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之后,一個關于媒體人的話題火了。
這次我國去巴黎報道奧運的專業媒體記者2400多人,而全世界媒體人總共才去了3萬多人,中國去的記者是最多的,但去了之后取得了什么成績呢?
這2400名媒體人堪稱國內行業尖兵,但他們表現出來的專業水準真的讓人無語。
舉例說明:
某記者去問潘展樂:“你在巴黎平常忙什么?”
答:“尿檢。”
又問:“平常經常看你手里拿著個礦泉水瓶子是在干嘛呢?”
答:“還是那句話,我要尿檢啊,我喝水啊。”
再問:“你打破紀錄拿冠軍的動力是啥?”
答:“水喝多了,尿憋得慌,所以我游得就比較急。”
潘展樂說完轉身就要走,
記者說,“哎,還沒說完呢,你怎么就要跑啊。”
潘展樂說,“不是說了嗎?我要去尿檢啊。”
知道的是記者提問,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菜市場大媽和熟人打招呼呢。
估計覺得這樣的采訪實在無法交差,于是又安排了另一次訪談。
主持人:今天咱們聽你標標準準地用家鄉話說一下“潘展樂”這三個字,讓大家感受一下溫州方言諧音,可以嗎?
潘展樂:我不會,平時都說普通話…
主持人:你平時控制身材需要怎么樣的一個狀態呢?
潘展樂:為什么會提這種問題?我每天訓練.
主持人:潘展樂、覃海洋、徐嘉余、孫佳俊、汪順,你覺得誰最帥?
潘展樂:都很帥.
主持人:你的獎牌上有劃痕嗎?
潘展樂:好像每個獎牌都有.
主持人:現在網上“樂樂家譜”熱度很高,我相信樂樂已經看到這張圖片了.(被潘展樂打斷)
潘展樂:我沒看過…
主持人:那你抓緊回去看一下!
潘展樂:跳過跳過.
主持人:會有驚喜的!
潘展樂:以后有機會我看看..
看到這樣的提問,真心無語了,沒有二十年以上的腦血栓哪里組織得出這樣的問話?
再舉一例:
某記者采訪全紅嬋:
記者:你在練三米板嗎?
全紅嬋:我是跳臺的,你問我三米板?
記者:別人都關心你飛得高不高,但實際上你累嗎?
全紅嬋:這話問的,誰不累啊!
記者:你知道“拿捏”用英語怎么說嗎?
全紅嬋:不知道.
記者:我可以告訴你......(被全紅嬋打斷)
全紅嬋:我不想知道
這位能和跳水運動員秀英語基本功的記者也算是讓我開眼界了,估計是提醒觀眾這家媒體招聘起碼研究生起步,得懂6千個單詞,知道“拿捏”的英語。
但問題是,國家公派你出國采訪,就是專程去問這種弱智問題嗎?
額滴個神,這是哪位領導塞進來的關系戶啊?
我真懷疑臺領導派這樣的人才出去,是不是專門給領導上眼藥的?
看看你塞進來的關系戶,還不如派幼兒園的小朋友去!
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看看西方記者是如何給我國運動員挖坑式提問的。
紐約時報提問潘展樂:“你怎么看待中國游泳隊面對的興奮劑的質疑?”
潘展樂直接回懟,去年自己接受了29次檢查,沒有一次陽性,包括今年從冠軍賽到7月份也有21次檢查,也沒有一次陽性,一天內更是兩次被檢查。
記者又問:頻繁的興奮劑檢測會對他造成什么影響?
潘展樂表示,都是在規定時間和規則內抽查,所以沒有什么大不了。
男子200米混合泳新聞發布會上紐約時報問汪順:“你是不是需要更多的尿檢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這樣的挖坑非常陰險,如果說需要,那中國就別抱怨現在接受的檢查多。但如果說不需要,那自然就會被寫文章說,中國對害怕被繼續接受檢查。
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報道大家才愛看是不是,之前中國記者那樣的采訪你愛看嗎?
如今美西瘋狂抹黑中國,輿論上也處處針對中國,這些媒體人就是斗爭第一線,但他們有一線的表現嗎?
奧運會上有外國記者踩斷中國選手的乒乓球球拍,有外國記者故意去碰撞中國運動員,想抓拍特寫鏡頭,
請問我們的記者在干什么,在問哪個運動員最帥,問運動員辛苦不辛苦,問你知道“拿捏”這個單詞不?
為什么就沒有一個中國記者敢這樣去問問美國隊?
你們運動員賽后臉色發紫,傳言是吃藥導致的,對嗎?
你既然患有哮喘病,是否考慮過參加殘奧會?
請問你在奧運期間被尿檢了幾次?
堂堂2400人的隊伍,居然就沒一個敢去這么提問美國隊!
無語!無能!無恥!
以前聽說關系戶中常常有莽撞狂妄之人,難道這批關系戶全TM是謹小慎微欺善怕惡的軟骨頭?
派這么多軟骨頭去巴黎,
這錢花得真不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