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留言炸了……
微信已有留言和回復自動上墻功能,但WXB和我說過,留言墻亂說話也要追究博主責任,所以一直沒敢開這功能,手動控評,否則昨天你們這吵架尺度,留言墻早掛了……
留言體現的民意割裂就像我正文說的,和西方一樣,我們也在快速兩極分化,水火不容。
一方面是屁股決定腦袋,不潤的希望看到說中國好外國不好的觀點,潤的希望聽到說外國好中國不好的信息,以此支持自己選擇的正確性,思想行為保持一致,避免內心痛苦矛盾后悔,這是人之常情。
另一方面,不管生活在何處,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世界一小塊碎片,中國社會治安的確好過很多發達國家,公共服務設施越來越先進,生活便利度較高(如城市便利店覆蓋率遠超歐美),物價也低得多,但中國也非常卷,國民整體收入水平還很低,生活壓力大,幸福感偏低,言論自由尺度相對小,法治不夠健全,還有被壓下去的XX油讓人對食品安全感到擔憂……
外國也一樣,同時存在眾多優缺點,畢竟沒有完美社會國度,重要的是想清楚哪些優點自己最看重,哪些不足自己無法容忍,權衡取舍,做出相對最適合的選擇。
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就像沒有完美配偶,愛一個人,不能只愛ta的優點,也要包容ta的缺點。
我討論這話題,并放出不同視角觀點,是想讓大家看到更多“碎片”,看多了,就會更接近真實世界輪廓,產生真正的智慧,而不是自己想當然或被中外媒體普遍存在的夸張或選擇性報道帶偏。
昨天提到, 歐洲回來這幾天,我主要在統計真實網格收益率。
投資世界并無一勞永逸的無敵策略,巴菲特價值投資也只是一種理論上無可指摘的投資理念,而非具體策略。
同樣打著“價值投資”旗號,對同一時間同一股票,兩位價值投資者可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斷,最后還是要落實到具體策略上。
我不迷信任何權威,不囿于固有投資體系, 廣泛接收各路觀點,琢磨半天,最終在8年前提出集多位投資大師精華的 七步定投策略。
和很多早年很火的策略一樣,最近3年,七步定投中的幾個策略,也頻頻失效。
比如全天候配置,A港股就是跌了一年再跌一年,美股就是漲了一年再漲一年,理想中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不倒翁,完全成了一邊倒。
非要全天候均衡配置的話,美股賺的錢都不夠A港中概虧的……
再如低估值輪動,理論上,這是價值投資理念的精華運用,但實際上,A股估值可以無底線往下跌,比如醫療、地產,銀行……不是說估值從100倍泡沫往50倍腰斬,是從10倍往5倍腰斬。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牛熊嬗變中的信心不足,感覺更像是很多人覺得中國經濟永遠不行了,徹底絕望了,不管估值多低,也要奪命跑路……
說到底,還是A股表現太糟,遭到不管價值投資還是趨勢投機,哪種策略都很難賺錢。
唯一能穩定賺錢的高頻量化,又被監管叫停了……
前些年有個很火的趨勢策略,叫“二八輪動”。
以滬深300代表20%大盤股,中證500代表80%中小盤股,滬深300短期走勢強于中證500,all in前者,反之,all in后者,遇上大小盤都跌,all in貨基避險,等下波行情起來再切換滬深300/中證500,每周check一次,以此循環往復。
過去A股一直有大小盤輪動慣例,熊市清倉又能躲過暴跌,聽起來有左右逢源的味道,14-15年那波牛市也表現出了很強的超額收益。
但回測2020年至今的走勢,二八輪動幾乎沒什么超額收益,雖然回撤小,但整體表現只略強于滬深300,和長期持有中證500差不多,陪指數坐了一輪過山車,基本沒怎么賺錢。
