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
“黃瓜竟然七塊一斤!
這還沒過年呢!”
前面的大叔嘟囔著。
抬頭看看價簽,果然如斯
趁人不注意,從塑料袋
取出一根戴黃帽的小綠棍
輕輕放回原處。結賬時
兩根黃瓜花 去 七塊
要是三根,便是十元了。
提著這兩根綠棒回家
在水龍頭下默默清洗。
想起小時候,夏天上學時
媽媽會給我洗上一支
和 小臂 一般長短的黃瓜
踩著曬軟的柏油 馬 路
啃得綠色汁液四濺
啃得脆聲作響,蜻蜓低飛
啃得螞蚱亂蹦,路人四羨。
“奶奶 怎么 不給你洗個蘋果?”
每次 說 到這里,兒子都會問。
“傻孩子,蘋果多貴!
你當家里天天過年啊?”
寫在后面:
樓下菜店黃瓜標價七元一斤。不由揉了揉眼睛,又看了遍價簽,七元,一斤。
我家鄉山東濰坊,蔬菜之鄉,長年供應北京蔬菜。為此,我也挺自豪,在首都就能吃到家鄉的蔬菜,疫情期間,濰坊調撥不少蔬菜支援武漢,實在又實誠。
比較過濰坊和北京菜價,比如西紅柿、黃瓜,濰坊和北京大致每斤差一塊左右。過年期間兩邊價格都漲,這也正常,過年人力、物力緊張,市場需求比平時旺盛,但即便是過年,黃瓜也就賣到六七塊錢一斤,而今年竟然一下子到了七塊,還是普通黃瓜。
挑了三根,想想太貴,抽出一根,比著黃瓜擺放方向擱了回去。
交錢時,向收銀員報怨了一句,“這黃瓜怎么這么貴,七塊錢一斤?”
收銀員答:“最近上貨價高,沒辦法,你注意看咱們VIP群,這兩天有秒殺,4塊9毛9一斤。”
VIP群是菜店店長建的,就是個叫法。每天早上,店員會拍各種小視頻發到群里,搖搖茄子,晃晃紅薯,“看看,新到的白不老豆角,早上剛到的,絲瓜3塊9毛9,老甜豆3塊9毛,家人們,趕緊來。“
本為打折加的群,每天看每天都有蔬菜,而且多不重樣,便一直在群里,沒事看來解壓。
說回來,還是太貴。洗了,擺在桌子上,先看了一番,這是七塊錢啊七塊錢。
上小學時,中午回家吃飯。午飯后,媽媽都會洗根黃瓜,帶著路上吃。
那時,蘋果還要稀罕一些,賣得比黃瓜、西紅柿貴,一般兩個品種,國光和黃香蕉,經常是到秋冬季節才大量供應。
一根差不多和胳膊一樣粗的黃瓜,對我已是至味,一邊走一邊啃,經常汁水把紅領巾染綠。
長大之后也形成了習慣,飯后經常吃根黃瓜或者來個西紅柿,而對蘋果不感冒,味道味道不對,口感口感不宜。
不想,今天竟然翻轉過來,黃瓜比蘋果要貴,但價格還好,還不足以讓我棄瓜取果,還是拿一根吃了。
剩一根,留給兒子。
這是另外的水果黃瓜,以示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