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際拍賣行的銷售戰績,向來被看作是全球藝術市場的“晴雨表”。尤其是頭部拍行每年的人氣和成交狀況,在業內人士看來更是預示著當前藝術市場的走向。
在經歷了2021年和2022年連續兩年的增長后,全球藝術品公開拍賣市場在2023年出現了“降溫”。盡管拍賣行的私洽銷售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但是公開拍賣的總成交額同比下降明顯,價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藝術品更是大大減少,導致總體藝術品市場價值急劇下跌。縱觀2024年上半年的拍賣季,“寒意”似乎依然在延續。
近日,國際三大拍賣行的佳士得和富藝斯先后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全球業績報告。蘇富比尚未公開發布2024年上半年的全球業績報告。而縱觀今年4月由香港蘇富比、香港嘉德、保利香港領銜的首輪香港春拍的成績來看,受到全球經濟發展預期偏弱、地緣政治變化、市場投資信心不足、藝術品市場波動調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頭部拍行今年上半年的成交整體呈現了平穩下行趨勢。
佳士得:注重與藝術界聯系并貢獻
佳士得披露,2024年上半年取得21億美元全球拍賣成交總額,較去年同期的27億美元減少22%。期內全球最高成交價的10件藝術品當中,佳士得拍出六件,并呈獻了六個來自顯赫藏家的重要珍藏,拍賣成交比率為87%,彰顯佳士得隱固的市場領導地位。
在落槌價總額與低估價比率、線上競投比率以及年輕世代(千禧與Z世代)客戶等其他指標上,佳士得的表現依然穩健。正如佳士得行政總裁施俊安指出:“雖然佳士得的成交總額略為下降,但上半年的拍賣業務仍然穩定。面對充滿考驗的宏觀經濟環境,我們維持并提高衡量業績表現的各項關鍵指標。”
佳士得注重與藝術界建立重要聯系及為其作出貢獻的重要性,于今年支持于威尼斯雙年展開設尼日利亞館,并成為迪里耶當代藝術雙年展的合作伙伴。
佳士得引領巴黎藝術珍藏市場,拍出上半年法國10大最高成交價拍品當中的九件拍品:讓·西梅翁·夏爾丹 (Jean Siméon Chardin) 的杰作《切開的蜜瓜》以2,700萬歐元成交,成為法國拍賣市場上半年成交價最高的拍品,并刷新藝術家的世界拍賣紀錄;
在大環境不穩定的狀況下,藏品來歷可以說得上是買家信心的金牌保證。其中,包括諾曼·里爾伉儷珍藏,成交總額達6020萬美元;非凡珠寶設計師Rosa de la Cruz珍藏(100%悉數成交),成交總額達3440萬美元;艾爾頓·約翰爵士珍藏,成交總額亦達2050萬美元;杜麗芙·塔龐·高曼珍藏的藝術品,成交總額達1910萬美元;來自巴黎的巴爾比耶·穆埃勒珍藏,成交總額達7300萬歐元,并刷新非洲藝術、大洋洲藝術和美洲藝術類別的世界拍賣紀錄;薇薇安·魏斯伍德女爵士私人服飾和一級方程式傳奇賽車手邁克爾·舒馬赫珍藏腕表等在內的顯赫珍藏均成績斐然,為整體平淡的數據貢獻了亮點。
超過40件拍品由盧浮宮、布朗利河岸博物館和梵高博物館等法國和各地大型博物館購藏。
今年9月,佳士得亞太區總部將遷入由知名建筑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設計的香港中環地標The Henderson ,未來將與紐約、倫敦總部一樣終年營業,并在拍賣預展之外的時間舉辦各類藝術相關活動,拍賣日程也會銜接全球。
作為匯聚頂尖珍藏的首選拍賣行,佳士得宣布舉行“區百齡珍藏:首拍”單一藏家專場拍賣。拍賣將于2024年9月26日舉行,是在香港The Henderson佳士得全新亞太區總部舉行的首場現場拍賣。深受敬仰的香港藏家區百齡先生(1928-2019)悉心搜羅無數中國名瓷,打造出藝術及收藏界首屈一指的私人瓷器珍藏,部分珍品將會上拍,標志著這個珍藏的名瓷佳器首度在亞洲展出及舉槌拍賣。這場備受矚目的盛大拍賣再次印證佳士得在香港作為亞洲藝術杰作拍賣的重要全球平臺。
區百齡先生
除此之外,佳士得還將于9月27日在紐約舉辦創新的系列拍賣,呈獻已故慈善家兼微軟聯合創辦人保羅·艾倫的珍藏杰作。后續還會公布在巴黎、倫敦、紐約及香港舉辦大型二十及二十一世紀藝術拍賣的計劃。藝術評論家Alastair Smart將帶領大家回顧以莫奈、雷諾瓦、畢沙羅和莫里索等知名藝術大師為代表人物的藝術運動之起源和發展。
蘇富比:全新旗艦藝廊于香港核心地段
蘇富比具前瞻性的愿景與荷蘭鹿特丹建筑規劃事務所MVRDV大膽創新的設計理念完美契合,聯手打造沉浸式藝廊空間,突破傳統展覽空間固有的概念和界限。
