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ISW“戰爭研究”網站的報道稱,烏軍在俄庫爾斯克州的作戰行動仍在繼續。烏軍的推進速度有所放緩,部分區域遭到了越來越強勁的抵抗,但仍然取得了不少進展。在8月9日,俄庫爾斯克州政府下令該州進入緊急狀態,并從該州西南部已被戰火波及或可能被戰火波及的多個地區撤離平民。
有說法稱,俄軍撤離平民是為了更好地使用重武器打擊進入俄本土的烏軍部隊,來個“甕中捉鱉”。更有甚者甚至認為俄軍可能使用核武器炸平烏軍以挽救戰場態勢。這真的可能么?
答案是不可能。首先,從交戰區域撤離平民是戰爭中的通行做法,也是對民眾生命安全的起碼保護,沒有必要進行過分解讀。烏軍在發起對庫爾斯克州的作戰行動后,也從靠近邊境的蘇梅州撤離平民。
其次,從目前的戰況來看,俄軍對庫爾斯克州地區的烏軍的打擊手段并不猛烈,主要是零星空襲和無人機襲擊。烏軍部隊的一些車輛——甚至包括西方援助的“黃鼠狼”和“斯特瑞克”裝甲車被摧毀或者被打傷,但也僅此而已。俄軍并沒有使出什么“毀天滅地”的強大火力痛擊敵人,最多就是蘇-34投擲溫壓彈,但是對于小股烏軍的殺傷效果未必好到哪去。烏軍目標巨大的拖車甚至可以大搖大擺地在白天回收受傷的戰車,然后運到后方修理。反倒是俄軍的一些車隊遭到了烏軍“海馬斯”用集束彈藥降下的“鋼鐵暴雨”的打擊,損失慘重。
第三,從常識來說,俄烏之間的戰爭雖然慘烈,但遠遠沒到你死我活、同歸于盡的地步。俄軍不會貿然在自己的國土上使用大威力常規武器,更不會使用核武器。至于將核武器投擲到烏克蘭的國土上,在俄軍戰況最困難的2022年下半年都沒這么做,如今更不可能。核武器是一個極其危險的門檻,沒有任何人會貿然越過它,正所謂“核武器威力最大的時候是在發射架上”。而且戰術核武器只適合打擊兵力密集部署的防線或者集結點,俄烏雙方打了那么久,兵力早就分散開了,戰術核彈也不可能發揮什么威力。
從目前的情況下看,俄軍已經采用的應對措施有三條:第一是組織當地現有的武裝力量堅持抵抗,尤其是要固守一些居民點或者城鎮,盡可能遲滯烏軍的行動。第二是使用空天軍和無人機對烏軍進行打擊。但俄空天軍表現一如既往的穩定:對地攻擊能力聊勝于無,基本就是拍個視頻交差就收工了,自己的機場還被烏軍給炸了。第三是從其他地區抽調援軍: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俄軍從莫斯科以南的圖拉,俄烏前線的哈爾科夫、盧甘斯克、赫爾松等地都抽調來了不少部隊。
不過所謂“俄軍要用核彈”的傳言也不是空穴來風,而是俄羅斯一如既往、從2022年戰爭爆發后就開始進行的核威懾。即所謂“北約只要如何,俄軍就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但美國已經不把俄軍的核威懾當回事。
在烏軍攻入俄領土后,美方不僅拒絕了莫斯科“阻止烏克蘭行動”的要求,而且還鼓勵烏克蘭,允許烏克蘭在俄本土使用美國援助的武器:從坦克、步兵戰車,甚至是“海馬斯”遠程火箭炮,甚至是戰術導彈,都可以——要知道在5月份時,美國還不允許烏軍隨意使用“海馬斯”打擊俄境內目標。美國對俄方的核威懾,擺出了一副“諒你也不敢”的無視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