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中葉歷史鮮為人知,或因三因:資料匱乏、研究薄弱、時光塵封。
原因有三:首先,文學作品匱乏,難以生動呈現這段歷史;其次,歷史本身過于嚴肅,缺乏吸引力;最后,教科書中的講述方式亦顯獨特,難以引起大眾興趣。
更確切地說,我們對東漢中期的王侯將相史事所知有限,而非全然無知。相較之下,蔡倫、張仲景、班超等同時代杰出人物的事跡,我們則頗為熟悉。
細品之下,這個問題實則妙趣橫生,頗值得一番探討。
讀東漢史,劉秀開國廣為人知,三國風云更是耳熟能詳。然自劉秀至黃巾之亂間,歷史篇章卻常被遺忘,這段時光仿佛被歷史長河悄然掩蓋。
這并非巧合,實則是眾人所趨之常態。
這段歷史的模糊,源于文學描繪的匱乏。如漢末三國,眾人熟識多因《三國演義》之魅力。此書盛名遠播,讓東漢末年歷史在民眾心中,變得鮮活而深刻。
東漢開國,劉秀平定天下的傳奇歷程,常見于評書、山東大鼓等曲藝之中,統稱為“東漢演義”。劉秀本身充滿傳奇色彩,網絡時代更令其名聲大噪,這段歷史因而廣為人知。
東漢中期,從光武帝至黃巾之亂,其間演義小說鮮有提及,即便至現代,影視作品亦寥寥可數,且難覓家喻戶曉之作。
東漢中期歷史鮮為人知,關鍵緣由在于文藝作品的匱乏,未能充分描繪那段歲月。
再者,這段歷史顯得尤為莊重嚴肅,難以輕易觸及。
多數人初涉歷史,偏愛那些情節跌宕、充滿轉折的史話。然而,東漢中期歷史多顯平淡,少了戲劇性元素,故常被視為乏味之篇。
東漢中期如此,諸朝代亦不乏此例。如唐朝,前期戲劇繁多,演義小說盛行,為人熟知;然中后期歷史,知之者寡。北宋亦然,首尾兩段廣為人知,而中間百年,同樣鮮有深入了解。
朝代更迭,多為開國與覆滅間波瀾壯闊,故事繁多,深入人心。然王朝中期,國家安定,歲月靜好,故事平淡無奇,少有人問津。
第三個緣由,源自教科書的敘述空白,那段歷史里,帝王將相的輝煌篇章被悄然略過,鮮有提及。
初中歷史課本中,東漢歷史占盡篇幅,于浩瀚古史中熠熠生輝。全書五十章,東漢獨攬四章,其地位可見一斑。
四章之中,首章細述東漢興衰。開篇述劉秀創東漢,光武中興;繼之東漢中期,皇命短暫,外戚宦官更迭掌權,詳情未及細陳;終至黃巾之亂,風起云涌。
隨后,第二章聚焦于絲綢之路的傳奇,核心人物囊括了張騫的探險、班超的拓展與甘英的足跡。至于東漢中期的帝王風采,文中卻未著一字,留待遐想。
第三章聚焦東漢科技文化,精選六杰:蔡倫造紙,張衡觀天,仲景醫道,華佗妙手,司馬遷著史,道陵傳道。此六人,東漢時代之光,其影響遠超帝王,深植后世心田。
盡管章節內容豐富,卻對東漢皇室的任何一位君主保持緘默,未著一字提及。
第四章深入探討了黃巾余波下的漢末風云,三國鼎立的壯闊篇章由此拉開序幕。
僅從教科書視角,我們難以洞悉東漢中期帝王將相的輝煌,因為書中對他們的描繪幾近空白,無從追溯!
這段歷史因文藝作品的缺席、本身平淡無奇,且教材鮮少觸及,若眾人皆能深諳其詳,實乃奇事一樁!
