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和油車該如何選?這個已經困擾大家許久的問題,如今已經變成了“送分題”。就像當年大家在選車時注重“保有量”一樣,如今我們在新能源電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做取舍時,也會習慣性地留意下其他人的選擇,而曾一度在市場滲透率上占優的傳統燃油車,如今卻在7月份輸給了新能源電車,綠牌正式成為多數派。
據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于8月8日公布的一則統計數據顯示,在2024年7月份,國內乘用車市場總零售量達172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為87.8萬輛,單月零售滲透率首次突破五成,較去年同期提升15個百分點之多!不僅如此,該數據從2021年至今始終呈逐年遞增態勢,在年滲透率數據上,國內新能源汽車在2021、2022、2023年期間的年零售滲透率分別為14.8%、27.6%、35.7%。而在今年1至7月份,該數據已經達到了43.1%。不出意外的話,國內新能源汽車在2024年的年滲透率有望突破四成!
造成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出現逆襲的原因有很多。從市場角度角度分析,以傳統燃油車為主的合資品牌在國內市場人氣大跌,包括大家所熟知的日系、德系、美系車型,其整體銷量呈直線下滑態勢,部分品牌甚至出現了批量關店潮,經銷商網絡崩潰等情形。其次,傳統燃油車在保值率方面也不及當年,面對新能源車型在外觀設計和功能配置等方面的大幅度超越,曾一度以“新能源不保值”為賣點的燃油車現已自身難保。
消費者認知程度的提升,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動力。當下消費者對于產品本身的理解程度已有所提高,尤其是在外觀及內飾設計、動力性能、智駕體驗,以及用車成本等方面的感知度已上升至一定高度,對于新鮮事物的高接受能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與此同時,國家加大了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力度,并且在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方面,也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從產品角度分析,如今新能源汽車能在國內完成態勢逆轉的結果已成定局。當下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可以說是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市場,沒有之一。在如此白熱化的市場環境中,造就了許多“梟雄”,其中就包括了一眾新品牌,新技術,還有新產品。俗話說:“開過新能源之后就很難再回去開燃油車了”,這句話并非空談,而是基于新能源汽車在動力性能、靜謐性、智能化等多方面超越傳統燃油車的前提下所得。與此同時,國內新能源汽車憑借技術代差對燃油車形成“技術壓制”。
以作為國內新能源市場先鋒的比亞迪為例。在今年5月份,比亞迪發布的第五代DM技術,并在首發車型上實現了全球最高的46.06%發動機熱效率,全球最低的2.9L百公里虧電油耗,以及全球最長的21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如今,該技術已覆蓋至比亞迪旗下的轎車及SUV產品,搭載該技術的車型更是在今年7月份期間實現了34萬+的總銷售,占據了7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的三分之一之多!由此可見,核心技術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貢獻是多么之高。
不僅是在國內,國產新能源汽車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和整體占比也同樣如此。在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一;同樣是在2024年上半年的全球汽車集團銷量TOP 10榜單中,比亞迪同樣以排名第8位的身份領銜自主品牌。由此可見,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全球范圍,新能源汽車都是一股不可被忽視的洪流。
綜合分析,國內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所提供的優越生長環境,以及完整的供應鏈體系,再加上各大車企在技術創新與市場布局上的不懈努力,共同促成了如今新能源汽車的飛速發展態勢。隨著新能源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國內車市也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階段,隨著自主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中競爭力的提升,海外傳統燃油車企業也將面臨更多壓力,全新的市場競爭格局即將呈現于世人面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