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省六部”是哪三省嗎?
你知道“明代三大才子”沒有唐伯虎嗎?
你知道“殿試三甲”都有哪些嗎?
那么關于“三”的文學常識,也許你真的不知道。
詩詞君總結了100個關于“三”的文學常識,每天睡前背一遍,你就是學霸。
【人物類】
三班:班固、班超、班昭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西晉三張:張載、張亢、張協
張協與其兄張載、其弟張亢,均是西晉有名的文人,時稱“三張”。
六朝三杰:指在中國繪畫史上六朝時期的三位著名畫家,即東晉顧愷之、南朝宋陸探微、南朝梁張僧繇三位大家。
元嘉三大家:謝靈運、顏延之、鮑照
北地三才:溫子昇、邢邵、魏收
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覺學習南朝文化,對南北文學的合流起到推動作用的作家溫子昇、邢邵、魏收的并稱。
三謝:一說是晉朝謝尚 、謝奕 、謝安三兄弟的合稱。三人皆以書法知名。
另一說是南朝宋名士謝靈運,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南朝齊詩人謝朓。
隋初三絕:盧思道、薛道衡、楊師道
唐代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
唐代三絕:李白詩歌、裴旻劍舞、張旭草書
《新唐書·李白傳》:(唐)文宗時,詔以白歌詩、裴旻劍舞、張旭草書為“三絕”。
洪州三張:張穉珪、張九齡、張休
唐之張穉珪、張九齡、張休先后出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太守,有德政,州人稱為三張。
詞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北宋三大家(繪畫):董源、李成、范寬
北宋大三家(書法):黃庭堅、蘇軾、米芾
臨川三王:王安禮(王安石之弟)、王安國(王安石胞弟)、王雱(王安石之子)
他們都是江西臨川人,是臨川文學杰出的代表人物。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
張三影:宋代詞人張先,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
云破月來花弄影。
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
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
三瘦詞人:李清照
李清照有三句帶“瘦”的詞句,千古流傳,因此,被稱“三瘦詞人”。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宋末三杰:張世杰、陸秀夫、文天祥。
他們是南宋末年朝廷中帶領軍民抗擊元朝入侵的三位領袖。
元代三杰:商琦、高克恭、趙孟頫
他們是元代最杰出的三位畫家。
明初三杰:劉基、李善長、徐達
三人都是明代開國功臣。
明初詩文三大家:高啟、劉基、宋濂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是荊州公安縣長安里(今中國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
明代三才子:楊慎、徐渭、解縉
嘉靖三大家:歸有光、唐順之、王慎中
清初三大儒: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京華三絕:納蘭性德、曹貞吉、顧貞觀
清初詞壇,流派紛紜,迭現高潮,出現了以陳維崧為首的陽羨詞派、朱彝尊為首的浙西詞派和獨樹一幟的著名滿族詞人納蘭性德,后者又與曹貞吉、顧貞觀合稱“京華三絕”。
江左三大家:吳偉業、錢謙益、龔鼎孳
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貫都屬舊江左地區,詩名并著,故時人稱江左三大家。
嶺南三君: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
清朝初年廣東三大齊名詩人的合稱。
桐城三祖:方苞(《獄中雜記》)、劉大櫆(《論文偶記》)、姚鼐(《登泰山記》)
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后人尊稱桐城“三祖”,認為三人各有千秋,方苞以學問勝,劉大櫆以才氣勝,姚鼐以見識勝。
清初散文三大家:魏禧,汪琬、侯方域
乾嘉三大家:袁枚、蔣士銓、趙翼
性靈派三大家:袁枚、趙翼、張問陶
在諸多清詩流派中,性靈派是最能代表“清詩”面目的、最有價值的流派。性靈派為使文學特別是詩歌創作回歸表現真情、個性的健康軌道,掃除模擬復古的風氣,發揚開辟新徑的創造精神,都作出了卓越貢獻。
清代蜀中三才子:張問陶、彭端淑、李調元
江左三鳳凰:宜興陳維崧、吳江吳兆騫、松江彭師度
當代文學史三大散文作家:劉白羽、楊朔、秦牧
【典籍類】
上古三大奇書:《易經》、《黃帝內經》、《山海經》
《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春秋》經文言簡義深,若無注釋,則難以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
所以自漢,學者僅僅憑借“三傳”研讀《春秋》。
儒家三禮:《儀禮》、《周禮》、《禮記》
三才:天才、人才、地才
《周易》最早最明確最系統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
三史:《史記》、《漢書》、《后漢書》
三書:《魏書》、《蜀書》、《吳書》
三玄:《周易》、《莊子》、《老子》
魏晉玄學家對《老子》、《莊子》和《周易》三書的合稱。道教亦沿用之。
左思三都賦:《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
三通:唐朝杜佑的《通典》、宋朝鄭樵的《通志》、元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
通典、通志,文獻通考的合稱。
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這是三部影響大而流行廣的啟蒙讀物。“三百千”將早期的識字教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格修養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言辭簡練,含義豐富,朗朗上口,便于誦讀。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樂府三絕: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北朝樂府《木蘭詩》、韋莊《秦婦吟》
