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2008年8月8號,北京奧運會盛大召開。
也許當年我們只是想要盡心盡力地從開幕式,到比賽的組織,到閉幕式,“辦好”一屆奧運會,畢竟那時候我國還只是一個舉辦大規模國際活動的“新手”。然而過去了這些年,大家似乎發現,連“辦好”這個標準,也不是誰都能做到。
1
就拿這開幕式來說,當時北京奧運的開幕式確實“驚艷”,但那會兒還是給人留下了“期待以后奧運會能越辦越好”的期許。
可現實是,每過四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含金量就要上升一輪。尤其是近兩屆東京和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那真是把陰間和抽象因素甩了個遍。不光中國網友,全球觀眾都不由自主地再次點開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錄像,點開油管上北京奧運開幕式的評論區,按時間順序排列,基本都是來“洗眼睛”的。
如果說三年前東京奧運開幕式主要是表現形式“陰間”的話,本屆巴黎奧運會這個開幕式更主要是在內容上,呃,過于豐富多彩和出人意料吧……
至于對這個開幕式的評價這里就不多說了,不過要是誰拿“中國人不喜歡巴黎開幕式”說話的話那我可得說兩句,論起對這玩意兒“破防”,全世界再怎么都輪不到中國,這里大多數人都是純樂子人。
但樂子人之外,還有人非得吹兩句,沒錯,就是那個新詞兒——“松弛感”。
我去,以前不都是吹“嚴謹”嗎,這版本更新也不通知一聲。
不過你干個正事,完事人家給你的評價是:怎么說呢,很有松弛感。這難道不是變相罵你嗎?
就像高中時候我的一個文科同學,他說人文地理考題問你這個地方發展某某產業有什么區位優勢但你實在想不出來,還可以答一個“潛力大”。
用現在流行的梗翻譯一下就是——低情商:啥優勢沒有;高情商:潛力很大。
咱就說正常人誰會把這種評價當成優點來說啊喂?
你吹“松弛感”,都不如吹吹“親切感”,畢竟這開幕式里的形象總好像小時候就看過……
當然要是排除價值判斷,光說事實的話,那巴黎確實“松弛”。
來源見水印
松啊,很松啊!
但“能量守恒”,一個事,有的人“松弛”了,那壓力自然要加在別人身上。就比如說這安保“松弛”了,小偷自然有的是辦法讓游客和運動員“緊繃”起來。
奧運還沒開幕時候,澳大利亞自行車隊已經被偷了
你的開幕式比較松弛,但是你的小偷呢又彌補了這一部分。
合著這么個“張弛有度”是吧!
2
在本屆奧運比賽開始的那幾天,由于賽前賽中美國方面利用輿論霸權給了巨大的壓力,又由于這些年成績相當突出,中國游泳受到了非常大的關注。
頻繁的藥檢實質性地損害了中國游泳隊的備戰,而游泳比賽的開始幾天,中國隊成績確實讓很多觀眾“有落差”,尤其是幾名“熱門”選手的“丟金”讓不少人感覺:這屆中國游泳隊是不是不行了。
但是說個反直覺的事,中國游泳隊這次奧運會的獎牌數,反而是歷屆新高。你管這叫拉胯嗎?
不過“大熱丟金”這種事可不僅出現在中國隊身上,這屆奧運會不能說大熱“必死”吧,但爆冷率著實不低。
隨便舉個例子,巴黎當地時間6號進行的男子1500米跑決賽,此前半決賽僅列第12,也就是晉級決賽所有12名人中最后一名的美國年輕選手霍克,出人意料地奪冠,他甚至都不是美國隊的一號選手,而最大熱門、衛冕冠軍挪威人英格布里格特森最后連牌子都沒有拿到。
霍克的奪冠成績將自己的個人紀錄提高了5秒之多
這種情況在本屆奧運可謂屢見不鮮。
就比如說專注于迫害中國游泳隊的美國,反而自己在游泳池遭遇了滑鐵盧。
可以說歷屆奧運,美國游泳隊沒有一屆不是最大熱門的。可也許是太專注于打擊對手,反而忽視了自己的提升?本屆美國游泳隊拿下金牌數為8枚,歷史新低,僅在最后才反超萬年老二的澳大利亞隊。要知道上屆東京奧運會美國游泳已經表現是很拉胯了,金牌都能上雙。
不過你要說美國游泳運動員“不努力”呢,這一個個又把臉“拼”到跟茄子似的,這怎么讓批評者下得去嘴?
