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他們給我們家捐款了13.9萬,現(xiàn)在我應該還他們1.39萬。”
已經67歲的王森樟將埋藏多年的秘密告訴給了老伴,可妻子卻對這個金額感到驚訝。
然而,當王森樟解釋了其中的內情后,她的眼睛一下子就紅了……
01
“兒啊,媽知道對不起你,但媽就只有一個心愿……”
1958年,浙江金華某醫(yī)院里,女人躺在病床上,眼睛通紅看著自己的兒子。
她已然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可自己的兒子才15歲,即使再不舍,她也只能閉上了眼睛。
“媽!”王森樟猛地哭了出來,抱著病床上的女人不松手。
他早早就沒有了父親,現(xiàn)在又失去了母親。
王森樟不知道未來的日子該怎么過,整個人都陷入了一種極端的痛苦中。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母親另外一只手里握著一張紙,上面寫著32個陌生的名字。
王森樟突然想起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愣愣看著這張紙,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七年前。
那時,母親朱金英從老家來到被服廠工作。
因為家里沒有男人,所以在這邊的日子很是艱難,而且王森樟在讀小學,學費和生活費需要的都不少。
為了這個家,朱金英只能沒日沒夜的在工廠里工作,別人都不愿意加的班,她搶著去加,別人都不愿意做的活,她搶著去做。
“金英啊,你可別這樣熬,不然早晚要出毛病。”
鄰居大媽實在看不下去,給他們家端來了幾個雞蛋,讓她給孩子補補,“孩子還小,你也要顧著點自己的身體。”
朱金英感激的說:“謝謝你,以后我會多注意點的。”
話雖然這樣說,可鄰居大媽離開后,朱金英照舊高強度上班。
直到兩個月后,朱金英突然暈倒在了自己的崗位上,然后趕緊被送去了醫(yī)院。
醫(yī)生說她的肺部有些毛病,最好是休息一段日子,可是朱金英只待了半天就直接出了院。
在醫(yī)院里多待一天就要多花錢,朱金英為了省錢匆匆忙忙的出了院。
可是半個月以后,她的背上直接長了一個大瘤子,睡都睡不了。
然而,朱金英依舊堅持不去醫(yī)院,只想著忍一忍就過去了,等到年底時,朱金英被工友們強行架去了醫(yī)院,卻沒想到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02
“你這個已經發(fā)展成了肺癌。”醫(yī)生拿著診斷書,表情并不好看
“是硬生生拖成的肺癌,早期的時候還可以治,你現(xiàn)在怎么辦?”
醫(yī)生的語氣并不好,可朱金英卻并沒有生氣,而是羞愧得低下了頭。
工友們面面相覷,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醫(yī)生直接讓朱金英住了院,然后立馬展開了治療,可治療的手術費并不低,每天吃的藥也很貴。
那時候,王森樟每天來醫(yī)院里照顧母親,都會看到她背著人悄悄的流眼淚。
一分錢難死英雄好漢,底層的人沒有錢,生了病就只能是等死。
治療癌癥所需要的花費超出他們的想象,而家里面掏空了也拿不出這筆錢。
就在這一天,一位姓李的工友突然來到了醫(yī)院,他手上拿著一個布包,過來以后就直接塞到了朱金英的手里。
“咱們廠子里的人捐了一點錢,能幫多少幫多少,你也別在意,有困難就應該互相幫助。”
李姓工友把錢塞到她手里,頗有些不自在。
朱金英愣了愣,一下子就哭了起來:“我怎么好意思麻煩你們,大家都過得不容易,我怎么能夠收你們的錢?”