主要因為過去3年是A股垃圾時間,剛漲兩天給人點希望,又噼里啪啦跌下去,沒有出現可持續的賺錢效應。
二八策略過于敏感,三天兩頭換頭寸,一會兒追高一會兒止損,并沒有賺到多少錢,反而付出大量交易成本,最后把幾次成功止損帶來的正收益,也給抹去了。
但這兩年我多次提到過一個專業術語:網格收割。
這是七步定投五大策略中的另一個,在最初策略構建中,這只是震蕩市中略微增收的輔助策略,聊勝于無,給大家點甜頭,好在熊市堅持下去。
但這兩年,卻越來越成為我的核心策略。
網格收割的本質,是完成定投布局后,不看你投入多少本金,也不看你持有多少份額,只看持倉股票/基金市值,把這個市值設定在一個恒定位置,比如10萬。
然后就以10萬為基準,漲了賣,跌了買。
比如把網格設定在+7%/-6%,意思是股票/基金市值漲到10.7萬,賣掉7000元市值對應的 股票/基金份額, 跌到9.4萬,再買入6000元市值對應的股票/基金份額,使該股票/基金市值永遠錨定在10萬這個位置上。
和普通定投或普通網格交易策略相比,該策略復雜之處在于,你投入的本金、持有的份額,以及每次網格買賣的點位、份額、金額,都是不固定的,甚至連網格大小都在變。
按我最初設想,單邊大牛市中,每次收割網格可擴大到20%,避免過早止盈,撿芝麻丟西瓜;
反之,孱弱震蕩市,則可收縮到5%甚至更小,避免網格太大,一條小魚都撈不到。
所以我會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網格大小。
那就更算不清了……
去年11月,對這個阿斗緬A實在太過失望,我一狠心把網格壓縮到+2%/-2%,想看看會不會有更好效果。
這幾天我手動統計了多個賬戶持有的多只股票/基金的全部交割單,匯總如下——
為避免薦股嫌疑,這里只露出我常說起的中概互聯。
里面提到的實際網格獲利,以該區間內實際收割(賣出)的所有基金/股票份額所對應的總金額,減去同一時段內實際補倉(買入)的所有 基金/股票份額所對應的總金額,確保買賣總份額一致,再減去交易成本(券商傭金+賣出單邊征收萬五印花稅)。
因為股價永遠跌了補倉,漲了收割,不可能收割區間和補倉區間完全重疊,我只能盡可能取相近時段內的補倉交易。
由于過去9個月A股整體呈現跌-漲-跌走勢,特別5月以來連續下跌,去年11月大盤還在3000點上方,現在只有2800點,所以5月以來有過一波比較集中的連續補倉,導致絕大部分基金/股票的補倉時間區間,小于收割時間區間。
只有一個例外,中概互聯。
區間內首次補倉在去年10月中,首次收割在11月初,最后一次補倉在8月2日,最后一次收割在8月9日。
主要是因為中概互聯持倉最多,網格精準性最高。
恒定市值沒變,持有的基金/股票份額也沒變,我的邏輯是,光靠高賣低買賺到的價差,對比恒定市值,即“網格收益占恒定市值比例”,可近似理解為區間網格收益率。
期間還有股票分紅,再把分紅收益算上,就是區間持有收益率。
但期間我持倉的大部分基金/股票價格都在跌,我實際持倉還是虧的,把持倉期間股價變化(期間末次買入價/首次買入價)和區間持有收益率相加,就是我這段時間大致的收益率。
整體上看,能得出這幾個結論——
1、面對扶不起的A斗,對盈虧起決定性作用的依然是斗A本身表現,沒人能在持續下跌且只能單邊做多的市場賺錢,跌幅太大,再努力網格,也只能略微減虧。
所以想做網格收割,切不可盲目建倉,一旦泡沫階段高位all in,然后股價腰斬再腰斬,再牛的網格也救不了你……
最好的辦法還是低位入場,比如現在這種低迷世道,并采取逐漸定投的方法,逐漸完成一階段定投布局,以防十八層地獄下面還有無間地獄。
2、補倉/收割次數的多少,首先取決于網格比例,設置越小,交易概率越高。
所以最近我把網格比例再次下調到最小的+1%/-1%,試試會不會有更好效果。
這種可笑的網格比例,表達了我對A股的失望透頂,即使永遠不再有普漲大牛市,我也要堅持用這種愚公移山的方法,逐漸獲利,慢慢回本!