當然,以規則而言,檢不出來的就是高科技。問題在于,你檢了沒有啊?
(節自中國反興奮劑中心《關于美國奧運選手埃里揚·奈頓類固醇陽性的聲明》)
而且,你上太空展示人體極限,跑奧運展示科技水平,你這是不是玩反了啊哥?
最新消息這兩位可能得明年2月才能回地球了……
甭管怎么樣吧,大家都很“努力”,但這屆奧運冷門頻發,也不難看到現在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賽場,參賽選手的心理狀態倒確實需要一些“松弛感”,這反而有助于正常乃至超常發揮,創造好成績。
像這屆比賽創造奇跡的中國游泳新星潘展樂,中國隊從賽前就保護得很好,在刷新世界紀錄奪得泳池“明珠”100米自由泳金牌之前,他都還不是人們矚目的焦點;而他參與的4×100混合泳接力奪金,這個項目美國人已經統治了40年,要知道這還是因為抵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斷了之前的紀錄,實際上從奧運會設立4×100混接泳這個項目以來,只要美國隊參賽,金牌從未旁落,那壓力是美國人的,我們輕裝上陣,沖就完事了。
平時外媒總喜歡說中國運動員繃著不放松,就這屆看來,我覺得咱們的運動員確實狀態更松弛了,在排解壓力上比之前更好。
本屆奧運首金,就給了大家小小的“00后震撼”。央視微博發出的賽事消息一下給人看傻了:
你們都是誰啊?一般來說以往運動員的微博就算不寫本名,往往也會加上自己的項目之類的。可這幾個小孩的網名那真是完全“無跡可尋”,不怪有人評論:“倒是辛苦了央視把你們一個個搜羅起來!”
于是也有了“光靠干飯就”戰勝韓國、奪得首金的名梗。其實這個狀態并不是獨屬于00后年輕人,它就類似于有很多人一年到頭也不發朋友圈,但是卻經常改頭像的精神狀態,不想被打擾但不妨礙有個性。而且“干飯哥”盛李豪其實之前網名還不是這個,可以說本來就是玩梗樂子人,他要的就是“光靠干飯就”如何如何這個效果,可以說,看似低調,其實還體現了他對自己奧運比賽的自信心。
好家伙巴黎奧運組織之你們好好看看,這tm才叫正兒八經有用的“松弛感”好吧。
3
“松弛”跟努力那是不沖突的。
本屆奧運女子網球單打鄭欽文的表現確實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僅是因為這個“突破性”的成績,而在于這是我第一次親眼見證“為國效力”能有這么大的加成。
當然我知道中國很多前輩運動員有過巨大的“愛國加成”,像左臂被刺穿仍堅持連打四場的擊劍運動員欒菊杰,帶著嚴重膝傷拿下獎牌、“背著冰刀出征,坐著輪椅凱旋”的速滑運動員葉喬波等等,但是咱們閱歷實淺,沒有真的見過。
去年十月份,疫情期間暫停數年的中國網球公開賽再次舉辦,鄭欽文首輪出局。其實因為是剛剛打完亞運回來,中國女網運動員在這次中網比賽中普遍表現不佳,但我在球場里聽“老球迷”們吐槽最多的,還是鄭欽文。其中比較多的說法是鄭欽文“頂不住硬仗”、“扛不住強手”,其實也就是“恨鐵不成鋼”。但是這事咱們得兩面看,恨的前提是你確實得是塊鐵。顯而易見,鄭欽文是現在中國女網硬件最好、上限最高的選手,也被球迷寄寓了最大的期望。
去年中網賽場上的鄭欽文
球迷們的“苛責”不能說毫無根據,鄭欽文當時擊球能力強但失誤率高,表現不穩定,而且以她的能力和排名來說對陣強手的戰績確實不怎么好,巴黎奧運會之前沒人預料到她最后能奪冠的一大原因,也是因為存在著近年來在紅土網球場近乎“無敵”的波蘭球員斯維亞泰克,而鄭欽文跟她交手的戰績是0-6!
