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闌夕
有點好笑,曾經擔任谷歌CEO長達10年之久的Eric Schmidt前幾天去斯坦福大學受邀計算機學院的會議,他的演講全程各種放飛自我,中途語重心長的告訴臺下學生,這場會議是保密的,自己說的那些話千萬不要外傳。
然而,主辦方對Eric Schmidt說,這場會議有攝像頭正在全程直播……他的表情就凝固了。雖然斯坦福大學后來把視頻從YouTube撤了下去,但已經有很多人都做了存檔。
照例給大家劃劃重點:
- 現在的谷歌為什么在AI領域輸得一塌糊涂?因為谷歌覺得讓員工盡早回家和平衡工作比贏得競爭更加重要。如果你的員工每個星期只來公司上一天班,你怎么可能比得過OpenAI或是Anthropic?
- 看看馬斯克,看看臺積電,這些公司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能夠卷員工,你必須要把員工逼得夠緊才能獲勝,臺積電會讓物理學博士第一年下工廠干活,你們能想象美國的博士生去流水線嗎?
- 自己犯過很多錯誤,比如曾經覺得英偉達的CUDA是很蠢的編程語言,但現在CUDA是英偉達最牛逼的護城河,所有的大模型都要在CUDA上運行,而只有英偉達的GPU支持CUDA,這是其他芯片撼動不了的組合。
- 還有微軟跟OpenAI合作時自己也覺得難以置信,微軟怎么能把最重要的AI業務外包給那種小公司啊,結果再次看走了眼,再瞧瞧蘋果在AI上的溫吞,大公司真的都官僚化了,奮斗逼都在創業。
- TikTok給美國人上了一課,在座各位年輕人以后如果創業,能偷音樂什么的就趕緊去做——似乎是在黑TikTok早期縱容盜版BGM——如果你做成了,就有錢雇傭最頂級的律師幫你擦屁股,如果你沒做成,那就沒人會起訴你。
- OpenAI的星際之門在宣傳時說需要1000億美金,實際上可能3000億都打不住,能源缺口太大了,給白宮提過建議,美國以后要么跟加拿大打好關系,水電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而且夠近,要么去和阿拉伯國家套近乎,讓他們來做主權投資。
- 歐洲已經沒戲了,布魯塞爾(歐盟總部所在地)一直都在摧毀科技創新的機會,可能法國還有點希望,德國不行,其他歐洲國家就更不用提了,印度是美國盟友里最重要的搖擺州,以及美國已經失去了中國。
- 開源很好,谷歌歷史上的大部分基礎設施也都受益于開源,但是說實話,AI行業的成本太高了,開源負擔不起,自己投資的法國大模型Mistral將會轉為閉源路線了,不是所有公司都愿意且有能力像Meta一樣當冤大頭。
- AI會讓富者愈富、窮人恒窮,國家也是,這是一場強國之間的游戲,沒有技術資源的國家需要拿到加入強國供應鏈的門票,否則也將錯過盛宴。
- AI芯片屬于高端制造業,產值很高,但不太可能拉動就業,你們可能沒幾個人去過芯片制造廠,里面全是機械化生產,不需要人,人又笨又臟,所以不要指望制造業復興,蘋果把MacBook的產線遷回德州不是因為德州工資低,因為根本不用再大規模雇人了。
- 歷史上,電力在引入工廠之后并不比蒸汽機創造了更多的生產力,是過了大概30年左右,分布式電源改造了車間布局,推動組裝系統的出現,再才開始了生產力的飛躍。現在的AI和當初的電力一樣,有價值,但還需要組織創新,才能真正拿到巨大的回報,目前大家都還只是在摘取「低垂的果實」。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