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國資剛兌信仰”,首例國企轉債違約!
在信用風險不斷累積的情況下,可轉債市場投資邏輯出現新的變化。
嶺南股份公告稱,截至2024年8月13日,“嶺南轉債”剩余金額為4.89億元,公司現有貨幣資金無法償付“嶺南轉債”,“嶺南轉債”無法按期進行本息兌付。而在此之前,搜特退債等因無法兌付回售金額和利息,以及藍盾退債無法兌付到期金額和利息,均構成了實質性違約。值得一提的是,嶺南轉債的發行人嶺南股份的控股股東為中山國資,嶺南轉債違約意味著國資剛兌信仰被打破,也使其成為全國首例國企轉債違約。
華西證券認為,嶺南轉債最終未能按期兌付,信用資質較弱的個券大概率受到沖擊,尤其是基金重倉且價格相對較高的品種。而對于常規品種,若彼時權益市場情緒有所回暖,那么嶺南風波帶來的負面影響可能僅局限于弱資質個券本身;若權益市場遇冷,信用事件沖擊可能蔓延至其他常規品種,調整及后續修復節奏也需重點關注正股情緒變化。
多位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嶺南轉債違約,將對信用資質較弱的個券造成沖擊,尤其是基金重倉且價格相對較高的品種。事實上,這些層出不窮的利空早已經深深重傷了基金以及背后的基民。有報道稱,兩毛多的發起式基金或離場,年內已有36只發起式基金清盤。
恒越品質生活發起式基金由于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面臨清盤風險。該基金成立于2021年,首發規模為1.68億元,2024年二季度末規模已降至0.61億元。自2021年8月31日至2023年11月17日,基金單位凈值為0.2742元,任職回報為-65.33%,在同類型基金中墊底。基金經理葉佳、吳海寧和楊藻任職回報同樣不佳,分別為-65.33%、-40.33%和-20.91%。該基金調倉頻繁,前十大重倉股每個季度常常僅保留一兩只。2024年以來,已有36只發起式基金清盤。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