其實奧運會的前幾輪比賽,鄭欽文打得是特別艱難的,幾乎場場要打到3個小時,讓中國球迷非常揪心——畢竟是排名前十的選手,怎么現在遇弱也不強了啊?
但是稍微長期關注鄭欽文比賽的人不難發現,雖然前幾輪表現并不強勢,但以往碰到這種艱難局面容易“崩”的鄭欽文,在奧運賽場上每次都頂住了!
不過人的體力是有極限的。本來鄭欽文是兼項出戰,除了女子單打,還跟男選手張之臻搭檔打混合雙打的比賽。可連續3小時的比賽,體力根本不允許她繼續兼項,因此鄭欽文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放棄混雙。
原本的簽表,張之臻和鄭欽文為中國網球隊搭檔混雙
特別巧的是,當時正好剛剛在女單比賽被淘汰的中國女網2號運動員王欣渝,正收拾東西準備回國,于是張之臻和王欣渝臨時組隊繼續征戰混雙(這個換人規則允許,大家可以注意一下,后文還能用得到),而這對組合最后也殺入了混雙決賽并給中國代表隊增加了一枚驚喜的銀牌,全部的結局可謂皆大歡喜,就像鄭欽文自己所說的那樣,“感覺所有時運都聚集在了中國”。
鄭欽文放棄混雙的時候壓力是很大的,因為那時候他還不知道能換人打,到自己女單奪冠后,她還是表示“很對不起張之臻”。得說幸虧當時多數人對網球賽場還不是太關注,要不有心之人搞點輿論,鄭欽文的壓力還得大好幾倍!
放棄了混雙,鄭欽文的單打比賽也沒有變得很順利,尤其是1/4決賽對決生育后回歸的德國老將科貝爾的比賽中,還能明顯看到鄭欽文“一如既往”的容易低級失誤,會被對手老道的球路變化干擾等現象。
但是,正如她前面的幾輪比賽一樣,鄭欽文最后都頂下來了。
圖源見水印
即便到這,大多數人還是不看好鄭欽文能在半決賽打贏“克星”斯維亞泰克。
但是,贏了。賽后鄭欽文說了那句蕩氣回腸的:“今天雖然我很累,我卻感覺可以繼續打,即使你現在讓我為祖國再打三個小時,我仍然愿意再來一次!”
講真,“紅土女王”斯維亞泰克輸給“愛國加成”的鄭欽文,回頭看還真不冤枉。因為斯維亞泰克自己此前就碰到了一位“負愛國加成”的“隊友”。
因為斯維亞泰克在紅土賽場的突出水平,她自然被波蘭認為是本國為數不多的“奪金點”。而且,近些年波蘭網球好手不少,雙打好手澤林斯基是今年溫網冠軍,男單選手胡爾卡奇也位列世界前十,可以說,強強聯合,波蘭在巴黎奧運網球項目上沖金點還不止一個。
當然波蘭奧運隊也是這么想的:斯維亞泰克除了女單還跟胡爾卡奇搭檔混雙,胡爾卡奇除了男單混雙還跟澤林斯基搭檔男雙,勢沖三金。
但很不幸,賽前胡爾卡奇受傷。但他受傷是在7月4日,如果他能盡早確認不參加奧運,波蘭隊還來得及換人。可這位老兄就一直拖,期間包括波蘭奧運代表團官員,以及本來的搭檔斯維亞泰克給他打電話,就是沒人接……
就這樣一直拖到了7月22號胡爾卡奇才宣布退出奧運,此時波蘭隊已經換不了人了,而且根據規則,對內臨時換人必須從男女單、雙打的人里換(也就是不包括只打混雙的運動員),但胡爾卡奇的臨時退賽,使得波蘭隊男單男雙里無人可選,最終等于以一己之力讓波蘭網球男雙、混雙比賽直接原地蒸發。
可以說,胡爾卡奇的過度“松弛”,就是讓隊友“抗壓”,最終是把原本絕對第一大熱的斯維亞泰克給徹底壓垮。
本來胡爾卡奇為了避免被罵聲淹沒,聲稱自己的傷確實是特別嚴重,要明年才能復出。結果您猜怎么著?波蘭隊痛失金牌后,這老哥宣布下周就復出打蒙特利爾大師賽……
胡爾卡奇個人社媒
還是那話,你松弛了,那就要有人加壓,總有人要負重前行。就胡大師這表現,你說他是內鬼也不為過啊!
