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過巴黎
8月11日,2024年巴黎奧運會帶著全球觀眾的不舍,在法蘭西體育場落下帷幕。這屆盛會給體育世界留下了豐厚的精神遺產,比如“奧運更開放”這一動人口號。
也是為了響應這一口號,巴黎奧運會首次引入了大眾馬拉松,這是百年奧運史上首次有馬拉松愛好者站上奧運會賽場,奧運會流量疊加現在國內跑步運動形勢的火熱,中國跑步人群對這場大眾比賽的關注度相當可觀。
專業跑步品牌Brooks布魯克斯也參與到了這場流動的盛宴。這次Brooks集結了國內外20多位跑者在大眾馬拉松上亮相,為他們從備賽到參賽的全過程提供支持。此舉既是幫助跑者實現夢想,也是Brooks的一次“上臺”展示。
2024年,恰好是Brooks競速跑鞋矩陣Hyperion家族的迭代和升級之年。這一2018年才問世的系列,設計之初針對的是頂尖選手。2023年品牌簽約運動員Josh Kerr就穿著Hyperion Elite LD,拿下了布達佩斯世錦賽男子1500米的冠軍,幾天前他又摘得了這次巴黎奧運會的銀牌。隨著跑步人群擴大,跑者的需求日益多元,Brooks在這幾年不斷完善和擴充競速系列,成長迅速。
經過今年的升級后Brooks形成了更完整的競速跑鞋矩陣。這次巴黎奧運會大眾馬拉松,跑者上腳的便是Brooks競速家族的Hyperion Max烈風系列,這一系列在7月剛剛升級到了第二代,是一款適合有著規律訓練計劃、明確比賽目標的跑者的競訓跑鞋。在此基礎上,Brooks還給跑者配備了Hyperion Elite龍卷風4這款旗艦碳板競速跑鞋,可以說為跑者考慮得相當周全。
巴黎奧運會馬拉松賽道途經巴黎歌劇院、旺多姆廣場、杜樂麗花園、盧浮宮金字塔、協和廣場、凡爾賽宮、埃菲爾鐵塔等多處名勝古跡,可以說把巴黎的人文風景盡數納入。但另一方面,巴黎奧運馬拉松正高差高達436米,遠超一般奧運會賽道,而且上坡和下坡分布集中,被很多人稱為“最難奧運賽道”。
在這樣的賽道上,沒有什么比一雙靠譜的跑鞋對選手更重要,事實證明Brooks的競速產品在這種賽道條件依然能打。參與這次大眾馬拉松比賽的跑者“鬧心的pizza”評價烈風第二代“腳感軟彈,落地支撐保護、抗扭性都很好,中底的緩震極限很高。這次比賽的幾個下坡路段讓我不必擔心踩穿中底,還穩穩的提一點速。后半程也沒有因為中底材料的衰減感到不適。”對龍卷風4,跑者“漆園隱吏在巴黎”評價:“困難的時候Brooks龍卷風4給了我很大幫助,在30多公里后好幾公里的連續大下坡,給了雙腳很大的緩沖。”而“跑不快的冰哥”,給龍卷風4的中底點了贊,“DNA FLASH v2技術使得鞋非常輕,也提供了更多能量回饋,緩沖系統也更好地吸收了沖擊力,讓雙腿始終保持活力,鞋底回彈好但不是那種泄力的軟。”
在巴黎,Brooks的實力再次得到驗證。
一個創新的old school品牌
近5年可以說是中國跑步和馬拉松運動發展一個新的高峰期。
2017年,Brooks曾進入中國市場,但由于無奈的原因,當年底就已經開始陸續退場。在Brooks離開的幾年,中國跑步市場發生了劇變,不僅國際品牌紛紛搶灘,中國跑步品牌近幾年也借碳板跑鞋的風口彎道超車。可以說,現在中國的跑鞋市場已經十分擁擠,也使得Brooks這個名字在新跑者中間存在感并不強,只在資深跑者中間口口相傳。
但要知道,誕生于1914年的Brooks其實一直是行業創新排頭兵:1975年,Brooks在行業中率先采用了EVA中底,在此之前的主流跑鞋使用的多是慢回彈橡膠中底,從此將“緩震”這一概念帶入運動鞋行業,這一創新可以說是斷代式的,直到現在EVA仍是一種常見的中底材料;隨后Brooks在Vantage系列種使用了內翻楔底,又創了一個第一——這是行業首款采用鞋底夾層內旋系統的跑鞋。此后Brooks還一度嘗試了HydroFlow緩沖技術,把液體作為緩震材料的做法不得不說十分大膽。
▲談論世界跑鞋的發展史,很難繞過Brooks。
在1970年代末成為美國頂級跑鞋品牌之后,Brooks一度開始延伸產品線,希望成為多品類體育品牌,但這一轉型的結果并不讓人滿意。
但從現在看,Brooks曾經的挫折是一次“塞翁失馬”,正因為此,Brooks才堅定了專注跑步的信念,直到現在。2006年Brooks被巴菲特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的子公司收購,翻開了新的一頁。調整戰略回歸跑步后,Brooks在產品上得以聚焦,陸續推出了DNA中底科技、GuideRails?支撐系統等沿用至今的看家技術。在營銷方面,Brooks相比其他運動品牌,更關注滲透跑步圈層,持續贊助精英跑者和賽事,服務跑者,讓Brooks和跑步在用戶心智中始終緊緊綁定。
巴菲特信奉長期主義和復利的力量,而因為在跑步這個單一坡道滾動的時間足夠長,Brooks這個“雪球”給跑者的心智里種下了“經典”、“可靠”的old school形象,并在跑步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也是為什么其多年來能一直穩坐“世界四大跑鞋品牌”的寶座。