位于香港中環置地遮打的蘇富比旗艦藝廊已正式揭幕,開幕展覽「菩提:佛教藝術萃珍」以一系列絕美佛教造像杰作,從古犍陀羅到中國盛明,沿南北各朝,途經趙宋,追隨歷史足跡,見證慈法弘揚。
始于一樓的Sotheby’s Salon,賦予藝術與奢華零售體驗全新境界。為迎合現今跨門類收藏趨勢而設,這層空間共五大區域,分設七間Salon,展示超過200件橫跨8000年文明、來自全球各地的至逸臻品,以 5,000 港元至 5,000 萬港元不等供即時收藏。每間Salon各述獨特策展,凝聚不同世界之智睿與美學視角,呈現出令人驚喜的跨界碰撞。當中囊括恐龍化石、珠寶、非洲藝術、球鞋、西洋古典素描及設計,以迎合當今藏家品味多元的追求。旗艦藝廊采用開放式設計,此穿透式空間配合寬敞明亮的玻璃門廊,巧妙地將原有的獨立店鋪無縫連接,并以史詩般的藝品作點綴。蘇富比經典的藍金色調貫穿一樓各個Salon。
一條作為過渡的梯間通道引領訪客到藝廊的地下樓層,從繁囂的城市轉至隱秘的展覽區域。相比一樓明亮而開放的設計,地下呈現恢宏的空間秘境,呼應道家思想中的變化觀。地下的空間靈感來自被受中國文化尊崇的供石,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持續適應和變化的理念,與當代社會中所重視的生態環保理念不謀而合。供石將道家思想實體化,亦是這個沉浸式空間的靈感來源,融會貫通古今。Grotto藝廊位處中央,緊鄰兩側分別是Pantheon藝廊與Sanctum藝廊,每個區域皆以深酒紅色和炭黑色的木材裝飾。樓高6米,高低錯落的天花板營造出石上的玲瓏峰谷、驟然起伏。這三處空間將呈獻博物館級別的展覽、藝術表演及大型拍賣會預展。
拍賣現場: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在《18.02.2002》成交現場
逾百件珍稀名品,都在此24,000平方呎、樓高兩層的當眼地鋪位置公開展出。展廳展出了數以百計的高價值收藏品,其中包括一具猛犸象頭骨化石、擁有數百年歷史的陶瓷作品和藝術家班克西著名的自毀畫作。地下設有博物館級展覽空間,為人們帶來沉浸式觀賞體驗;一樓則是Sotheby's Salon,旨在提供涵蓋近20個門類的極致零售體驗。旗艦藝廊擁有四通八達的連接性,每月人流量逾130萬。
蘇富比亞洲區主席仇國仕表示,在全新旗艦藝廊呈現最非凡的美學體驗是我們的愿景,旨在打造一個激發求知與想象的空間:從恐龍化石到頂級手袋、非洲當代設計家具到意大利古典素描、電影海報絕品到畢加索陶瓷作品、韓國當代工藝到珍罕古董名表、哥德式雕塑到當代珠寶設計、中國古代藝術到稀珍書籍及手稿,乃至當代藝術到武士盔甲不等。
仇國仕認為,旗艦藝廊的設計原則不僅是一種愿景,更將可持續性視以哲學解讀,反映藝術隨時代的同步。我們透過前衛的策展理念,帶來當代藝術表演和獨特的活動,為訪客呈獻突破界限的藝術體驗。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亞洲拍賣業務的中心。這座城市的春季和秋季拍賣會吸引了來自亞洲各地的收藏家,尤其是中國內地的收藏家。瑞銀集團和巴塞爾藝術展的最新年度報告顯示,包括香港在內的中國藝術品銷售額在2023年增長9%,使其重新奪回世界第二大藝術品市場的地位。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的亮點還包括將于9月舉辦的蘇富比現代及當代藝術晚間和日間拍賣,以及10月舉行的一系列奢侈品及亞洲藝術的拍賣。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之際,香港的奢侈品行業已成為某種亮點。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預計,2030年之前,香港的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將以每年4.5%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達到1258億港元。
富藝斯:鉆石和寶石“大行其道”
面對一系列宏觀因素的沖擊,對同樣公布了半年業績報告的富藝斯拍賣行來說,今年上半年同樣也是銷售“遇冷”的半年。
2024年上半年,富藝斯全球拍賣總成交額約為3.73億美元,與2023上半年全球拍賣總成交額的4.09億美元相比下降了8.8%,而2022年上半年全球拍賣的總成交額為5.9億美元。而富藝斯的全球拍賣平均總成交率達87%,相比于去年同期全球拍賣逾九成的總成交率有輕微的回落。
