全國人民謝罪。
時間來到2009年左右,浙江衛視播出的新版《西游記》里面增加了孫悟空和白骨精的感情戲,六小齡童再次表達了自己對于這樣的改編無法容忍。
在他看來,孫悟空是一個毫不妥協的正義化身,任何試圖“人性化”或“柔情化”這個角色的嘗試都是對國粹文化的褻瀆。
他認為這樣的改編把小朋友都教壞了,只要是采訪他都會說一個故事:
“我遇見了幾個小朋友,他們都問我說:孫悟空叔叔,孫悟空到底有幾個女妖怪的朋友???”
但實際上,《西游記》原著中對孫悟空的描述是:“毛臉雷公嘴,身高不足四尺。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
原著中的孫悟空,其實也并不是六小齡童版的那樣英武。
以“孫悟空”為主角的影視作品數不勝數,其中很多也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周星馳、張衛健、黃渤等等,他們只是演出了“美猴王”這個角色而已,并沒有什么對錯之分。
只有六小齡童把自己真正的當成了“孫悟空”,把《西游記》這個文化IP和改編權當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
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時,在江蘇淮安的吳承恩故居,居然掛上了六小齡童章金萊的照片。
早年間,因為信息不對等,很多人對于六小齡童的說話是全信的,但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信息傳播快速,又公開透明。
讓許多人都認識到了六小齡童的“雙標”,他一邊痛斥著別人亂改《西游記》,親身示范正確的孫悟空應該是什么樣,傳承文化經典是什么樣。
另外一邊是自己利用自己的名氣商演、接代言,賺大錢。
除了對孫悟空這一角色的固執和高傲之外,還有網友指出他在參加好友的追悼會時,還在現場對著媒體宣傳自己的新作品,這一行為被網友痛斥為“靈堂推銷”。
這也是“文體兩開花,中外合資拍攝的西游記..”這樣的梗的由來。
這件事情更是讓六小齡童的形象在觀眾們心中大打折扣,后來他也出面解釋“這是一個非常不好的小組織在黑自己”......
在出演“孫悟空”方面,六小齡童的經典是毋庸置疑的,但真的僅限于在電視劇里扮演!
三、40度高溫堅持冬裝拍戲,到底是本職范圍還是兢兢業業?
2024年,六小齡童已經65歲了,年過花甲的他依舊在做著自己熱愛的演繹事業。
更加難得的是他仍然頂著高溫酷暑堅持自己親自上陣,穿著冬裝忍耐酷暑拍戲,這份敬業態度也引發了網絡上的激烈討論。
在高溫下身穿冬裝拍戲,這不僅考驗體力,更是一種精神的磨煉。在65歲這個年紀能有這種堅持,不僅是對自身職業的敬畏,更是對整個劇組的負責。這樣的行為,特別是對于年輕一代的演員,確實樹立了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
有網友評論:
“好敬業”
“注意身體!注意身體!”
“老戲骨”
不過這樣的消息一出來,也有網友開始對六小齡童進行群嘲。
有網友評論說:
“作為演員,這不是本職范圍之內嗎?”
“拿錢就別說辛苦啦,那是工作責任好嗎”
“這就是演員需要做的,高溫沒什么好提的。工地上再高溫還拿那么點工資,什么時候這成了敬業一說”
那在40度高溫堅持冬裝拍戲的六小齡童,到底是本職范圍還是兢兢業業?
客觀的說在65歲這樣的年紀在極端條件下,依舊堅持保持高水平的工作表現,即使是本職工作范圍內,也能稱得上是兢兢業業。
有一位網友是這樣說的:
“確實是本職工作賺著錢,但是這么大年齡了40度高溫穿著冬裝工作,哪怕是普通工人也值得贊揚,他作為一個功成名就的演員,作為公眾人物,沒有“小鮮肉”那種浮躁,踏踏實實努力工作就值得歌頌、就值得作為榜樣。誰家沒有老人,說話憑良心,隔著屏幕打字不代表可以不假思索發布評價?!?/p>
不論從事什么樣的職業,拿著什么樣的薪酬,只要是符合職業精神,展現的是對自己職業的深刻熱愛和責任,都應該被尊重。
我們總說職業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所有的工作都值得尊重。
演員們盡心盡力、克服困難去拍戲,這是他們對職業的執著與敬業精神的體現。
無論是日曬雨淋的拍攝現場,還是一遍遍的臺詞練習,他們都在用行動證明著對藝術的熱愛與尊重。
而與此同時,工人們在烈日下揮汗如雨、兢兢業業地工作,他們的辛勤勞動支撐著社會的運轉,筑起了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無論是演員還是工人,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社會貢獻力量。
每一個職業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正因為有了各行各業的人們的付出,社會才能繁榮與發展。
尊重每一份職業,尊重每一個人付出的努力,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或許當下有不少人對六小齡童的觀感已經不如從前,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中國影視圈中的地位和貢獻依然不可忽視。
期待他的新作品《云雀叫天錄》和觀眾見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