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巴黎奧運會已經接近尾聲,但它頗具獨特性和創新性的開幕式依然讓人回味。
在塞納河上,205個代表團乘坐船只有序出場,讓運動員能夠充分與觀眾互動,這是歷屆奧運都沒有達到的效果。
當盧森堡代表團進入視線后,他們的旗手不禁讓人一驚,那明顯是個華人面孔,而且還是個花甲婦女。
巴黎奧運會盧森堡旗手倪夏蓮
她叫倪夏蓮,曾經是中國上海人,現年61歲,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盧森堡代表團的旗手。
盧森堡的奧運旗手,為什么是一個61歲的上海阿姨?她的故事并不簡單。
1963年,倪夏蓮出生于上海的一個工人家庭,家境雖然算不上富裕,但全家人十分和睦,為她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9歲那年,倪夏蓮在家看電視,電視里的乒乓球賽吸引了她,因為時下學校里的課后娛樂之一就是打乒乓。她全神貫注地看完整場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覺得乒乓球太好玩兒了。這之后,倪夏蓮不僅愛上了打乒乓,她還加入了學校乒乓球隊。
1976年,由于她的濃厚興趣,家人為她報名了上海業余體校,倪夏蓮也算正式開始學習打乒乓球。經過兩年的刻苦訓練,倪夏蓮嶄露頭角,她被選入了乒乓球上海隊。
年輕時的倪夏蓮
1979年,16歲的倪夏蓮拿到了第四屆全運會的亞軍,由此入選進了國家隊,開啟了她的乒壇生涯。
然而,國家隊的路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好走,要擠上這座獨木橋的人太多了,倪夏蓮身高就不占優勢。在強手如云的國家隊,一米五幾的她幾乎沒有比賽機會。
在這樣的境遇下,倪夏蓮并沒有放棄,依然不停地訓練自己,甚至自己將每天正常的五小時訓練加大到八小時。在訓練的過程中,她不斷地摸索與總結,硬生生開辟出了乒乓球競技的新打法。
直板正膠打法是所有隊員練習的焦點,倪夏蓮認為,自己想要別具一格就必須改變這種打法。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她終于摸索出了竅門,將日常的直板正膠打法改成了一面正膠一面長膠的“直拍長膠倒板全攻型”打法,成了她自己的獨門打法。
機會終于青睞上了倪夏蓮。
年輕時的倪夏蓮參加比賽
1982年,教練點名讓她參加全國比賽,倪夏蓮不負重望拿下了第二名。為此,她為自己爭取到了世乒賽的參賽資格,并有幸與體壇強將郭躍華搭檔。
功夫不負有心人,倪夏蓮在世乒賽上與郭躍華一舉奪得了混雙冠軍和女子團體冠軍,這也成為了倪夏蓮入隊以來最高光的時刻。然而,此次高光之后,她的乒壇事業卻再次遇阻。
在強手如云的國家隊,“競爭”實在是太大了。
倪夏蓮無緣參加第38屆世乒賽,對于這個結果,她坐在黑漆漆的操場上哭了整整一夜,一個多月后,她作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退役。
1986年,黯然退役后的倪夏蓮去到上海交大學習英語。當老師教授乒乓球的發音時,倪夏蓮異常興奮,她反復地念讀,那些關于乒乓球的往事一一浮現腦海,她突然發現,自己根本就離不開乒乓,生命中早已無法割舍掉它。
心心念念的乒乓球絕不能放棄。
征戰歐洲的倪夏蓮
當時,退役后的運動員到國外打工賺錢成為了時下流行。經過深思熟慮后,倪夏蓮為自己的人生重新做了定位,她決定奔赴歐洲,重拾自己的運動員生涯。
1989年,倪夏蓮來到德國,簽約了一家俱樂部,開啟了職業乒乓球的人生。由于她球打得好,很快就成為了俱樂部里的紅人,很多國家都向她拋來了橄欖枝,盧森堡國家隊的教練更是飛抵德國,親自邀請。
曾經在第37屆世乒賽時,盧森堡教練就目睹過倪夏蓮與歐洲冠軍的對決,聽說她來到歐洲后,便第一時間盛情相邀。
經過各方甄別,倪夏蓮決定定居盧森堡,加入他們的國家隊。原因便是盧森堡國家隊對她沒有硬性要求,只要她參加比賽,名次并不重要。如此沒有壓力的參賽,是倪夏蓮以往從未有過的,這一刻,她對自己說:“不給熱愛設限,享受比賽。”
享受比賽的倪夏蓮
在盧森堡,倪夏蓮進入了雙贏人生,她不僅找回了熱愛的乒乓球,還贏得了教練托米的愛情。兩個人結婚后,婦唱夫隨,一度成為盧森堡體壇伉儷的標桿。
倪夏蓮沒有想到,當年的黯然退出,反而成就了自己另一個人生。
在盧森堡,她開始書寫自己職業生涯的新篇章。
1996年,盧森堡第一個乒乓球國際大賽的冠軍是倪夏蓮獲得的。之后,她又斗志昂揚,征戰賽場,榮獲了歐洲女單冠軍,世界排名前五,她保持了三年。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乒乓球首次被列為正式項目。這時,倪夏蓮已經退役兩年,無疑成了她人生的一大遺憾。然而,2000年悉尼奧運會,倪夏蓮代表盧森堡參加,終于圓了她的奧運夢。
倪夏蓮
接下來的時間里,倪夏蓮成了盧森堡乒壇無可替代的力量,她一打就是30年。
她說,她會一直打下去,沒有別的原因,只緣于熱愛。
2024年巴黎奧運會是倪夏蓮參加的第六次奧運會,她已經61歲了,身體機能開始老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齡球手。在外界看來,早已過了職業生涯的暮年,而倪夏蓮還在為自己設定目標,這個目標與成績無關,而是借此提升鉆研戰術的能力。
不得不說,61歲的倪夏蓮,她站在巴黎奧運的賽場上就已經勝利了。
倪夏蓮是盧森堡體壇的傳奇,在她的帶領下,這個乒壇小國中的小國連年征戰四方。
和盧森堡球員一起
來到巴黎奧運會,身披三色旗的倪夏蓮依然沒有忘記自己是個華人,她非常看好中國隊的孫穎莎和王楚欽,在她倆決戰黑馬朝鮮隊之前,倪夏蓮主動站出來,請纓給她二人當陪練。正好她的長膠打法就是朝鮮隊的強項,她太懂制“敵”之道了。
對此,倪夏蓮作出了個人犧牲,因為接下來她和孫穎莎是有比賽的,提前當這個陪練,無疑將自己的短板暴露給了對方。
果然,在孫穎莎和王楚欽成功贏得對朝的比賽后,倪夏蓮輸給了孫穎莎。
無論是透明了自己,還是體力跟不上了,輸了球的倪夏蓮都是以燦爛的笑容示人,她說:“后輩的優秀讓我感到驕傲。”
老一輩乒壇隊員無疑感動了不少人。
倪夏蓮(左)
在她之后,才有了鄧亞萍,有了劉國梁,倪夏蓮的背后是一部被歲月淹沒的女乒故事。
巴黎奧運會,讓我們看到了金牌以外的東西,那就是從來都不是只有輸贏的奧運精神。
倪夏蓮說:“長長的旅途中我經歷過艱困,也品嘗過命運的恩賜,在欣喜落淚的時刻,感受到了向上的力量。”
每一個堅持和拼搏的運動員,都是向上的力量。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