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紫沐,這是我第411篇日記。
最近樓市沒什么好寫的,礙于后臺催更嚴重,簡單寫一篇。
就聊聊保障房吧。
過去十幾年,總能聽到一種聲音。
說什么“我們剛需只求有房住,不求房價漲,漲跌沒關系,反正不賣”。
但隨著保障房落地節奏越來越快,這種聲音反而淡下去了。
很有意思不是嗎。
說實話,這批保障房地段不差的。
比如海珠新滘西項目,隔壁就是中海大境。
比如天河奧體新城項目,隔壁就是天河壹品。
比如荔灣葵蓬南項目,隔壁就是保利和頌和中海浣花里。
妥妥的地段好,配套好。
而且申請門檻還很低。
廣州戶口+3年社保,或者非廣州戶口+人才標準+3年社保。
只要本人和配偶沒房,并且3年內沒買過房,基本都能申請。
核心地段,成熟配套,還好申請,這不是那些嚷嚷著“有房住就行”的剛需們,最渴望得到的結果嗎?
為什么,夢想要實現了,聲音反而淡下去呢?
那只能說明,他們骨子里,還是希望自己的房子,能有金融屬性。
保障房是100%沒有金融屬性的。
想賣,只有兩種方式:
要么以不高于原購房價的價格,賣給同樣具有保障房資質的下家。
要么賣回給政府,但要扣折舊費,按購房價每年扣1%。
也就是說,哪怕后面行情卷土重來,你家周邊的商品房全部價格翻倍。
手持保障房的你,也賺不到一點上漲行情的紅利。
對那些不準備賣房的剛需來說,房價不漲可以接受。
但對那些嘴上說有房就行,實際對房價有要求的“剛需們”,這是萬萬不能接受的。
而且他們對“有房住”的標準可高了。
不但外立面、戶型、設計、交標,要向商品房看齊。
連業主圈層,也要和商品房一樣純粹。
既要便宜,又要高品質,還要好申請。
怎么,會哭的孩子有糖吃嗎?
簡直是把人性的貪婪,展現到極致。
所以保障房真的很有意思。
我覺得大家可以好好關注一下,后續的數據。
看看這些保障房,好不好賣,賣得快不快。
你就能看清楚,混在真剛需群體中,戴著“弱者”面具的狐貍們,到底藏了多少。
再換個角度。
廣州這批保障房入市,會不會沖擊本就岌岌可危的市場行情?
我覺得不用太擔心。
首先這1萬套保障房,不會一次性推出市場,每年大概也就幾千套。
而且保障房受眾和商品房受眾,本就是兩類人。
沒錯,保障房確實很便宜。
它的定價邏輯,普遍是周邊商品房的6-7折。
比如大境單價8萬,那海珠新滘西項目很可能就單價5萬。
由于保障房面積不超90㎡,也就是400萬出頭,你就能享受到大境800萬產品,同款的環境配套和商業配套。
但如果你真有400萬,你會買海珠的保障房嗎?
我覺得很多人會不樂意。
因為400來萬,我能在海珠買燕語堂悅,或者去萬博買面積更大的萬博城。
配套好,產品強,還有金融屬性,未來有上漲資格。
那我為什么要花同樣的錢,去買完全喪失上漲資格的產品呢。
所以為什么,就算保障房有明顯的價格優勢,我依然覺得它很難沖擊市場。
就因為地段比較好的,總價比較高。
如果買家真有這個預算,很多都會選商品房。
地段比較弱的,周邊低價商品房同樣很多。
比如知識城,商品房都天量供應了,價格被打到冰點。
6折的保障房,吸引力就不大了。
唯一可能被保障房影響的,我覺得是市中心老破小。
因為以前想在市中心買房,預算又不高,200萬以下只能買老破小。
但現在呢,就比如說荔灣葵蓬南項目,如果參考周邊商品房價格,單價可能就2萬出頭。
一套80㎡小三房,200萬以內完全能搞定。
如果還是新規戶型,100%使用率,配套和周邊商品房同款。
那對一些低預算真剛需來說,還真有不小的吸引力。
他們能享受老城的成熟配套,還不用忍受老破小的破舊。
如果以后事業起來了,只要把房子折價賣掉,同樣可以換回商品房。
每年折價1%,200萬也就折價2萬。
2萬塊錢,能在核心區100%使用率新房租一年,很香的啊。
所以保障房對真剛需來說,肯定是好東西。
便宜、實用、扎根廣州更方便。
但對那些打著“剛需”旗號,心里卻想著低價抄底布局的人來說,保障房真是把他們虛偽的面具,給戳到支離破碎。
等著看吧,等保障房徹底落地,有些人就再也裝不起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