東漢中期,王侯將相如何演繹歷史大戲?這段歷史的核心脈絡,究竟是何模樣?讓我們一同探尋。
東漢中期,若扼要回顧,其歷史脈絡清晰呈現:一段波瀾壯闊的時代篇章。
劉秀平定天下后,致力于甄選皇位傳人。經其精心培育,最終與發妻陰歷華之子劉莊,蛻變為德才兼備的儲君。
劉秀辭世,其子劉莊承繼大統,史稱漢明帝。他主政十八載,秉持休養生息之道,更力主浩大工程,整治黃河,功績卓著。
劉莊承繼劉秀之基,東漢經近三十年修養,國力漸復。至漢明帝末年,重啟北匈奴戰事,并圖西域。班超受命為使,踏上西域征途,重啟漢廷對該地之控制。
兩年后,漢明帝駕崩,其子劉炟繼位為漢章帝。此政權更迭致漢朝對匈奴及西域的征伐計劃暫擱。此時,漢朝主力撤回,便有了‘十三勇士歸玉門’的傳奇。
漢章帝時期,秉持休養生息之策,同時察覺國家思想紛雜,遂召開白虎觀會議,旨在凝聚共識。此會成果斐然,確立了影響深遠的“三綱六紀”思想體系。
“明章之治”下,東漢歷漢明、章二帝之治,國力漸至鼎盛,有望一舉滅北匈奴,掌控西域。然章帝早逝,遺志遂由子承,歷史車輪滾滾向前。
漢章帝早逝,且生前過度寵信皇后竇氏,這一變故為東漢王朝的外戚勢力干預朝政,埋下了伏筆,開啟了外戚干政的序幕。
漢章帝逝后,其子劉肇年僅十齡即承大統。與此同時,竇皇后以太后之尊,垂簾聽政,掌舵國事。
竇太后掌權東漢四年間,東漢展開了宏大的對外擴張。竇憲北征匈奴,勒石燕然;班超則穩定西域,復設都護府,成就了疆域擴張的輝煌篇章。
四年后,青春年少的劉肇,年僅十四,聯手宦官與士族,猝然政變,顛覆竇氏。竇家時代落幕,劉肇獨攬大權,東漢邁入漢和帝劉肇新紀元。
劉肇登基后,東漢步入輝煌十四載,引領國家步入鼎盛,此段輝煌被后世銘記為“永元之隆”。
遺憾之處,劉肇體弱多病,早逝令人嘆惋。其育子之路亦坎坷,子女雖眾,卻難逃夭折命運。臨終之際,唯余二子,一者病弱纏綿,一者初啼人間,令人唏噓不已。
公元106年劉肇駕崩,皇后鄧綏隨即掌權,引領東漢步入鄧綏紀元,開啟了她主政的新篇章。
鄧綏掌權后,扶持漢和帝幼子劉隆登基,即漢殤帝。然而,這位百日之齡的幼主,僅坐皇位八月便不幸夭折。
隨后,鄧綏未立漢和帝獨子為帝,反從和帝兄長家擇一子,即漢安帝劉祜,承繼大統。
鄧綏執政十余載,東漢頻遭天災侵擾,年年地震,余禍連連。糧食歉收,民不聊生。為解民困,鄧綏毅然開放皇田園林,廣施于民,共渡難關。
天災驟至,東漢國力大減,公有土地流失嚴重。此變局加速了中期土地兼并狂潮,悄然鋪墊了黃巾起義的動蕩序曲。
鄧綏掌權時,為抵御天災,廣納賢才,技術精英得入仕途。蔡倫在此間精進造紙技藝,張衡亦步入朝堂,后創地動儀,諸多創新成果涌現。
東漢因天災頻仍,邊疆管理漸弱,致使匈奴、鮮卑、烏桓、西羌、高句麗等勢力趁機崛起,對東漢邊境構成日益嚴峻的威脅。
鄧綏掌權十余載,終因病辭世。漢安帝繼之,卻顯稚嫩。他倚重宦官,聽信乳母,然亦未廢朝政。在位時,東漢重振雄風,邊疆勢力再遭壓制,西域亦復歸掌控。
漢安帝在位四年即病逝,其皇后閻氏隨后掌權,為穩固地位,不顧其子,改立安帝堂弟劉懿為帝,即后世所稱的‘東漢前少帝’。
劉懿登基數月即夭折,其后漢安帝幼子劉保,年僅十歲,竟與宦官聯手,宮中除閻氏余孽,遂即帝位,后世尊為漢順帝。
東漢步入漢順帝治世,二十年時光流轉。此君于中興之際,堪稱賢明。雖宦官之力助其登基,然掌舵后,非但未恃寵而驕,反力挫宦官之勢,彰顯非凡政治手腕。
漢順帝時,邊疆征戰頻仍,終使鮮卑、匈奴、西羌等族歸順。同時,他推行察舉改革,暢通仕途。此間,張衡創制地動儀,張道陵則立‘五斗米教’,文化科技亦有所發展。
