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高中生不是別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
比爾·蓋茨創(chuàng)立微軟,開發(fā)Baisc解釋器,購買DOS搭上IBM PC的快車,開發(fā)Windows的的故事家喻戶曉。
但是在微軟之前,尤其是蓋茨在高中的故事很少人知道。
恰恰在這段時期的經歷,對蓋茨一生的成功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0 1
有錢的媽媽們
蓋茨所在的中學叫做湖濱中學,這是一所私立的貴族學校,在60年代,每年的學費就高達5000美金!
蓋茨能上得起這所學校,因為他出生在一個富裕之家,他的母親背景顯赫,是多家大公司的董事,在華盛頓大學董事會任職18年,父親則是全國知名律師。
1968年,湖濱中學做出了一個影響蓋茨一生的決定,“購買”一臺計算機,讓學生們接觸這個全新的未來世界。
之所以在“購買”上打引號,因為當時的計算機太貴了,大型機動輒數百萬美元,即使是DEC推出的小型機PDP-10,也超出了學校的預算,只能通過租用的方式來使用,“計算機時間”非常昂貴。
湖濱中學母親俱樂部的媽媽們表示這不是什么大問題,她們通過舊貨拍賣的方式,籌集了3000美元,覺得用一個學期應該沒問題了吧。
萬萬沒想到,僅僅幾周以后,這筆錢就被花光了。
就像現在孩子們沉迷游戲一樣,蓋茨和他那些愛好編程的朋友們,瘋狂地迷上了計算機和編程,
賬單源源不斷地發(fā)給湖濱中學,沒辦法,媽媽們只好繼續(xù)掏錢。
在源源不斷的賬單的“滋潤”下,聰明的蓋茨很快成為了計算機高手,他精通各種小型機的操作系統(tǒng),掌握了Fortran、COBOL、AGLOL、BASIC、LISP等多種當時流行編程語言。(C語言剛剛被發(fā)明,還不流行。)
蓋茨經常看家里收到的商業(yè)雜志,這讓他一直琢磨著如何用編程來賺錢,于是就和幾個愛好編程的朋友成立了編程小組,對外發(fā)傳單,招人,接活兒。
他們接的活兒包括湖濱中學的排課系統(tǒng),華盛頓大學的課程注冊系統(tǒng),ISI公司的薪水支付系統(tǒng)、TRW電網監(jiān)控系統(tǒng)......
為了全職參與TRW系統(tǒng)開發(fā),蓋茨甚至一個學期沒有上學(而學校竟然也允許了,真是不可思議)。
蓋茨的“年薪”達到了12000美元,相當于現在的7萬多美元,考慮到他僅僅是個高中生,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
這幅圖展示的是蓋茨的簡歷,在70年代,可以說是碾壓無數程序員了。
(這份簡歷是蓋茨剛上大學時寫的,實際上都是高中的經歷,后來他從哈佛大學退學創(chuàng)業(yè),這也成了他最后一份簡歷)
0 2
創(chuàng)業(yè)
蓋茨并不滿足編程小組的小打小鬧,他一直在尋找一個真正創(chuàng)業(yè)的機會。
西雅圖公路局需要定期統(tǒng)計西雅圖主要道路的交通流量,這樣可以確定紅綠燈的時間,實現最佳交通流量。
市政在主要道路上都鋪設了一些壓敏橡膠管,當汽車壓過橡膠管的時候,產生的氣體脈沖會傳遞給路邊的計數器,在紙帶上記錄下時間和車輛數量。
市政把紙帶發(fā)給承包商,他們分析這些紙帶,形成報表,把交通流量在發(fā)回給市政。
這個過程費時費力,單調乏味。蓋茨覺得,為什么不寫個程序呢?這樣又便宜又快。
蓋茨和好友保羅·艾倫于是就用華盛頓大學的一臺CDC 6400計算機(艾倫的父親是華盛頓大學的圖書管理員)寫了一個分析程序。
但是,CDC6400 只支持打孔卡輸入,市政提供的數據是紙帶,輸入不匹配,這該怎么辦?
