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覆滅了北魏的皇族,他的次子文宣帝高洋取代東魏建立,建國號齊,史稱北齊。
北齊強盛一時,但由于帝王的殘暴昏庸,導致政治混亂,國勢衰落。
同時期北周在周武帝領導下興盛,而北齊進一步衰落,甚至誤殺大將斛律光和高長恭。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韋孝寬提征討北齊策略,宇文邕出兵大舉進攻腐朽的北齊。
原文賞析:
高歡起自晉州,東有殷、冀,遂滅爾朱,劫魏遷鄴,覆其宗嗣。
《都邑考》:高氏繼東魏都鄴, 以鄴為上都,晉陽為下都。
史略:歡出于懷朔,為羣盜,尋歸爾朱榮。 永安中,爾朱榮以歡為晉州刺史。 榮死,爾朱兆以河西賊紇豆陵步蕃侵晉陽,召歡并力破之,因使歡統六鎮降眾,建牙陽曲川。 無何,請就食山東,于是河北自晉州東,河南自洛陽東,皆為齊境。
【譯文】高歡從晉州起家,一路向東占領了殷冀兩地,隨后消滅爾朱家族,劫持北魏皇帝并將都城遷至鄴城,之后就是把北魏的皇族一鍋端了。
《都邑考》記載:高歡的家族接管了東魏的首都鄴城,以鄴城為上都,晉陽為下都。
高歡最初是懷朔的群盜,后來投靠了爾朱榮。永安年間(528年-530年),爾朱榮任命高歡為晉州刺史。
爾朱榮死后,爾朱兆召集高歡并借高歡的軍隊力量擊敗了河西的紇豆陵步蕃,因此讓高歡統領六鎮的降兵,在陽曲川建立了軍隊。
不久之后,高歡請求到太行山以東有糧食的地方去,從此晉州向東的河北地區和從洛陽向東的河南地區都成為了北齊的領土。
有州九十七,郡百有六十。
《齊書》:「天保七年,以魏末州郡繁雜,省州三,郡一百五十三。 」又《后周書》:「周滅齊得州五十,郡一百六十二。 」時齊共有六十州,其淮南十州先沒于陳,今以《隋書》及《通典》為據。 縣三百六十五。 而姚襄城、 洪洞、晉州、武平關、 輛關、 柏崖、河陽、 虎牢、洛陽、北荊州、孔城防、 汝北郡、 魯城,皆置兵以防周。 高緯時,陳人取淮南地,周師拔河陰, 拔平陽,而齊遂亡。
【譯文】北齊有97個州,160個郡。
《齊書》中記載:天保七年(556年),由于魏末的州郡繁雜,撤銷了3個州,剩153個百郡。《后周書》記載:北周滅北齊后得到了50個州,162個郡。
那時,北齊共有60個州,其中淮南的10個州先被陳朝占領,現在以《隋書》和《通典》為依據,北齊有365個縣。
北齊在姚襄城、洪洞、晉州、武平關、輛關、柏崖、河陽、虎牢、洛陽、北荊州、孔城防、汝北郡、魯城,都部署了軍隊以防備北周。
在高緯當政時期,陳朝占領了淮南地區,北周軍隊攻占了河陰和平陽,然后北齊就此滅亡了。
史略:周建德四年,韋孝寬陳伐齊之策,曰:「陳氏既平淮南,齊人內離外叛,大軍若出軹關,方軌而進, 兼與陳氏共為犄角,并令廣州義旅出自三鴉, 又募山南驍銳沿河而下, 復遣北山稽胡,絕其并、晉之路, 仍令諸軍各募關、河之外勁勇之士,使為前驅。百道俱進,并趨敵庭,敵必崩潰。」于是周主邕分遣宇文憲趨黎陽, 楊堅等將舟師自渭入河,侯莫陳芮守太行道, 李穆守河陽道, 于翼出陳、汝, 周主自出河陽,拔河陰大城,會有疾引還。
