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誕生在游戲里的熱詞「背刺」,最近在汽車圈里越來越流行了。
智能汽車技術的迭代,讓汽車們朝著智能手機換代的速度靠攏,甚至比智能手機更甚。每一次換代后的老車主,自然成了被「背刺」的一方。
最近,「背刺」的遭遇降臨到了極氪車主身上。
8 月 13 日晚,極氪發布了 2025 款極氪 001 和 007,距離 2024 款 001 上市只過了 5 個多月。
加量反降價,極氪原本是希望通過新款發布換來潛在消費者的狂歡;不過,得到的是大量「99 新車主」們的憤怒:「小米三年磨一劍,極氪一年磨三劍」,「提車一個月,新車變舊款」。
老車主的憤怒,演變成了一場用戶與車企之間的信任危機,汽車究竟是不是「早買早享受」?自己的新車怎么轉眼就成了「舊款」?車企究竟怎么換代,才能不讓用戶憤怒呢?
新車主的「狂歡」?
這次極氪的兩款「ALL NEW」車型,主要是圍繞著「浩瀚智駕 2.0」和「第二代金磚電池」進行了升級迭代。面對這兩款全新車型,不少剛提車不久的用戶甚至反嘲自己提了一輛「ALL OLD」。
浩瀚智駕 2.0 讓極氪 001 車型從 48TOPS 的雙 Mobileye EQ5H 平臺,換到了與極氪 007 相同的 508TOPS 雙英偉達 Orin-X 平臺,在算力上有著明顯的提升。
浩瀚智駕 2.0 還實現了端到端智駕方案的量產上車,能夠通過超過 30 種復雜場景,并且擁有超過 95%的通過率,也給極氪 007 的智駕能力帶來了不小的提升。
除此之外,浩瀚智駕 2.0 的城市 NZP 通勤模式將在 9 月份開啟交付,智駕系統能夠在學習路線后,實現 20 條路線、單條路線上限 100km、80%覆蓋城市出行場景的能力;城市 NZP 也將在今年年底開啟交付,在明年 Q1 實現門到門能力的交付。在明年年底,浩瀚智駕 2.0 還計劃實現城市 NZP+功能的上線。
這次,全新極氪 001 和 007 還實現了激光雷達、高算力平臺等智駕硬件的全系標配。當然,NZP 的智駕功能還是依然采用了軟件付費結算的方式,選裝價格 3.5 萬元,包含了高速 NZP、城市 NZP 以及 LP 記憶泊車功能。
換言之,浩瀚智駕 2.0 的上車為全新極氪 001 和極氪 007 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智駕潛力」,或者說是提升了「智駕能力上限」,而其中提升最明顯的是全新極氪 001。
除了浩瀚智駕 2.0 之外,全新極氪 007 這次除了長續航版和頂配的四驅性能版之外,標配了 75kWh 的「第二代金磚電池」,帶來的效果是:補能效率。
搭載第二代金磚電池的全新極氪 007 在 V3 極充樁上,能夠實現最高 5.5C 的充電倍率,10 分鐘左右就可以實現從 10%到 80%的補能。相比于第一代金磚電池來說,補能效率提升了 30%。同時,在零下 20℃的低溫環境下第二代金磚電池的補能效率也變得更加穩定。
除此之外,全新極氪 007 四驅版本的零百加速性能從 3.5 秒提升到了 3.4 秒,后驅版本的零百加速性能從 5.4 秒提升到了 5.0 秒。當然還有一點,全系標配了浩瀚智駕 2.0 的極氪 007 相比上一代的同樣版本,在價格上反倒「相當于」還降低了 2 萬元左右。
其實,極氪的車型產品一直有兩套智駕體系共存,一套是自研的浩瀚智駕,還有一套是 Mobileye 合作的方案。
在今年 2 月搭載激光雷達的極氪 001 上市之后,極氪 001 的平均月銷實現了破萬。與 7 月上市的全新極氪 009 相同,兩款車型在智駕硬件上都開始標配了激光雷達,但本質上采用的其實依舊是 Mobileye 方案,在功能與拓展能力上與主流玩家之間正在拉開差距。
可以說,此前的極氪 001 車型除了高階智駕能力之外幾乎沒有什么太多的短板。
但面對智駕下半場的激烈角逐,極氪也不得不加快高階智駕能力的提升。所以,在極氪自研的浩瀚智駕研發和量產初見成效的時刻,盡快更換智駕方案才是補齊短板的大勢所趨,絕不僅僅是加一顆激光雷達這樣的「花架子」那么簡單。
但也正因此,隨著全新極氪 001 的上市,讓今年 2 月剛剛上市的極氪 001 車型在 2024 年呈現出了網上熱議的 23 款+24 款+25 款「三世同堂」的局面。
老車主的「不甘」?