蓋茨想了一招,以非常低的薪水雇傭了幾個同學,把紙帶上的數據,手工轉錄到計算機卡片上。
當這些學生家庭作業(yè)太多的時候,他們的媽媽甚至前來幫忙。
就這樣,蓋茨和艾倫成功地完成了交通流量圖。
但是,這個方法有兩個巨大的問題,導致不可持久
(1) 總不能一直依賴華盛頓大學的計算機吧?
(2) 壓榨“童工”
要不買個小型機專門來干這件事兒?
太貴了,得不償失。
當時正值Intel的8008 CPU出現,兩人靈機一動:為什么不用便宜的8008制造一臺定制的計算機,直接分析紙帶數據,創(chuàng)建交通流量圖呢?
蓋茨花了360美元(真有錢!)買了一個8008 處理器,可是兩人擅長的是軟件開發(fā),沒有硬件設計經驗。
這難不倒蓋茨,他很快通過關系,找到了華盛頓大學電氣專業(yè)的保羅·吉爾伯特,讓他成為合伙人,一起開發(fā)這臺機器。
他們的公司名稱就叫做Traf-O-Data:
保羅·吉爾伯特通過繞線的方式,講電子元器件一件件地連接起來,與此同時,蓋茨和艾倫開始開發(fā)軟件。
你可能好奇,連計算機還沒造好呢?怎么寫軟件?
辦法就是艾倫在華盛頓大學的PDP-10的機器上用匯編寫了一個8008 CPU的模擬器,讓交通流量分析軟件先在模擬器中運行,然后再和吉爾伯特的計算機進行聯調。
這在當時是個了不起的技術!
Traf-O-Data專用計算機做好后,蓋茨在家里的飯廳給政府官員演示,嗯,直接把官員請到家里做演示,這應該是他媽媽/爸爸深厚的背景給蓋茨帶來了的資源。
這是蓋茨的第一次商業(yè)演示,但很不幸,他的硬件和軟件似乎沒準備好,在演示過程中,系統(tǒng)崩潰了....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了蓋茨在Windows 98演示時藍屏死機的場景。
那名官員自然是對Traf-O-Data計算機失去了興趣。
蓋茨委屈地纏著媽媽說:媽媽,你快告訴他,這臺機器確實是可以工作的!
Traf-O-Data計算機調試好了以后,開始向市政提供交通數據處理服務,最終幫助蓋茨和艾倫賺了2萬美元,相當于現在的十幾萬美元,近百萬RMB了。
但是,華盛頓州開始向各個城市免費提供交通數據處理服務,遭受降維打擊的Traf-O-Data商業(yè)模式夭折了。
盡管Traf-O-Data創(chuàng)業(yè)失敗了,但是蓋茨和艾倫來說,這一次創(chuàng)業(yè)是個重要的轉折點。
他們倆之前一直在CDC這樣的大型機,以及PDP-10這樣的小型機上編程,這一次他們直接獲得了Intel CPU這種微型處理器的編程經驗,為PC上的軟件開發(fā)做好了準備。
當牽牛星計算機問世的時候,艾倫故技重演,迅速編寫了一個8080 CPU模擬器,然后和蓋茨一起,用匯編率先開發(fā)出PC上的Basic解釋器,順利拿下了牽牛星的合同,微軟從此起飛。
0 3
總結
我很喜歡看一些牛人初期的發(fā)展史,看看第一桶金是如何挖到的,尤其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挖到的。
蓋茨的成功很容易總結:
1. 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父母人脈資源深厚。
他的父親在他的編程小組對外接單時,幫助處理了所有的法務問題。
他的父母還能能聯系到當地的官員,在飯廳觀看蓋茨的演示。
2. 上了一個很好的學校
高中就接觸到了計算機這種最前沿技術,成為編程高手。
湖濱中學為了支持他的愛好,竟然允許他一個學期不上學!
3. 蓋茨本身非常聰明,SAT考試1590分(滿分1600),即使到了哈佛大學,他也是佼佼者。
4. 商業(yè)意識極強,高中就開始探索各種機會,完成了一次創(chuàng)業(yè)
所以,在個人電腦軟件業(yè)起飛的時候,蓋茨已經做好了各種準備,就站在那里。
最后留個討論的問題吧,如果把蓋茨挪到現在,他還能不能挖掘出現在的機會,再次獲得成功呢?
全文完,覺得不錯的話點個贊或者在看吧!
近期爆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