明代三大傳奇:《寶劍記》、《浣紗記》、《鳴鳳記》
“三吏三別”:《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三希帖: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
這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的書法字帖。
清代三大史學名著:趙翼《廿二史札記》、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廿二史考異》
四畫三大類:山水、花鳥、人物
三大祭文:韓愈《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瀧岡阡表》、袁枚《祭妹文》
天下三大行書: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蘇軾《黃州寒食詩》
魯迅三部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茅盾“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巴金“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
【文學常識】
歲寒三友:松、竹、梅
三大名錦:云錦、蜀錦、宋錦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三教:儒、釋、道
三綱:君為臣綱、父子子綱、夫為妻綱
文人三友:琴、詩、酒
三大國粹:國畫、京劇、中醫
顧愷之三絕:才絕、畫絕、癡絕
三皇:燧人(燧皇)、伏羲(羲皇)、神農(農皇)
三學:國子學、太學、四門學
唐代稱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為三學,隸屬國子監。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孫得入國子學,五品以上子孫得入太學,七品以上子孫及平民之俊異者得入四門學。
“君子三樂”:一樂家庭平安,二樂心地坦然,三樂教書育人。
《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科考三元:解元(鄉試)、會員(會試)、狀元(殿試)
三公:
周朝:司馬、司徒、司空
西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明清:太師、太傅、太保
三牲:牛、羊、豬
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豬,稱為“大三牲”,“小三牲”指的是豬、魚、雞。
漢三宮: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
唐三宮: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
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歷史常識】
三王:夏﹑商﹑周三代之君,夏禹﹑商湯﹑周武王
三代:夏、商、周
三代也叫三朝。它們依次為夏朝、商朝、周朝。
三古:上古、中古、下古
東方三大圣人:德圣孔子,道圣老子,智圣六祖惠能。
他們正好代表了中國三教:以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以禪宗六祖惠能為代表的中國佛教,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
三晉:韓、趙、魏
趙氏 、 韓氏 、 魏氏原為晉國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聯手在晉陽城打敗晉國執政智氏,此后三家逐步瓜分晉國,前403年,周天子承認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后來史書將魏、趙、韓這東方由晉國分裂而來的三國合稱為三晉。
三省六部中的“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始設于隋朝。中書省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掌管制令決策;門下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尚書省下設六部,負責執行政令。
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
三國:魏、蜀、吳
殿試三甲:狀元、榜眼、探花
【地理常識】
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坎兒井、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
三江源的“三江”指:長江、黃河、瀾滄江
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源頭匯水區,被譽為“中華水塔”。
中國三大湖泊:青海湖、鄱陽湖、洞庭湖
江南三大名湖: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嘉興南湖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
江南三大名園:南京瞻園、蘇州留園、拙政園
三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云岡石窟
三吳:吳郡、吳興、會稽
從《三國志》、《晉書》中有關記載看來,當以《水經注》的吳郡、吳興、會稽為三吳是最早最確切的說法。
長江三峽:瞿塘峽、巫峽、西陵峽
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雷州半島
東北三寶:鹿茸、人參、貂皮
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