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一輪全球化角力的暗潮涌動,作為經濟創新先鋒的中國獨角獸企業陣營,其成長生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獨角獸之問”備受各方關注。
值此重要周期,8月15日,“前瞻2024中國經濟”——《中國獨角獸企業成長路徑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暨價值研討會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以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的數據為基礎,國研經濟研究院與天九企服聯合發布上述《白皮書》,以期展現中國獨角獸成長路徑,為中國獨角獸、準獨角獸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賦能中國創新生態發展。
1、獨角獸企業的興起與發展
獨角獸(unicorn)的概念來源于國外。據悉,早在 2013 年,美國一家名為cowboy的基金里,有一個合伙人提出了獨角獸公司的概念,主要指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的非上市公司。
彼時移動互聯網剛剛拉開序幕。字節跳動、滴滴、大疆、春雨醫生等后來成長為獨角獸的企業先后誕生。
2015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提出,一股雙創的熱潮在全國各地掀起。一時間,各種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有效激發了社會活力,釋放了巨大創造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
各地政府針對獨角獸企業出臺了諸多支持政策。以北京為例,根據《“十四五”時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建設規劃》,建立獨角獸企業行業管家制度,引導獨角獸企業與高校、院所開展深度合作,促進獨角獸企業在市域內合理布局。同時強化獨角獸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大對獨角獸企業的資金支持;保障獨角獸企業空間需求,推動有基礎有條件的重點區域圍繞主導產業建立獨角獸企業聚集區,面向全球吸引獨角獸及其生態鏈企業落地布局。
隨著各地政府高度重視“雙創”戰略,并不斷發現和挖掘當地的獨角獸和瞪羚企業,通過政策創新支持其持續快速發展,著力培養及鼓勵優秀企業發揮創新引領示范作用,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開始大增。
有數據顯示,美國在2014-2022年平均每年誕生約55家獨角獸企業,在中國,這一數據為38家。中國誕生獨角獸數量最多的年份是2021年,當年新增達到了105家;其次是2018年,有95家。
本白皮書按照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版《高成長企業分類導引》(GB/T 41464-2022)對獨角獸企業的劃分,擇取了其中的獨角獸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兩個類型進行研究分析。報告根據啟信寶的企業數據樣本,分析出目前中國有523家獨角獸企業,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
本白皮書依據國標遴選出的獨角獸企業為2014年7月1日以后到2024年6月30日期間成立的不滿10年的估值過10億美元的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則是選取2015年7月1日到2024年6月30日期間成立的不滿9年的估值過1億美元的企業。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的數據顯示,523家獨角獸企業中,最年輕的企業為聚變新能(安徽)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新近獲得融資,股東包括中石油昆侖資本、合肥科學島、蔚來控股等知名企業。此次融資使得聚變新能的注冊資本由50億元增至145億元。聚變新能應是目前國內注冊資本最高的一家商業核聚變公司。可控核聚變被一直認為是人類解決能源問題的重要出路,視為“終極能源”。
2015年成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多達100家,其次是2016年,2022年和2023年成立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少,處于個位數。這也與疫情帶來的影響相吻合。國際機構的數據也顯示,這兩年是獨角獸誕生數量最少的年份。
2、獨角獸企業成為新質生產力代表
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要求,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推動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優化組合和更新躍升,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以高技術、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的生產力。
多年來,中國始終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者,而新質生產力又是支撐和帶動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力量。我們可以從與新質生產力密切相關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的發展與貢獻中一窺新質生產力的作用與貢獻。
2014-2023年,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6%升至13%以上,根據“十四五”規劃的目標,預計2025年這一比重將升至17%。2012-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從11萬億元增長到50.2萬億元,占GDP比重由21.6%升至41.5%,2023年突破55萬億元,總量居世界第二。這些數據充分體現出新質生產力對經濟增長發揮出了極大推動作用。
獨角獸企業作為技術產業化的重要載體,在中國的數量已經躍居全球第二。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3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有166家獨角獸企業入圍2023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數量占比為33.2%,居全球第二;估值合計為10.03萬億元,估值占比為35.6%,居全球第二。
