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趙昱鯤老師和我合著的新書《清華積極心理學十六講》正式出版,在本書的開篇部分,我向大家介紹了為什么要學習積極心理學,現將這部分內容整理出來,希望能讓大家更好地了解學習積極心理學對我們的意義和作用。
01
積極心理學是關于美好生活的科學
美好生活是古往今來所有人的向往。著名積極心理學家、原密歇根大學教授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教授在《遇見你的幸福心靈》(2012)一書中提出美好生活的四個要素:
(1)大愛精神。一個人愛自己、愛別人、愛國家、愛民族、愛社會,這樣的愛是美好生活特別重要的心理成分。試想如果你嫁入豪門,所有的物質需要都已滿足,有車子,有房子,甚至還有仆人,但是缺乏愛,這樣的生活是美好的嗎?所以美好生活一定要有愛,更要有大愛。
(2)活得開心、活得積極。陽光拂面,春暖花開,都會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覺,這樣的感覺越多,我們的生活當然越美好。
(3)有價值、有貢獻。人覺得自己活得有價值、有貢獻是一種特別美好的感受。“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于20世紀70年代在《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提出,定義是:“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影響或決定人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的堅持性和努力程度。它影響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情感反應模式,進而影響新行為的習得和習得行為的表現。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期望值高,愛顯示成績,遇事能理智處理,樂于迎接應急情況的挑戰,能夠控制自暴自棄的想法——需要時能發揮智慧和技能。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畏縮不前,容易失敗,情緒化地處理問題,在壓力面前束手無策,易受懼怕、恐慌和羞澀的干擾——當需要時,其知識和技能難以發揮。所以,人一定要覺得自己有用,有價值。
(4)有意義感。這種意義感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是我們深切的身心感受。在看潮漲潮消、花開花落時會有感觸或感動,這就是意義感。
可見,科學的心理學,特別是積極心理學是我們建設美好生活的重要科學指導。
02
積極心理學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中國士大夫的八個核心價值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國傳統文化特別強調“正心”的作用。中國近代史上有成就的人都強調“心”的意義。毛澤東16歲寫作文,開宗明義講的就是“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曾國藩提出“凡成大事者必先知人,知人者必先知己,知己者必先知心”。因此,“正心”是做好事業的前提。
學習積極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真正從科學的角度理解什么是“誠意”“正心”以及如何做到“誠意”“正心”。
03
積極心理學體現了與眾不同的人性
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所有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無論是其他物種還是我們人類,都是漫長的進化歷史選擇的結果。從爬行到直立行走,大腦皮質不斷地變大,這樣的變化是怎么產生的呢?達爾文提出兩個特別重要的選擇機制。
一個是自然選擇機制。一種特性如果利于我們生存、利于我們適應變化的環境,那么這種特性就有意義。所以,我們身上很多的特性都是利于我們生存的特性。
另一個是性選擇機制?!靶赃x擇”指的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葆有的是那些利于我們自身繁殖的特性。凡是利于人類繁殖的特性,肯定有其競爭的優勢。那么性選擇的標準是什么?不是適者生存,而是美者生存,如雄性孔雀幾千萬年始終保持孔雀開屏的特性。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講,孔雀開屏其實不利于它的生存,容易被天敵看見,進而被吃掉。而且,張開的尾巴不利于孔雀行走和逃跑。因此,從自然選擇的角度來講,孔雀開屏很難解釋。但是從異性選擇的角度來講,孔雀開屏就很容易解釋,它能夠吸引異性產生繁殖行為,然后這個基因就被留存下來。
進化論中有很多選擇機制,包括自然選擇、性選擇、合作選擇,還有類群體適應選擇等。我曾經做過一個研究,比較了幾千萬年的進化史到底讓人類在組織形態學方面產生了哪些變化,這些變化又對應著人類怎樣獨一無二的特性。
1.人腦結構與積極的人性