其次取決于基金/股票波動性,波動越大,交易概率越高。
比如我持倉的港股QDII基金、券商股和銀行股,過去半年波動較小,收割次數也較少。
反之,收割次數最多的中概互聯和某傳媒股,則是這半年價格波動相對最激烈的,尤其是那只跌得最慘的傳媒股,低位補倉多,反而有超額最多的網格收益。
再次取決于持倉數量和股價。
如果恒定市值設得太低,股價又太高,1%的網格根本走不動。
比如只投了1萬,1%只有100,A股交易最低單位是100份,意味著只有買價格低于1元的場內基金,才有可能成交,但基金交易也有最低0.1元傭金門檻,這樣交易會付出比正常交易高10多倍的傭金,很不劃算。
所以恒定市值最低也要在10萬以上,玩網格收割才比較劃算。
3、網格收割策略可用于基金,也可用于股票。
用于基金的優勢是單價低,交易門檻低,更適合中小散戶,且沒有印花稅,每回合交易能省下超6成交易成本。
用于股票的優勢在于,有些成長股波動性遠大于基金,更易促成網格成交。
比如我關注小破站很長時間了。
現在大部分頭部中概股都在轉型成紅利股,不再高歌猛進,跑馬圈地,不賺錢的業務賣賣賣,專心盈利的主營業務,并大幅提高分紅回購。
但小破站是個例外,陳睿叔叔畫的盈利大餅到現在還沒實現。
一方面,小破站有大量年輕忠實用戶,幾乎是微信之外,用戶粘性最強的平臺,甚至高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更別說其他平臺賽道。
另一方面,小破站商業化步伐一直跌跌撞撞,一方面是核心用戶過于年輕,學生仔沒錢,另一方面是平臺長久以來形成了以商業化為恥的文化氛圍,也是醉了……
類似英偉達,市場對小破站的理解高度分裂,這就導致出現利好時,樂觀情緒爆炸,股價飛漲,出現利空時,悲觀情緒籠罩,股價暴跌。
但如果做網格,像這種具有行業壟斷性,財報卻還不太好看的神經病股票,反而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些價值股,雖然波動小,卻有不錯的分紅收益,長期網格配合長期分紅,能獲得buff效果。
比如我持有的銀行股,網格收益雖然只有1.59%,但股息率卻有5.66%,合計7.25%,疊加同期市場追捧紅利股,股價還漲了8.5%,成為全場最靚的仔!
4、以我實測數據看,用好網格,或許能有平均2%左右的超額年化,以此形成若干種策略思路——
一是小資金的散戶,就玩ETF。
二是資金量大的,可嘗試自己看好的價值股,吃網格+分紅雙重穩定收益。
三是資金量膽子都大的,可嘗試波動性高的成長股,博取盡可能高的潛在網格收益,但一定要注意建倉時機,別撿芝麻丟西瓜。
四是已深度套牢,沒錢或不想繼續補倉的,就把網格用到極致,每隔半年統計一下網格超額收益,老的恒定市值減去超額收益,形成一個新的更少的恒定市值,繼續網格。
比如最初的恒定市值30萬,半年后網格賺5K,就把條件單里的“目標市值”改成29.5萬(如果股票有分紅,把紅利也減掉),長此以往,就算永遠沒牛市,股價永不漲,也有機會逐漸回本!
我不僅統計了最近9個月數據,還統計了2021年以來所有交易數據。
其他不說了,就說大家最熟悉的中概互聯。
22年6月,23年1月,23年7月,24年5月,雖然丐幫多次反彈,但每次都被打回原型,讓人空歡喜一場。
別人要么心如死灰,割肉走人,要么卸載軟件,不看不想。
但過去3年,我在中概互聯上的實際網格超額收益,有12.3%。
雖然距離回本還有一段路,但終究還是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絲回本希望。
都說地量出地價,這幾天A股成交量持續萎縮,都快逼近18年熊市最低點。
但這些年A股持續擴容,不能以18年靜態標準衡量今天市場人氣。
不僅成交量,估值也再次逼近歷史極值。
但這次,和18年不同,似乎聽不到各路專家大V鼓勵大家抄底的聲音,那個喊出過鉆石底、嬰兒底、黃金底等無數個“底”的李大霄,也到齡退休。
股市有諺:賣在人聲鼎沸時,買在無人問津處。
擺在我們面前的,只有兩種可能——
要么,這又是五年一遇的歷史性機遇,現在入場,不說很快迎來大牛市,至少虧不到哪里去了。
要么,未來也就這樣了,可以洗洗睡了。
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你賭哪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