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徐晃乃曹操麾下驍勇戰將,位列曹魏五子良將。他戰功顯赫,一生盡忠曹魏。歷史記載中,徐晃勇猛非凡,與演義中的粗獷形象相呼應。曹操贊其有“周亞夫之風”,欲知徐晃真性情,需細品其傳奇人生。
徐晃,公明為其字,籍貫河東楊縣,與關羽共籍而異命。其家境優渥,曾任河東郡吏,乃古時公務員也。后憑剿寇之功,擢升騎都尉,自此踏入仕途,開啟官宦生涯。
初平三年,董卓遭義子呂布與司徒王允聯手誅殺。其后,董卓舊部李傕、郭汜在賈詡策動下反攻長安,王允滿門抄斬,尸懸城頭,呂布亦被郭汜逼退逃亡。除李、郭外,樊稠亦領董卓余眾入城,三人瓜分長安,共掌朝政大權。
三人未久即紛爭,李傕、郭汜誅樊稠,分其軍權。繼而李郭互斗,長安城內烽火連天。徐晃覺此非長久之計,遂勸楊奉護帝歸洛陽。楊奉雖勢微,亦足成事。趁李郭激戰,楊奉率眾臣護帝奔洛陽。至安邑,徐晃因護駕有功,受封都亭侯。
建安元年,漢獻帝歷經波折終返故土洛陽,卻只見廢墟滿目,昔日繁華不再。董卓為避聯軍鋒芒,遷都長安,掠奪洛陽之財,更縱火焚宮,留一地狼藉。
漢獻帝目睹故土淪喪,心灰意冷,將領孤立,局勢劍拔弩張。董承暗中策劃,曹操身影浮現。徐晃游說楊奉歸順曹操,終得應允,曹操借此機緣,面見天子,化解危局。
建安二年,曹操借糧草之名,攜漢獻帝遷都許縣。楊奉、韓暹見狀,改意截帝,卻遭曹操伏擊,大敗而逃。徐晃見狀,毅然投曹,從此隨其南征北討,開啟軍旅生涯。
徐晃入曹營,頗得曹操青睞,因勸降楊奉之事早有耳聞。曹操慷慨賜兵,令徐晃征戰四方,屢建奇功,先助破呂布,后斬眭固于河內,與史渙并肩作戰,威名遠揚。
徐晃剛獲小勝,劉備便詐稱助曹滅袁術,實則攜兵叛逃,高舉反旗,曹操怒不可遏。劉備叛變之際,袁紹已宣戰,率大軍壓境。曹操腹背受敵,采納郭嘉之計,決定先平劉備之亂,再應袁紹之敵。
官渡烽火驟起,劉備挫敗之余,戰役序幕轟然拉開,史稱官渡之戰。
建安五年春,袁紹遣十萬雄師渡河,遣淳于瓊、顏良等奪白馬,控黃河。雙月后,曹操破白馬圍,依荀攸之策,兵分兩路,虛晃延津,實則潛渡襲袁紹后,突襲顏良。袁紹誤判分兵延津,沮授憂顏良獨力難支,恐其勇而無謀,勸袁紹勿獨任之,然袁紹未納諫。
郭圖與淳于瓊赴延津,曹操趁機率張遼、關羽為先鋒,徐晃等殿后,突襲顏良,關羽斬其首。隨即曹操急返延津,于渡口偶遇袁紹大將文丑及新附劉備,兩軍交鋒。
曹操依荀攸之計,曹軍卸鞍放馬,沿途遺落物資。袁軍貪利哄搶,陣腳大亂。曹操趁機揮令數百精銳,突襲數千袁軍,戰局逆轉。
徐晃,白馬之戰默默無聞,關羽獨領風騷。此番他不再沉默,躍馬揚鞭,橫掃千軍。終見文丑命喪亂軍,劉備亦倉皇遁逃,局勢逆轉。
劉備歸袁紹營后,旋即受命赴汝南。袁紹源自汝南,袁氏聲威顯赫,劉備借此名望,于彼地策動叛軍。曹操見汝南動蕩,即率徐晃等親征,斬叛首祝臂,終平此亂。
建安五年秋,戰事膠著,曹操穩守防線。袁紹糧隊抵官渡,荀攸獻計曹操:趁韓猛輕敵,遣將奇襲。曹操慮及身份,遂令徐晃與史渙率精騎突襲,大敗韓猛,焚其糧草,戰局由此逆轉。
建安九年春,袁紹歿,子袁譚、袁尚爭嗣,內亂起。曹操窺見戰機,揮師直指冀州,志在平河北。然易陽令韓范初詐降,旋叛,城防固若金湯。