人腦有情感加工區域,所以人一定是講感情的,感情是人類特別重要的心理特性?!皢柺篱g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笨梢?,生命一定是要活出感情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大愛是對我們過上美好生活特別重要的心理需求。人腦有學習的區域,所以我們能夠學習了解新的東西;人腦有做夢的區域,所以我們憧憬未來、向往未來,我們有夢想、有追求。
2.迷走神經
科學家發現,人身上最古老的一條神經通道叫作迷走神經,它發源于人類最古老的腦區——腦干,這是運動控制區域。和其他動物相比,人類的腦干不是最大的,說明人類的運動能力不是最強的。人類腦區中有很多與繁殖相關的區域也不是最大的,這說明人類繁殖能力也不是最強的。和動物比生存、繁殖、斗爭、殘忍的本能,我們都比不過。但最后我們掌握了主動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們人與眾不同的人性。
以前,我們以為迷走神經只跟呼吸、消化、心跳運動及腺體分泌有關,但現在發現,其實迷走神經和我們的人性發展密切相關。當動物四足爬行的時候,迷走神經是扭曲的;當人站立起來以后,我們的迷走神經是張開的。當迷走神經張開時,我們能感受到人性的快樂、積極、幸福和崇高。有很多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看見一幅美好的畫面,你會情不自禁地喝彩,會抬頭挺胸,張開我們的迷走神經喊一聲“好”;看見個不好的事物,我們的共同反應是什么?一定是扭曲壓迫我們的迷走神經。比如說你的手被針扎了一下,你會怎么叫?一定是“嘶”一下,緊縮你的迷走神經;或者我們會喊一聲“哎喲”,低著下巴憋著胸壓迫迷走神經。
著名哲學家康德曾經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笨档聻槭裁窗蜒鐾强蘸退枷氲赖逻B在起?當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我們張開了迷走神經,這喚醒了我們心中偉大的人性,所以道德之心油然而生,這就是進化選擇出來的積極的人性。
3.鏡像神經元
1995年,意大利帕爾馬大學的著名神經心理學家賈科莫·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發現,人類大腦的前額葉有一組神奇的“神經元”,他把它叫作“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為什么叫作“鏡像神經元”呢?當我們看到別人在和自己做同樣的事情時,雙方會產生相同的“神經元”放電,就像兩面鏡子互相印證了彼此的心理活動。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鏡像神經元”,所以我們才能夠理解別人的感情,明白對方的意圖,了解大家的計劃。合作、學習、模仿、溝通情感、道德都需要“鏡像神經元”的參與。而這是我們人的特性,是我們人的競爭優勢,是進化選擇出來的人類與眾不同的特性。從人性的角度來講,進化選擇的是積極的人性,而積極人性是我們“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基礎。
“鏡像神經元”已被證明。在猴腦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神經元,能夠像照鏡子一樣通過內部模仿而辨認出所觀察對象的動作行為的潛在意義,并且作出相應的情感反應。這個發現一經公布,立即在全世界科學界引起巨大反響??蒲腥藛T把這種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經元”稱作“大腦魔鏡”。
有“鏡像神經元”的存在,人類才能學習新知,與人交往,這是因為人類的認知能力、模仿能力都建立在“鏡像神經元”的功能之上。人腦中存在的“鏡像神經元”具有視覺思維和直觀本質的特性,它對于理解人類思維能力的起源、人類文化的進化等重大問題有重要意義。它可以幫助我們迅速理解他人意圖,體驗他人情感,因此它是語言建立的基礎。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曾經做過一個有趣的研究(Silver & Haidt,2008)。他把44對正在喂奶的媽媽和她們的孩子一起請到心理學實驗室,請這些媽媽觀看三組不同的視頻:娛樂視頻、一般視頻和讓人感動的視頻。心理學家發現,其中感動的身心反應和幸福的身心反應居然是完全一樣的。當媽媽們感動的時候,會全身發熱、嗓子發緊,眼淚可能會流出來,話說不出來,乳汁分泌增加。
當我們極度幸福的時候,也是全身發熱、嗓子發緊,眼淚流出來,話也說不出來。這說明我們人類是積極高尚的生物。我們把自己最幸福的神經反應和最道德的神經反應居然等同起來,重疊起來。
積極心理學是關于積極人性的科學,學習積極心理學可以讓我們弘揚偉大的積極人性。
04
積極心理學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肯塔基大學的神經心理學教授大衛·斯諾登(Daivd Snowden)從1986年開始對一些長壽的婦女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追蹤研究(Danner et al,2001)。有一批修女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郊外的一個修道院里,這些修女平均年齡已經高達102歲,非常健康。斯諾登教授想知道這些修女長壽的秘密,于是他對這些修女進行了追蹤研究。他發現,這些修女大腦都有老年癡呆癥的病灶,換句話說她們生理的衰老其實和其他老人沒有什么區別。
但是為什么這些大腦中的老年癡呆癥的病灶沒有影響到她們的生活、工作和她們的記憶、行動,沒有影響到她們的健康和壽命?
