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法院,我還以為這筆借款要不回來,三十年交情也要差點破裂。我們第一次碰到追著要為我們辦事的法官”。近日,壩黃人民法庭調解室內,原告胡某對法庭工作人員說道。
據悉,這是一起民間借貸糾紛,原告胡某與被告楊某系同村一起長大的發小,彼此已經相識三十多年。2022年,被告楊某經營公司出現困難,向胡某借款36000元,并承諾年底還款。但約定的時間到期后,楊某卻一直推諉不還錢,還玩起了失聯,胡某只得訴至法院。碧江區法院法官了解此情況后,覺得該起糾紛有極大的調解可能。于是,耐心地多次聯系雙方,從線上的溝通入手,通過打電話、建微信群的方式,讓雙方建立和解的意向。
最后,為徹底消除胡某的顧慮,法官組織雙方到庭進行調解。此前積極的線上調解發揮出極大作用,胡某一進入調解室便說自己可以讓步,一部分借款不用被告償還了,楊某也表示目前可以償還一半的借款,剩下的款項兩個月之內便可還清。不到幾分鐘的時間,雙方便達成和解協議,握手言和。
碧江法院在深入開展訴源治理的過程中,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無論案件大小、無論案件難易,都貫徹調解優先和實質性化解糾紛的工作原則,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有速度、有溫暖的新時代司法正義,努力踐行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