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正從模式創新為主導轉向技術創新引領,前沿科技獨角獸企業占比持續攀升。數據顯示,獨角獸企業引領新領域、新賽道發展,集成電路、清潔能源、人工智能賽道成為新晉主陣地。而在GPU芯片、半導體材料、氫能、新型儲能、可控核聚變、合成生物、大模型等硬核科技細分領域,獨角獸企業同樣有新的突破。
這些處于新質生產力核心領域的硬科技獨角獸類企業被稱為“新質獨角獸”。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和投資“8大新興產業”“9大未來產業”,這“8+9”產業也被廣泛視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產業領域。處于這些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無疑能夠在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發揮更為顯著的作用。
本白皮書的523家獨角獸企業在行業分布上與前述分布基本吻合,只是以企業的工商注冊登記所展現的行業為準。數據顯示,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領域多達50家獨角獸,占比9.6%;其次是其他科技推廣服務業領域,有43家;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領域有28家,位居第三。這些基本都是屬于代表新質生產力的新興產業。
3、獨角獸企業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力量
如果要衡量一座城市的科創實力和發展潛力,獨角獸的集聚度無疑是最好的觀察點之一。作為新經濟范式的新質生產力典型代表,獨角獸的發展,具有爆發式成長、顛覆式創新等顯著特征,是一個城市戰略性新興產業興衰的預報器。獨角獸企業的數量也是城市量級的重要參考指標。
從全國范圍來看,我國的創新浪潮正持續擴散,不僅在東部沿海地區,更在廣闊的中西部地區實現了深度的覆蓋和滲透。
透過獨角獸“種群”,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創新能力、創業生態、產業布局,以及經濟發展前景。因此,各地為了培育獨角獸企業,均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硬科技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這讓更多企業成為獨角獸企業的后備軍,他們不斷推動創新資源向產業匯聚,成為各城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硬核支撐。
獨角獸企業的分布具有產業集聚效應。本白皮書的數據顯示,523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全國22個省市區(含香港特區)的61個城市。以省級單位來看,高居前三名的是上海、江蘇和北京,分別有94家、85家、82家獨角獸企業;廣東、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省份表現同樣不俗,分別有74家、71家、22家。
以城市分布來看,上海、北京、杭州分列前三名,其中杭州有47家;深圳有45家,無錫有37家,廣州有25家,蘇州有20家。寧波、南京、天津、合肥、青島、武漢、香港、長沙均有10家以上的獨角獸企業。株洲、蚌埠、西寧、金華、鹽城、滁州等30個城市均有1家獨角獸企業。
4、下一個獨角獸企業在哪里
為了培育獨角獸企業,各地方政府還遴選了所謂的潛在獨角獸企業,以大力支持其發展壯大。按照國標,本報告提取了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進行數據分析。
員工規模,本白皮書以社保人數為標準衡量。通常來說,500人以上的為大型企業,在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中,有40家企業為大型企業。50-500人之間的為中型企業,在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中有513家屬于此類。
本白皮書的數據顯示,這924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分布在全國23個省市區的63個城市。其分布大體上與獨角獸企業的一致,但在數量上出現了明顯的斷層現象。以省份分布來看,江蘇以306家高居榜首,且遠遠高于第二名上海的148家,北京、廣東分別以140家和109家緊隨其后。數量超過10家的僅有10個省市。以城市來看,上海以148家位居第一,北京以140家位居第二,蘇州和南京分別有135家和101家。
從所屬行業(工商登記為準)來看,有140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屬于其他科技推廣服務業領域,占比達到15.2%;105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屬于研究和試驗發展領域;77家潛在獨角獸企業屬于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領域。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同樣是誕生潛在獨角獸企業的主力領域。
這些企業經過培育與發展,假以時日有望成為真正的獨角獸企業。
白皮書發布機構介紹:
國研經濟研究院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管主辦的中國經濟時報社發起設立,依托國家高端智庫的專家資源和中國經濟時報的媒體資源,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提高科學決策水平為使命的高水平智庫平臺。
天九共享智慧企業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于2011年,是基于百萬企業家大數據的獨角獸企業孵化加速平臺,通過促進傳統企業與準獨角獸企業抱團發展,盤活存量,發展增量,為獨角獸企業加速,幫助傳統企業轉型。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是獨立第三方的城市空間大數據分析機構,目前已成為初具影響力的新型民間媒體型智庫。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致力于發現美好生活,尋找美好城市,近年來發布了諸多行業性大數據研究報告以及排行榜。
關注 | 園區薈(ID:biaozhunpark)
來源 |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
內容合作 | bjzhouyanjun(微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