斯諾登教授發現,心態積極陽光的修女的壽命要比其他修女平均長10年。這位教授自己開始做研究的時候,還是個年輕的助理教授,30多年后自己都快退休了,還有28位老人活得非常好。雖然他不能完成一個統計學的平均數的計算,但是他做了一些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比如,他對其中的180位修女在她們20多歲申請入修道院時寫的個人陳述材料進行文本分析,看有多少修女在寫申請材料的時候流露出積極陽光的心態,用到了愛、滿意、幸福、希望、快樂,有多少修女充滿了平淡而毫無激情的描述。
他舉了一個例子,有兩個修女同一年被修道院錄取,而且很巧地分在同一個宿舍。但一個修女活98歲,另一個修女只活到59歲。盡管她們的生活條件、生活方式、作息習慣、飲食習慣都是一樣的,但是從她們年輕時候的自述可以看出來,她們的心態、性格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積極心態才是我們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
05
結語
總之,我們提倡大家學點積極心理學,因為它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科學基礎,是我們民族的傳統智慧,它也是我們人的天性,是健康長壽的秘訣。
最后,用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抗日戰爭期間所寫的《貞元六書》中的自述作為結束語。馮先生在抗日戰爭最艱難困苦的時候一直在書齋里頭嘔心瀝血寫作中國哲學思想史。有些人不以為然,為什么不能做一些打仗的事情、實實在在的事情,寫思想史、寫哲學有什么用?馮先生不為所動,堅持寫完中國哲學思想史,最后分成六本書出版,即《貞元六書》,其中第一本叫《新原人》。在《新原人》的第一頁,馮先生說了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哲學家所應自期許者也。況我國家民族值此貞元之會,當絕續之交,通天人之際,達古今之變,明內圣外王之道者,豈可不盡所欲言,以為我國家致太平,我億兆安身立命之用乎?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學焉。
我們不可能隨時隨地、無處不在地有這樣的積極心態,但是我們一定要有向往之心,學習之心。雖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學焉!向往學習將成就我們積極幸福的人生。
書籍介紹
《清華積極心理學十六講》是由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課程的課堂講義整理而成,旨在普及積極心理學基礎知識,進而使學習者具有積極心理學工作領域所必需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技能。內容包含:美好人生、幸福、品格優勢與美德、習得性樂觀、積極情緒、親社會心理與行為、人際關系和溝通、親密關系、福流、積極動機、價值觀與意義、積極自我、堅毅與自律、創造力與美、積極身心、積極心理學應用。適合心理學專業師生用作教材,以及對心理健康、心理療愈感興趣的廣大讀者閱讀學習。
大漁大師課《彭凱平教積極心理學》視頻課,
用風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語言,
教我們如何去理解并應對復雜變化的時代,
活出積極、有意義的幸福人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