【譯文】《史略》記載:北周建德四年(575年),韋孝寬提出了征討北齊的策略;
他說:“南陳已經平定了淮南地區,北齊內部人心離散,外部也有叛亂,如果大軍出軹關,我們就可以并駕齊驅前進。和南陳形成犄角之勢,命令廣州的義軍從三鴉出發,再招募山南的驍勇部隊沿河而下。
此外我們再派遣北山的稽胡部隊,切斷通往并州和晉州的道路。再命令各路軍隊招募關河之外的勇猛士兵,讓他們作為先鋒部隊,這些部隊一起前進,直逼北齊的陣地,敵人一定會崩潰的。”
北周武帝宇文邕就分派宇文憲前往黎陽,楊堅等人率領水軍從渭水進入黃河,侯莫陳芮守衛太行道,李穆守衛河陽道,于翼從陳州和汝州出兵,宇文邕自己從河陽出發,攻占了河陰大城,但因為生病返回了。
初,周主之出河陽也,宇文?曰:「河陽沖要,齊精兵所聚,恐難得志。汾曲戍小山平, 攻之易拔,用武之地,莫過于此。」趙煚曰:「河南洛陽四面受敵,縱得之不可以守。宜從河北直指太原,傾其巢穴,可一舉而定。」鮑宏曰:「往日屢出洛陽,彼必有備。如進兵汾、潞,直掩晉陽, 上策也。」周主皆不從。既而復議伐齊,乃從汾曲進克平陽,尋取晉陽趨鄴,齊主東走,為周所擒,齊地悉定。
【譯文】起初,宇文邕從河陽出發時,宇文?說:“河陽是交通要地,北齊的精兵都聚集在那里,恐怕難以如愿以償。汾曲戍守的小山平坦易攻,攻打那里很容易獲勝,用武之地,沒有比這里更好的了。”
趙煚說:“洛陽在河南,四面受敵,即使攻下了也不能守住。我們應該從河北直接攻打太原,摧毀敵人的巢穴,可以一舉而定。”
鮑宏說:“以前我們多次從洛陽出兵,他們一定有所防備。如果進軍汾潞,直取晉陽,這才是上策。”
宇文邕都沒有聽從。
后來再次商議征討北齊,就從汾曲進軍攻克了平陽,不久又奪取了晉陽向鄴城進發。
北齊幼主高恒向東逃走,被周軍俘虜,北齊的領土全部平定。
端倪解析:
高歡(496年~547年)是南北朝時期東魏權臣,北齊王朝的奠基人。
高歡出身于懷朔鎮兵戶之家,早年參加杜洛周、葛榮起義軍。
后來,叛降爾朱榮,成為親信都督。爾朱榮死后,積極收編六鎮余部。
爾朱家族殘暴不仁,高歡遂產生討伐爾朱家族的想法。
在此期間,爾朱兆聽從慕容紹宗的建議,企圖一舉把高歡解決。
但高歡深藏不露,使得爾朱兆與他結為兄弟,不設防備。
爾朱度律廢元曄,立節閔帝,封高歡為「渤海王」,并征其入朝。
高歡清楚其中有詐,拒不接受。
不久之后,高歡在信都起兵,擁立自己轄區的宗室勃海太守元朗為帝以便號令天下,正式討伐爾朱氏。
經過一年的戰斗,尤其是經過韓陵之戰,高歡擊敗了爾朱兆、爾朱世隆、爾朱天光、爾朱度律、爾朱仲遠等人,掌握了政權。
慕容紹宗歸降,被高歡重用。高歡另立孝文帝之孫元修為北魏孝武帝,而將節閔帝囚禁于佛寺。
高歡控制的東魏實力雖遠強于西魏,但他在戰術上不及宇文泰,導致他終其一生未能統一北方。
高歡亦教子無方,他身后的北齊政權暴君和昏君輩出,朝政混亂,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周滅北齊。
北齊滅亡后,大部分士族遷移到關中,成為北周的臣民。范陽王高紹義逃到突厥,但在580年被他缽可汗出賣給北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