時間不早了,但還有機會
今年5月,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發布全新品牌宣言—— Let’s Run There一起跑下去。這其中透露出了Brooks對消費心理的洞察,同時更新品牌宣言通常是品牌加大投入,進行擴張的信號。對Brooks來說,“一起跑下去”的新口號也標志著品牌將走出舒適圈,謀求更大發展的野心。
Brooks擴張的重要方向,正是中國市場。
無論此前的競爭多么激烈和飽和,但中國的跑步市場是如此巨大,大到不能失去。新任首席執行官丹·謝里丹曾給Brooks提出了未來的藍圖——進入營收40億美元俱樂部。對2023年全球營收12億美元的Brooks來說,中國市場是快速獲得增量,實現這個目標的必爭之地。Brooks也明白這個道理,其實從2022年Brooks就通過電商平臺回歸中國市場,并開始通過跑步社群接觸目標人群。但當時并沒有門店,所以影響力還在小圈層。
不過,2024年,Brooks在中國市場明顯提速。
先是借全新品牌宣言發布,在中國做了一波聲勢不小的傳播,緊接著7月其在上海浦東嘉里城開設了中國首店,這也是其在中國大陸的唯一一家門店,同時也將北京、廣州等城市納入下一步的開店計劃中。在線下消費回暖的趨勢下,實體門店給Brooks發力中國市場提供了最重要的抓手。社群方面, Brooks一直致力于與精英跑者保持溝通,今年2024布魯克斯漢森馬拉松訓練營北京站開營,這已經是這一訓練營的第三期,通過訓練營品牌得以更好地洞察跑者需求,了解在地的跑步文化。訓練營集結的這批精英跑者,也將把Brooks的火種向更大的圈層擴散。
這些發力中國市場的動作雖然時機并不早,但晚來的Brooks仍有機會。
首先是消費多元化的趨勢,消費者一直會追逐更個性化的選擇,在中國這個多元市場尤其如此。這也就是為什么,一批相對小眾的國際品牌雖然在中國市場也趕了個“晚集”,但并不耽誤他們在登陸后受到追捧。
從這一點看,對剛剛度過110歲生日的Brooks來說頗為有利。Brooks多年積累的品牌資產足夠厚實,有數款經典產品,比如以緩震著稱的“甘油”跑鞋已經更新到了21代。同時Brooks形成了易識別的品牌性格,這些都為品牌的市場推廣提供了硬支撐,容易形成圈層共識和口碑傳播。未來Brooks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歷史和故事講好。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過去幾年中國跑步市場主要圍繞碳板跑鞋內卷,但現在碳板跑鞋帶給品牌們的邊際效用已經衰減。品牌開始意識到,精英跑者畢竟只占跑步人口的少數,品牌終究要回歸大眾跑者的需求。因此今年開始,緩震跑鞋成為了各家新的發力點,國產跑鞋也紛紛打出了自己的旗艦緩震跑鞋。而緩震跑鞋一直以來都是Brooks的舒適區,EVA中底等品牌歷史上的眾多革新也都是圍繞緩震開發的,可以說在緩震方面,鮮有品牌比Brooks有更多的故事可講。而在歐洲市場,Brooks的越野跑鞋也有著廣泛的受眾和高粘性的專業用戶,這與品牌的產品力密切相關。
當然,在緩震能打的同時,Brooks的競速矩陣雖然歷史不長但已經成型,開發出了覆蓋從精英到大眾跑者需求的競速產品,這次巴黎奧運會大眾馬拉松也證明。在競速方面,Brooks也并不弱,因此現在Brooks可以充分滿足從0基礎到精英,不同能力水平中國跑者的要求。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次回歸Brooks表現出了異常的堅定。在第一次憋屈地離開中國市場之后,這一次Brooks準備得更為充分,擺出了久久為功的架勢。丹·謝里丹此前就表示對投入中國市場“是一項為期30到50年的戰略”。現在Brooks從產品到渠道到營銷都為中國市場做好了準備,一個好消息是2024年一季度,Brooks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80%,讓品牌在中國的五十年大計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
運動消費市場品牌來來去去,生生滅滅,先發品牌可能早早凋謝,遲到者也能后來居上,有時并不能以早晚論英雄。勝出的根本反而是旺盛的創新生命力,而這一點正是Brooks擅長的,正如其官網上所概括的——Fads come and go,but innovation is always in style.(潮流來來去去,但創新永遠時髦)
聲明: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注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