智能電動車這幾年的飛速發展,也是電動化和智能化技術迭代最快的時期。
同樣,這個愈發「病態」的汽車內卷市場也正在慢慢地影響著消費者。在這幾年里,從理想 ONE 的停產向理想 L 系列迭代,總說不降價的蔚來也不得不全系降價,到比亞迪方程豹的「官降 5 萬元」,再到 2024 款哪吒 S 的「加量大降價」……以往在傳統汽車上所謂的「早買早享受」、「3 年一改款,7 年一換代」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從消費級電子產品再到智能電動車,任何產品都會存在升級換代和價格變動。從本質上來講,主機廠的迭代速度如何,與用戶下單購買的時間和配置無關。
然而,與消費級電子產品不同的是,如今電子產品基本上維持在了 1-2 年一次換代,讓用戶有著穩定的心理預期。同時,購買汽車與購買電子產品的花銷也不在一個量級。
所以在這背后,智能汽車過快的變動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何平衡新老車主的利益和情感?
在網上的輿論中能看到,這次意見更大的多是極氪 001 的車主,其中甚至不乏 8 月份剛剛提車的用戶。
畢竟,全新極氪 001 全系升級為自研的浩瀚智駕 2.0,可以說是「加量不加價」。同時,WE 版本 95kWh 的極氪 001 也保留了 Mobileye 方案的版本,但比浩瀚智駕 2.0 要便宜 1 萬元。
盡管,當初極氪 001 的賣點并不是智駕能力,全新極氪 001 的提升對于那些對智駕沒有過多需求的用戶也并沒有帶來實質性的體驗改變。但是,對于剛提車不久的「95 新用戶」和「99 新用戶」來說,遭遇「新款變舊款」這件事無疑讓許多車主感受到了「背刺」。也正因此,這種情感上的失落和不滿,得到了老車主們的共鳴。
所以,對于 2024 款極氪 001 的車主而言,產品迭代過快的「三世同堂」也好、極氪想要抓住智駕市場的決心也好,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們在意的是:極氪要如何給到令絕大多數老用戶滿意的補償?
還記得最初搭載高通驍龍 820A 芯片的極氪 001,車機卡頓備受用戶吐槽。不久后,極氪 CEO 安聰慧直接宣布為所有極氪 001 用戶免費換裝全新的高通驍龍 8155 平臺。從這件事上,我們能看出來極氪在面對用戶反饋和市場變化時,能夠拿出足夠強的決心和合理的解決方案來應對。
但這次,如果想要將 Mobileye 方案升級到浩瀚智駕 2.0,顯然要困難得多。所以,極氪給到 001 老車主們 1 萬元的限時增換購尾款抵扣的關懷補貼,也就是目前在售的 Mobileye 方案和浩瀚智駕 2.0 方案之間的差價。同時,極氪在今年年底也將為 Mobileye 方案的極氪 001 老用戶同步推送城區 NZP 功能。
但顯然,從現在的輿論、老車主的維權來看,這樣的補償方案很多用戶并不認可。
通常來講,用戶在購買車輛時往往基于對當前產品的產品力認可和對品牌的信任。然而,新車型的快速迭代和配置的升級,必然讓用戶的心理預期與實際體驗之間產生了巨大差距。
所以,在面對老車主的不滿和市場的質疑時,極氪需要做的是:認真反思市場策略和消費者關系的管理。同時,提供合理的補償方案來安撫老車主的情緒,以減輕他們的經濟損失和心理負擔。
畢竟從長遠來看,品牌的發展離不開消費者的支持和信任。
極氪也有「心酸」?
