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在今年3月份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比亞迪汽車董事長王傳福給出的未來三個月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可能會超過50%甚至更高的預測嗎?當時這一言論可是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很多人都認為王總的言論過于夸大,畢竟以當下的市場環境來看,純燃油車依舊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
然而,就在剛剛結束的7月份,這一預測竟然成真!根據乘聯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新能源汽車零售量達到了87.9萬輛,同比增長37%,環比增長3%,其市場占有率歷史性的突破了50%,達到了50.84%,綠牌正式成為多數派。
從市場的絕對主流,到如今短短幾年的時間被新能源汽車所超越,燃油車被邊緣化的速度確實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想。不過,如果細究起來,不難發現,燃油車其實輸的一點兒也不冤。
首先,燃油汽車經歷幾十年的發展,在發動機與變速箱的技術領域已經沒有太多潛力可挖,傳統內燃機無論是在油耗還是動力層面都已陷入瓶頸,結果便是各家合資車企在能耗、動力層面出現了高度的同質化。
反觀新能源汽車,拋開純電動汽車不談,在插電式混動領域,今年5月份比亞迪推出了第五代DM技術,率先搭載在了秦L/海豹06 DM-i上,達成了百公里綜合油耗“2L”的成就,這一油耗水平相比于燃油車亦或是油混車型有了質的提升。
此外,秦L/海豹06 DM-i的零百加速成績來到了7.5秒,比肩一眾2.0T發動機,真正實現了吃得少、跑得快。而且,如今20萬級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具備了超跑級的加速能力,讓普通消費者不必再為汽車的動力而花大價錢買單。
即便如此,國產新能源車企之間的“技術競賽”依然沒有停歇的意思,以比亞迪為例,如今它已經擁有第五代DM混動、云輦底盤、易四方、雙槍超沖、DMO超級混動越野平臺等顛覆性技術。
再者,除了經濟性與動力層面的突出表現之外,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化水平上也要明顯的優于傳統燃油車,這也左右了年輕人的購車選擇。
得益于電動化架構,新能源汽車可以在車內塞入大量的電氣設備,除了可以是提升舒適性的座椅按摩/通風、車載冰箱、大尺寸液晶屏等配置外,它還可以是車輛遠程監控、對外放電、大尺寸HUD抬頭顯示以及智能輔助駕駛等功能,而這些功能對于消費者實際的體驗感受帶來實質性的提升。
還有,因為規?;娘@現,如今的國產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了一條可以自給自足的全產業鏈,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提升,帶來的是造車成本的不斷下降。
年初,比亞迪秦PLUS DM-i榮耀版車型以7.98萬起的低價入市,吹響了“油比電低”的口號,在此之后,車市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性價比優異的新能源車型,作為回應,傳統燃油車只能被動的跟隨降價,但失了先機之后,消費者并不愿為此買單。
當然,政策的扶持也推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7月底,國家加大了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力度,新能源汽車的換新報廢補貼來到了2萬元,再加上各個地區不同的政策扶持,讓新能源汽車的性價比得到了進一步的凸顯。
總的來看,在新能源汽車的浪潮下,傳統燃油車已經沒有太多的優勢可言,反映到銷量端,7月份比亞迪、奇瑞與吉利汽車分列汽車銷量榜的前三名,超過了“南北大眾”。其中比亞迪單月銷量超過了34萬輛,在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50%的過程中,占據了超過1/3的貢獻,此外,它還成為了上半年全球賣得最好的新能源品牌,并且在全球汽車銷量榜單中排名第八,距離身前的日產與現代僅有一步之遙。
寫在最后:隨著新能源車企規?;倪M一步加強(造車成本進一步下降)以及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接納程度的提升,新能源汽車50%的市占率顯然不是終點,而且以比亞迪為首的國產車企仍然在對新能源汽車進行著不斷的革新,咱就說,傳統燃油車的好日子或許真的到頭了。對此,你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