曹操遣徐晃征韓范,見城堅難克,遂修書一封,箭傳城中,陳明利害,勸其歸降。韓范閱后深思,覺徐晃言之有理,袁氏已衰,曹操方興,遂決定率眾歸順,以圖后安。
曹操既定“圍降不赦”之規,韓范降后,徐晃諫言:袁氏未除,諸城觀望。斬韓范則眾城死守,河北難平。望主公寬宥,以易陽之降示眾,則諸城必降。曹操納之,果有眾城效之,歸順如流。
徐晃隨后追隨曹操,巧施伏兵攻克毛城,再于南皮力挫袁譚,斬其首級。緊接著,他未做停留,急赴平原,平息叛亂。
建安十二年,曹操毅然揮師北伐烏桓,徐晃緊隨其后,自白狼山疾馳,直至蹋頓陣前,袁氏一族勢力終被斬草除根,徹底覆滅。
建安十三年夏,曹操已穩坐北方王座,籌謀南下征途,首當其沖乃戰略要地荊州。恰逢此時,荊州牧劉表驟逝,遺孤未立,次子劉琮倉促即位。面對曹軍壓境,劉琮未敢交鋒,遂于曹操未至前,率眾歸降。
荊州歸降,徐晃屯兵樊城。赤壁烽火驟起,周瑜率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南征之路受阻。戰后,徐晃橫掃中廬、臨沮、宜城,再與滿寵并肩,漢津迎戰關羽。旋即馳援曹仁,共守江陵,對峙周瑜。
建安十五年,徐晃協同夏侯淵揮師太原,迅速平定叛亂,連克叛軍二十余寨,生擒賊首商曜,旋即斬于陣前,威震四方。
建安十六年,韓遂與馬超聯手關西將領,集結十余萬大軍于潼關,共御曹操。鑒于徐晃出身河東,與潼關毗鄰,曹操特命其駐守汾陰,以保河東安定。并賜假兩日,允其歸家省親掃墓,以慰鄉情。
七月,曹操率軍至潼關,遭馬超阻截。馬超扼守黃河渡口,令曹軍進退維谷。曹操詢計于徐晃,徐晃獻策:“敵未防蒲阪,顯其無謀。主公可遣精銳為先鋒,經蒲阪津,斷其后路,則敵可擒也。”
曹操托付重任予徐晃,授其精兵四千余,并遣朱靈同行,二人自蒲阪津渡黃河。甫抵,夜色掩護下,千余賊影欲襲徐晃。然徐晃、朱靈二將老練,戰力非凡,賊眾雖眾,終難敵其鋒,狼狽敗退。徐晃隨即于河畔扎營,穩守陣地。
曹操在閏八月,得徐晃等援,從容渡蒲阪津黃河。未急戰韓遂、馬超,反納賈詡計,施離間之術,令二人失和。關中防線遂破,馬超、韓遂無奈奔涼州。
建安二十年夏,曹操西征張魯,徐晃領軍為先鋒,勢如破竹至陽平。遇張順被困,徐晃速援解圍。再破陳福,奪營三十余,敵軍潰散。勝后,曹操留夏侯淵、徐晃、張郃守陽平,以防劉備侵擾,自返鄴城。
劉備生涯多舛,屢與曹操周旋,不是正面對抗,便是籌謀暗算。曹操縱有千般防范,亦難阻劉備之謀。
建安廿三,劉備率軍揮師漢中,四月逼陽平關。彼時,夏侯淵率張郃、徐晃據守。劉備遣驍將陳式斷敵后路,途經馬鳴閣道,遭徐晃伏擊,蜀軍大敗,哀嚎逃遁,傷亡慘重。
曹操聞徐晃逼敵跳崖,大悅,賜節杖以勵其堅守馬鳴閣道,阻劉備漢中之謀。然劉備怒而焚魏營,夏侯淵急救火兼修鹿角,未料蜀將突襲斬之。曹操親赴漢中,撤殘軍歸。
建安廿四夏六月,劉備穩踞漢中,意圖再展北伐宏圖。曹操洞悉其志,聚兵中原,意在遏制。關羽于荊州窺得戰機,遣麋芳守江陵,博士仁鎮公安,自率精銳,誓取襄樊。
曹軍布防:曹仁守樊城,呂常鎮襄陽,曹操增援曹仁,遣于禁、龐德駐守城北洼地。同時,徐晃于宛城蓄勢待發,隨時策應曹仁,共御關羽。
曹仁未曾預料,八月秋雨連綿不絕,數十日未曾停歇,山體滑坡,漢水肆虐,自然之力非人力可擋。加之地勢低洼,于禁七軍轉瞬間便被洪水吞噬,損失慘重。
