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報三批摜蛋
摜蛋,這款紙牌游戲,攤上大事了!
8月5日至7日,某報業集團旗下的北京青年報罕見連續三天發表社評炮轟“摜蛋”。
摜蛋是一種撲克牌的打法,起源于江蘇淮安一帶,規則類似于斗地主、夠級,四個人、兩副牌,打的時候結對競賽、輸贏升級,已經成為時尚,風靡大江南北。
據估算,全國摜蛋愛好者已超過1.4億,占總人口的10%。
現在好了,在北青報眼里,這1.4億人打摜蛋都錯了,而且大錯特錯。
三篇評論文章,題目取得真是磨刀霍霍、殺氣騰騰。請看:
警惕摜蛋沉迷助長消頹之氣
“全民摜蛋”的躺平之風該管管了
亟須破除摜蛋編結的“圈子文化”
一款富有文化創意的紙牌游戲,怎么就犯下了滔天大罪?
北青報是這樣認為的——
廣大青年成為“佛系”的新載體、“躺平”的代名詞,會消頹“強國有我”的激情斗志,滋生政治攀附的圈子文化,尤其一些干部熱衷躺平于摜蛋舒適區,會有意無意消解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害莫大焉,應當堅決反對。
新華日報駁斥:夸大其詞、論據不足、因果倒置
把對“摜蛋”的批評上升到“失去企業家精神”“逃避之風”“頹廢之風”的高度,把一干“摜蛋”愛好者驚出一身冷汗:“摜蛋”真有這么大的罪過嘛?
對此,“摜蛋”發源地江蘇率先駁斥。8月8日,新華日報評論理論部微信公眾號“江東觀潮”發布文章《摜蛋的“打”與“被打”》,進行了相關探討。
首先,“全民摜蛋”有些夸大其詞,沒有權威數據僅憑個人想象就戴一個“全民摜蛋”的大帽子,這不是實事求是的作風。
其次,說“摜蛋”助長躺平、頹廢之氣,也論據不足,打麻將、玩撲克歷來流行于民間,風氣之盛一直不衰,為何獨稱“摜蛋”會“玩物喪志”?
其三,說“摜蛋”助長“圈子文化”,這是因果倒置,“摜蛋”與“圈子文化”之間有聯系,但無必然聯系,“摜蛋”不一定會產生“圈子”,把整治“圈子文化”的希望放在“摜蛋”上,這是舍本逐末,打錯了板子。
此文指出,現代社會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多元化,過去的一些思維套路和敘事方式可能已不再適合今天。無論“摜蛋”還是最近頗為流行的“曬背”抑或其他,只是不同人選擇的不同休閑方式而已。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關乎底線的,不需要誰來判定對與錯。
讓人摜蛋,天塌不下來
也就打個牌的事,北青報上綱上線、大力批判,劍鋒所指,意欲何為呢?
作為一級官媒和北京市委的喉舌,北青報對摜蛋出如此嚴厲的措辭,應當不是無的放矢。
值得關注的是,就在這兩篇炮轟文章發布前一周,80后干部、原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北京日報副總編輯毛曉剛,調任北京青年報總編輯。
這位毛曉剛,曾經被稱為北京最年輕的廳局級干部。
2017年,他的仕途快車道開啟,5月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9月他主創的新聞專欄《長安觀察》榮獲“第二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
值得關注的是,在北青報炮轟摜蛋兩周前,毛曉剛在北京市委黨刊《前線》雜志發表署名文章《牢牢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輿論主導權》。
某大V推測,在輿論鋪墊到位以后,北京很快會出臺窗口指導,要求各政府機構將摜蛋排除到政府大門之外,讓長三角崛起的摜蛋,也享受到曾經風靡長三角的特斯拉的待遇。
而北京最年輕廳局級干部毛曉剛,也可能在仕途上更進一步。
新華日報在《摜蛋的“打”與“被打”》中寫道:顯然,動輒口誅筆伐、上綱上線的思維和文風慣性,已經和今天的發展環境、社會心態不再相容。倡導理性、平和、寬容的社會心態,而不是動輒制造上綱上線、口誅筆伐的輿論氛圍,這,才是一個健康社會應有的狀態。
法無禁止皆可為。
撲克不會說話,
把莫須有的罪責,
扣到摜蛋頭上有失公允。
讓人摜蛋,天塌不下來。
信不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