從 2025 款極氪 001 的配置來看,升級的重頭戲是智能駕駛。切換到英偉達 OrinX 平臺后,極氪的高階智能駕駛正式走上「端到端」路線,才能跟其他「頭部」智駕方案真正較量。
為了追上對手們的軟件體驗,不得不升級硬件,聽起來車企似乎還有點兒心酸,但心酸的背后,是極氪自己造成的局面。因為類似「硬件」升級與用戶發生「沖突」,極氪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早在 2021 年,也就是極氪這個品牌剛剛亮相、極氪 001 剛開啟交付時,極氪 001 車機卡頓的問題,就曾經讓不少用戶站出來抗議。用戶把車機卡頓的「罪魁禍首」指向了座艙芯片 820a。因為在 2021 年,有競爭力的車企們已經開始使用 8155 芯片,而作為高端純電動車的極氪 001 搭載的依然是 820a。
盡管我們常說「硬件決定體驗下限,軟件決定體驗上限」,但從當時極氪 001 車主的反饋來看,顯然上限、下限都不能令人滿意。
那次的「沖突」最終的結果,是免費為老車主更換座艙芯片,「全場由安公子買單」,算是給了老車主們一個交代。
但是換芯片無法掩蓋背后的問題:為什么在其他車企已經開始使用 8155 芯片的時間段,極氪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給一款全新的車型使用上一代芯片?為什么不在發布時使用最新的硬件?是更換芯片的時間來不及?還是低估了智能化硬件對體驗的影響?亦或者說,是沒掌握好智能汽車規劃的節奏?
當年沒有答案,以至于類似的問題,在今年問題重演了一次。2024 年 2 月底,2024 款氪 001 發布,智能駕駛依然沿用了 Mobileye 方案。盡管早在 2023 年,智能駕駛已經成為國內車企較量的重點,更為開放的英偉達 Orin-X 平臺也成了國內智駕的主流,極氪依然沒有要「隨大流」的意思。然而,只過了 5 個月,極氪就改主意了。
以智能駕駛方案的復雜程度,以整車與三電系統、智駕系統匹配的復雜程度,2025 款極氪 001 和 007 的配置顯然不是短時間內能「攢」出來的。既然早有研發的安排,為什么要在年初推出沿用 Mobileye 智駕方案的改款 001 呢?
這又回到了「820a 芯片」時的老問題:極氪為什么不在年初改款時使用新的智駕平臺?是更換智駕平臺的時間來不及?還是低估了今年智能駕駛的競爭?亦或者說,是極氪沒掌握好智能汽車規劃的節奏?
最后
還記得兩年前,理想 ONE 停產、換代成理想 L8 時,理想車主們也曾發起過類似的「維權」。
當時,GeekCar 辦公室里討論時有人說「這就是陪伴智能汽車成長的代價」(),這句話有點兒悲觀,但的確是智能汽車用戶們必須的一門課:接受智能汽車不再像傳統汽車一樣「三年改款五年換代」。
可是,在要求消費者們做好「心里預期建設」的同時,車企們是不是也應該做好產品迭代升級的「預期管理」?比如,在軟件 OTA 成為車企宣傳賣點的今天,究竟有哪些硬件必須要一年三升級?在產品規劃階段,一款產品的硬件能支撐多久的迭代升級?是不是幾個月后就需要面臨改款?
在智能汽車時代,智能化打亂了汽車迭代升級的節奏;技術路線的不斷變更,也在一定程度上打亂了車企更新換代的節奏。當車企放任這種「亂」時,無論是老車主,還是潛在的新車主都會產生一種疑慮: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背刺」的對象?
在「亂局」中,如何推出換代車型,讓新車主狂歡的同時,讓老車主沒那么不甘、讓自己沒那么被動的心酸,是一家智能車企的必修課。
當然,對于堅定地選擇智能汽車的「弄潮兒」們來說,既然智能汽車發展那么快,既然所有的東西都終將過時,那選擇當下、享受當下就變得更重要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