2024年上半年,富藝斯橫跨不同門類呈現了多組來源顯赫的重要藏品,包括:意大利藏家弗朗西斯科·佩利齊舊藏、知名科技公司謝爾曼的限量版畫收藏、意大利學者圭多·蒙達尼的鐘表珍藏、已故美國潮流藝術家詹姆斯·羅森奎斯特的作品珍藏、知名時尚攝影師史提芬·克萊因巨星的寶麗來作品等,都收獲了不錯的成交。
回顧近期幾場全球珠寶拍賣,彩色鉆石和彩色寶石“大行其道”屢屢錄得佳績,顯示了當前珠寶市場對珍稀及高品質的彩色寶石與彩色鉆石需求持續強勁。而富藝斯近兩年致力于發展珠寶業務,在去年于全球高端珠寶鐘表的拍賣重鎮日內瓦增設珠寶拍賣,促使珠寶部門成交結果顯著增長。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富藝斯全球珠寶拍賣總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大幅激增191%。其中,最高價成交的拍品為一枚6.21克拉的艷彩粉紅色鉆石戒指,以逾1086萬瑞郎(約合人民幣9001萬元)成交,榮登本年度日內瓦春季拍賣橫跨所有門類的榜首拍品。
富藝斯在其十分擅長的鐘表拍賣領域也盡顯游刃有余,其鐘表部門在香港、紐約和日內瓦拍賣持續表現強勁,今年全球上半年共有11枚鐘表以逾百萬美元成交。日內瓦及紐約舉行的鐘表拍賣總成交額均領先其他拍行,紐約的鐘表拍賣更是連續三年半創下“白手套”100%全數成交的佳績。
富藝斯亞洲區主席暨拍賣官陳遵文(Jonathan Crockett)拍出奈良美
富藝斯于去年正式推出了全新電商平臺Dropshop。這個平臺是目前全球拍賣領域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直接與在世的當代文化藝術家、創作者及品牌合作的網上平臺。通過“即時購藏”的電商模式為藝術家們提供發行限量版藝術品的平臺,打破以往一級與二級市場的界限。日后當藏家通過富藝斯拍賣會或展售會轉售在Dropshop購藏的藝術家作品時,原創作者將獲得成交的版稅傭金,共享其作品在二級市場取得的成功。這種獨創的電商模式走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持續為富藝斯帶來新的客源。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Dropshop上有超過50%買家是平臺新吸引來的客戶。
富藝斯將于2024年11月22日舉行以日本鐘表收藏為主題的《TOKI(刻)》拍賣專場,而11月25日舉行的現代及當代藝術香港晚拍上也將隆重呈現常玉重要的巨作《曲膝仰臥裸女II》。
“寒冬期”后是 “冰雪消融”
和自然規律一樣,經濟也有自己的周期性。但問題是能夠看清楚這個經濟周期性的人不多,大多數人會因為“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能等機遇過去之后扼腕長嘆。當經濟逐漸過渡到蕭條周期,藝術品拍賣行業都采取了哪些應對策略?
根據藝術經濟創辦人Clare McAndrew博士撰寫的2024年《巴塞爾藝術展與瑞銀集團環球藝術市場報告》。盡管全球藝術市場在之前的兩年里實現了連續增長,但在2023年卻出現了銷售額的放緩現象。具體來說,銷售額同比下降了4%,總額約為650億美元。盡管如此,這一數字仍然超過了2019年疫情之前的644億美元。
2024年上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銷售放緩似乎已成為普遍共識。在藝術市場相對緊縮的環境中,手握高品質和高價單品的藏家不敢賣,觀望市場價格調整的藏家不敢買,使得高端藝術品交易量縮減。在此情境下,如何通過強大的征集能力、過硬的拍品以及符合市場的主題策劃和定價策略,在市場疲軟的當下找到新的增長點,成為了各家拍行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高利率、通脹的大環境下,市場高端的銷售表現不佳,更為顯著的是,各主要的藝術市場之間的表現差異愈發明顯,呈現出分化的趨勢。盡管全球藝術拍賣市場尚有一段“寒冬期”要度過,但我們依然相信每一次冬天過后,終會迎來冰雪消融的春天。
未來,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我們有理由相信,藝術品拍賣市場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時,市場參與各方也需共同努力,推動市場的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為全球藝術事業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