“你可別說這些話了,現(xiàn)在最要緊的是救命。”工友把錢給了她以后,又回去繼續(xù)上班了。
而有了這筆錢,朱金英就能夠在醫(yī)院里繼續(xù)接受治療,她的病情也漸漸好了起來。
可朱金英回到廠子里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廠里遇到了困難,工人們已經解散了,當初那些給她捐錢的人也都回了各自老家。
沒辦法,朱金英只能想方設法找到了領導,從她那里得到了一份捐款的名單,然后謄抄下來,一直保存到了現(xiàn)在。
臨終之前,朱金英放心不下的就是這件事兒,這些年來她生活也困難,根本沒有辦法還錢,可她也不想帶著遺憾離開人世間。
王森樟自然是明白母親的意思,他把那份名單小心翼翼的折了起來,然后放進了兜里。
辦完母親葬禮后,王森樟靠著她留下來的遺產繼續(xù)去學校里讀書,并且憑借著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后來又被分配到了鐵路局工作。
多年以來,王森樟從來都沒有忘記過當初幫助了他們家的那三十二名工友,直到結婚以后,王森樟還特意把那份名單和結婚證放在了一起。
只是后來搬家的時候,妻子并不知道那份名單的秘密,因此沒怎么在意它的去處,隨意的收拾了一下那些東西。
所以在1985年,王森樟已經成為了鐵路局的領導,家里也住上了大房子。
等他騰出手來準備去找以前的那些恩人時,卻發(fā)現(xiàn)那份名單怎么都找不到了。
王森樟急的直跳腳,可是把家里翻了一圈,始終沒有找到那份名單,他又連忙趕去了金華,但是過了這么多年,工廠已經沒有了任何痕跡,這時,王森樟以為自己再也不能完成母親的遺愿了。
直到2010年,事情終于迎來了轉機。
03
“森樟,你過來看看,這張紙是不是你以前丟的那個?”
這天,已經退休了好幾年的王森樟正在院子里乘涼,突然聽到老伴在喊他,于是趕緊上了樓。
下一秒,他就看清楚了老伴手里的那張紙,瞬間激動的熱淚盈眶。
“你怎么幫我找到它了?這么多年了,原來它沒有丟啊!”
王森樟雙手發(fā)抖的接過那張紙,看著上面那些已經模糊了的字跡,頓時有一種失而復得的驚喜感。
他吸了吸鼻子,看著自己的老伴說:“這張紙對我非常重要,當初丟了它的時候,我本來以為這都要成為我一生的遺憾了。”
“王森樟,你老實和我說,這張紙究竟有什么重要的?”老伴問。
“我八歲那一年,我媽生了一場重病,是廠子里的工友救了她。”王森樟說起以前的事情來,心里依舊有些疼,“當初他們給我們家捐款了13.9萬,現(xiàn)在我應該還他們1.39萬才是!”
“什么?”老伴一下子就皺起了眉,不明白這個金額為什么相差的這么大。
王森樟看到她不理解的樣子,連忙解釋了一下:“當初工友們給我媽捐錢的時候,用的是第一套發(fā)行的人民幣,數額和現(xiàn)在的不一樣,也就是說當初的13.9萬,實際上就是13.9元。”
不只是數值不一樣,那時候的貨幣價值也不一樣,別看13.9元好像不多的樣子,但是以那時候的物價來說,這些錢也并不少了。
王森樟思來想去,覺得還1.39萬是一個比較合適的價格,給多了失了情分,給少了又不恰當。
老伴聽完他的解釋后,眼眶一下子就紅了,沒有想到當初的人那么淳樸,也那么無私。
可現(xiàn)在最大的問題依舊是要如何找到那些人,王森樟想了很久之后,他的兒子突然提出了一個辦法。
04
“我們干脆在金華那一帶貼尋人啟事,如果有認識的人看到了,應該會記起奶奶來。”
兒子想到了這么一個辦法,便把那三十二個工友的信息大致寫了下來,然后貼了很多尋人啟事在街上。
這個方法雖然和大海撈針無異,可他們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來了。
之后,王森樟和兒子親自去貼了尋人啟事,恰好被電視臺的記者看到,對方過來詢問,王森樟便將這段59年前的往事說了出來。
記者深覺感動,便寫了一封報道,發(fā)在了報紙上,而后電視臺也播放了這則尋人啟事
很快,其中一個工友的女兒就找上了門,又告訴了他們其他工友的信息。
而這三十二位工友里面,已經有二十八位工友去世了,只有四位還健在,而他們現(xiàn)在也已經年事已高,根本記不起當初的事了。
2010年2月6日,王森樟把那些工友們的家人請到了酒店里,鄭重其事舉辦了一場答謝宴。
宴會上,其中一位工友的兒子說:“我爸兩年前就已經去世了,他活著的時候并沒有想過要找你們家。
只是年輕的時候我聽過他提起過,說廠里有一個特別能干的女工,帶著一個孩子過得很辛苦。”
說著,這位中年人舉起了酒杯:“我爸爸之所以幫助你們,并不是圖什么回報。
這就是你他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現(xiàn)在在這里,也只是想告訴你,人們活在這個世界上,就是應該互幫互助!”
現(xiàn)場掌聲涌動,人們感慨不已,有時候你所做出的一點小小的善事,有可能會影響別人的一生,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不過如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