漢順帝晚年亦陷外戚之困,溺愛皇后粱妠。帝崩后,粱妠以太后之尊,獨攬朝綱。
東漢步入梁太后掌權的六年漫長期,一個全新的時代帷幕悄然拉開。
梁太后時代降臨,她首扶漢順帝幼子劉炳即漢沖帝,彼時尚為稚子,僅兩歲。梁太后借此順勢掌舵國政。然而,天不假年,沖帝僅四月余便夭折,國運再添波折。
漢沖帝早逝,梁太后自劉氏宗親中擇劉纘,立為帝,世稱漢質帝。時質帝已八歲,略知朝政。一日朝會,見梁太后兄跋扈,心生不悅,竟直呼其為“跋扈將軍”。
漢質帝對梁家心生嫌隙,梁氏一族豈能坐視不理。梁太后兄長梁冀,心狠手辣,迅速行動,竟對質帝暗下毒手,致其不幸離世。
漢質帝不幸遇害后,梁太后慧眼識珠,于劉氏皇族中擇取了劉志,冊立為帝,開啟漢桓帝之治。
桓帝登基四載,梁太后辭世。名義上,桓帝親政,實則權柄仍緊握于太后兄長梁冀之手。
漢桓帝隱忍數年,暗中積蓄力量。梁太后辭世九載后,他驟然發難,一舉鏟除權臣梁冀。
漢桓帝即位,汲取前朝敗訓,雙管齊下。一則嚴治宦官,遏制其干政;二則重啟邊疆征伐,倚重涼州三明,終結西羌百年侵擾,重振東漢。
漢桓帝晚期,土地兼并加劇,地方豪強崛起,獨立傾向漸顯。此背景下,黨錮之禍爆發,成為一時之殤。
簡言之,地方士族官員對宦官與外戚壟斷朝政深惡痛絕,遂在地方鏟除其羽翼。不料此舉反遭漢桓帝誤解為地方對抗中央,于是強力鎮壓。
隨后,這群士族官員慫恿京城太學學子,散布諸多言論于城中,以此向京城施壓。
此舉激怒了漢桓帝,他斷定官員暗中勾結,遂將涉事者冠以“黨人”之名,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逮捕風暴。
此為歷史上首次黨錮之災,標志著一段動蕩歲月的開啟。
漢桓帝逝后廿二載,皇后竇妙獨攬大權。其子皆殞于宮闈斗爭,故于宗室中遴選新君,劉宏遂繼漢靈帝之位。
劉宏即位初,竇家圖謀清洗宦官,反遭宦官先發制人,竇氏勢力覆滅。隨即,宦官乘勢而起,助靈帝剪除外戚與士族,獨攬朝政大權。
漢靈帝并未全然受制于宦官,他迅速反制,奪回政權,親自執政。掌權后,他更鞏固了自身地位。期間,與地方士族官員間的摩擦加劇,終致第二次黨錮之禍的爆發。
漢靈帝平息外戚、宦官與士族紛擾,誤以為天下安定,遂沉溺享樂。殊不知,東漢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底層民眾生計維艱,已達絕境。
漢靈帝奢靡五年后,公元184年,張角引領太平道信徒,掀起了一場名為‘黃巾’的壯闊起義,震撼朝野。
其后,東漢末年與三國鼎立的傳奇篇章緩緩拉開序幕,英雄輩出,烽火連天,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被后人傳頌。
從劉秀至黃巾起義,這段歷史以權力斗爭為主線,皇帝、外戚、宦官與士族大臣輪番上陣,卻顯得單調乏味。相較于東漢的輝煌開篇與悲壯落幕,此段時期故事性薄弱,略顯沉悶。
正是因此,文學創作者鮮少以這段歷史為藍本創作文藝作品,致使后世對其知之甚少。
若拋開王侯將相間的權謀博弈,縱觀歷史長河的主線,我們對此段歷史的認知,實則頗為深厚。
從歷史長河審視,真正深遠影響后世的,非權傾一時的帝王、外戚與宦官,而是那些潛藏的力量與未名的變革。
談及古人,蔡倫造紙術揚名,張衡創地動儀顯智,張仲景、華佗醫術高超,班超、班固則以文學武功傳世,皆是華夏璀璨星辰。
與顯赫的帝王將相相較,其存在之影響力實則甚微。在歷史書籍篇幅有限之時,這些王侯將相難以入冊,亦不足以被后世廣泛銘記于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