關羽早有籌劃,領蜀軍乘舟猛擊樊城北,龐德英勇捐軀,于禁被擒。隨后關羽乘勝追擊,襄陽亦遭圍困。蜀軍士氣如虹,魏國刺史多望風而降或響應。正當眾人篤定關羽必勝之際,戰局忽現波瀾。
曹操見許都近鄰荊州,曾萌遷都之意,然司馬懿與蔣濟力勸其不可。曹操遂定計,欲故技重施,挑撥孫劉,同時遣徐晃馳援曹仁,以圖根本之解。
徐晃麾下多為新兵,難以匹敵關羽士氣高昂之軍。曹操智謀,令徐晃緩行,待援軍至再攻。徐晃遵命,駐守樊城北,表面按兵不動,實則暗度陳倉,掘溝欲斷郾城后路。蜀軍上當,急焚營寨,倉促撤退。
徐晃于蜀軍撤離之際,搶占郾城,雙營對峙,步步緊逼蜀軍防線,直至距關羽困守之地僅三丈之遙,蓄勢待發,靜待破敵良機。
恰在此時,東吳贈予了一線契機,猶如春風化雨,為局勢注入新活力。
呂蒙早對關羽不滿,趁其北伐,偽裝病退,與孫權密謀。擬趁關羽主力北移,突襲荊州。東吳為向曹操示好,先書密信,言將助解樊城之圍,并請保密。
曹操接信后與眾臣商議,謀士董昭獻策:不保密為佳。若關羽聞訊撤軍,樊城之圍立解;若其不退,則挫其銳氣,反振我軍心。因此,保密不如公開,對我軍更為有利。
曹操贊許董承之言,速遣使攜孫權密函予徐晃,令其復制多份,射向關羽營寨。魏軍得信,士氣大振,防守更堅;關羽軍則疑慮重重,軍心不穩。曹操趁勢遣徐晃率十二軍攻偃城。
士兵集結完畢,徐晃與關羽交鋒。徐晃巧施聲東擊西之計,佯攻頭屯,實則突襲四冢。關羽聞訊四冢危急,親率五千步卒,火速馳援,誓守陣地。
交戰前夕,關羽與徐晃,兩位故土之交的將領,遙相而談,情誼綿長。他們談及過往,暢談夢想,深情厚誼溢于言表,卻對國家戰事避而不談,或許意在施展情感策略,微妙地拖延時光。
徐晃與關羽短暫交談后,突下戰書,懸賞千金取其首。關羽怒斥其無禮,徐晃卻言此乃國事。關羽應戰不敵,欲逃,徐晃緊追不舍,直至關羽營地。營地內亂,徐晃趁勢破營,斬數將,解襄樊之圍。
關羽雖敗,脫身原非難事,未料東吳暗襲其后,迫其南遁。終至麥城陷落,關羽英勇就義于東吳刀下,結局悲壯。
徐晃勝利歸來,曹操遠迎至營外七里,盛宴款待。席間,他舉杯向徐晃致意,盛贊:“襄陽、樊城之固,皆賴徐將軍之力!”
徐晃素以嚴謹著稱,治軍亦一絲不茍。曹操每臨軍營,總見徐晃率部列陣,秩序井然。曹操不禁贊嘆:“徐將軍,真乃當世之周亞夫也!”
建安末年,曹操辭世,曹丕承繼魏王之位,旋即登基為文帝。徐晃未因主公離世而息,反而在前線更為勇猛,先破劉封于上庸,再與曹仁合力,擊退東吳陳邵,重奪襄陽,戰功赫赫。
黃初七年五月,曹丕駕崩,東吳見機而動,遣諸葛瑾率軍北伐。兩軍在襄陽交鋒,由徐晃、司馬懿迎戰,展開了第三次襄陽鏖戰。最終,諸葛瑾慘敗,吳軍折損數千精銳。此役,亦標志著徐晃軍事生涯的落幕。
太和元年,徐晃辭世,其子徐蓋承繼其職。徐晃臨終遺愿,著簡衣薄葬,盡顯其清廉儉樸之風范,為部將之楷模。
徐晃生涯盡在疆場馳騁,屢為曹魏征戰,戰功赫赫,鮮有敗績。他治軍有方,嚴于律己,為曹軍杰出將領。生活簡樸,淡泊名利,忠誠侍奉曹魏三代君主,既是開國元勛,也是曹操心腹愛將。
徐晃如此英勇,是否正是你夢寐以求的無敵猛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