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ISW“戰爭研究”網站在8月14日的報道,烏軍從8月6日發起的庫爾斯克攻勢仍在繼續進行,俄方宣稱烏軍仍“略有推進”,但“推進的速度很緩慢”。位于烏軍攻勢北方向的科列涅沃一線仍處于激戰當中。而烏軍炮兵利用已有陣地,開始炮轟E38號高速公路以北的交通樞紐利戈夫。正在當地采訪的俄羅斯記者也目睹了利戈夫遭遇炮轟的情況。
利戈夫位置十分重要。首先它位于東西走向的E38高速路沿線,從利戈夫往西可達到靠近俄烏邊境的雷利斯克——俄軍之前被“海馬斯”火箭炮發射的“鋼鐵暴雨”摧毀的增援車隊正是倒在了該鎮附近。往東可以很快抵達核電站坐落的庫爾恰托夫城,再往東北走就到了庫爾斯克城。
利戈夫更是重要的鐵路樞紐。從白俄羅斯和俄北部地區南下的重要干線都要經過利戈夫,是溝通俄羅斯南北鐵路網的支點。利戈夫處于炮火威脅下,意味著俄鐵路運輸受到極大阻礙。如果這座重鎮落入烏軍之手,就意味著莫斯科以西的俄羅斯領土南北之間的交通運輸被切斷了一大半。
事實上,俄羅斯在莫斯科以西地區的鐵路運輸已經瀕臨崩潰!俄鐵路部門向白俄羅斯鐵路公司告知,暫停從白俄羅斯發向庫爾斯克—奧廖爾地區的列車,從相關區域發出的列車也將暫停。其聲稱的名義是為增援庫爾斯克地區的軍列讓路,但實際情況則復雜得多。
首先,庫爾斯克地區的鐵路線已經有一部分被烏軍占領,重要的鐵路樞紐蘇賈也落入烏軍之手。最為重要的利戈夫雖然短時間內不會被烏軍地面部隊占領,但已進入烏軍大炮的射程之內,遭遇炮擊,嚴重影響了通過此地的鐵路運輸。
在路線不暢的情況下,俄羅斯人又疊加了第二個大麻煩:戰爭造成鐵路運輸量短時間內暴增,已經完全壓垮了老舊鐵路網的承受能力,調度工作又做得十分糟糕。增援的部隊、裝備,前線亟須的彈藥,后撤的潰兵、傷員、難民、機械設備,都需要通過鐵路進行輸送。在奧廖爾—庫爾斯克—別爾哥羅德廣大地區的俄羅斯鐵路已經陷入大塞車,瀕臨崩潰邊緣。
鐵路運輸一直是戰爭運輸的最重要方式。早在19世紀美國南北戰爭和德意志統一戰爭期間,鐵路就被廣泛運用于戰爭。一戰和二戰中鐵路運輸更是為軍隊調動和后勤補給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到了現代,雖然公路網更加密布、卡車裝載能力也大幅提高,還有日新月異的航空運輸,但鐵路運輸在軍事中的地位卻未被動搖。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的鐵路網已無力進行擴建,甚至連基本維護都十分勉強。這在平時尚可支撐,一旦遭遇戰爭等緊急情況就會暴露出嚴重問題。俄羅斯軍隊因為卡車型號老舊、數量也無法滿足因動員而規模快速擴充的軍隊需要,在補給和調動上極其依賴鐵路。
援軍調集不力,俄軍又打起了庫爾斯克當地的主意。根據報道,俄軍開始在庫爾斯克地區“攔截”從前線潰逃下來的義務兵?!疤貏e軍事行動”發起后,受制于俄羅斯法律的限制,俄軍基本是讓合同兵到烏克蘭作戰,而義務兵則配屬較差的武器負責駐防國內。
義務兵缺乏訓練、武備糟糕,而且根本沒有與敵人作戰的心理準備,面對烏軍的突襲幾乎是一觸即潰。俄軍將攔截到的義務兵強制簽署合同,轉化為合同兵后進行編組,重新投入作戰,以便在主力到來前遲滯烏軍進攻。不過這種緊急抓壯丁組成的隊伍,真的能發揮作用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