4
當然,要說“內鬼”,那還輪不到波蘭人說話。咱們的“奧運會刪貼冠軍”袁主任那才稱得上名副其實的內鬼。
袁主任作為體育總局體制內高級官員,其十數年來言行這里我就不冒風險繼續貼了,有不了解的朋友可以自查。值得一提的是,袁主任所以會“暴露”,實在是因為“護主心切”,面對大家對于美國游泳隊“紫薯”現象的質疑,袁主任“慨然”發文反駁,言辭懇切而篤定,更勝于美國自家體育官員。要不是這般積極“護主”,也許袁主任還能多藏幾年也說不定。
而袁主任對現代網絡環境的認知,實在是像個老古董。“暴露”之后他竟然是一條一條地刪自己這些年發過的微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直播切片”看看,視頻內容是網友在袁主任微博頁面一秒一刷新,每一秒都會少一條微博,場面極其荒誕,令人哭笑不得。
咱就說,有“袁主任”們在,本來就有著美方壓力和賽場本身壓力的中國運動員們,能夠自我“松弛”,取得成績那真是殊為不易的。
但你以為咱們“內部”只有內鬼給壓力嗎?
各方勢力充當壓力怪那是個頂個的牛逼。
這不就在鄭欽文奪冠之后,某知名媒體官方(具體咱就不說是誰了,也不是針對它,這個現象也不是獨屬它一家有)發布了一條評論,說:中國運動員在媒體面前詞不達意、片湯話多,要跟鄭欽文多學學。
就這個話呢,咱不能說錯,現在中國運動員的成績越來越好,應對媒體輿論的場合越來越多,加強文化水平,提升點發言能力那當然是有好處的。但是這話烏鴉怎么覺得咋看咋有點別扭呢?
人家是運動員吧,專業是自己的比賽項目,提升“發言能力”,不說可有可無,也就屬于個錦上添花。這么說吧,要是有中國運動員能刷掉博爾特的世界紀錄,我是壓根不會在乎他說話磕不磕巴……
博爾特:你禮貌嗎?
另外一個項目有一個項目的特點。要知道網球是一個每年公開比賽數量巨大,而且基本每場獲勝賽后都有采訪流程的項目,表達能力在網球場確實是很重要而且有很多鍛煉機會。但其他很多項目并非如此,幾年露不了幾面的情況很常見,你要求這些運動員也擁有同樣水準的表達不純屬求全責備嗎?
還有一點,就比如咱們引用的這家知名媒體,它會專門發文夸鄭欽文“會表達”,但我想它恐怕絕不會用同等的熱情去夸潘展樂“會表達”。原因我想懂的都懂。
倒是“會表達”這個要求,應該被合理地給到這條評論的另外一邊。
我給你原樣奉還地改一下吧:
這是烏鴉校尉來自潘神受訪現場的觀察。中國媒體在運動員面前的表達向來拘束、謹小慎微、詞不達意、片湯話較多、情緒含量很低。而紐約時報在賽前賽后的報道,其為國家利益服務、施壓對手、情緒張力、觀點犀利度,完全可以作為教科書。
你看這是不是順眼多了。
這“說話能力”可是你媒體人賴以吃飯的家伙事啊,你們“老本行”都不利索,自己的業務能力和表達方向一再讓群眾失望,胳膊肘能不往外拐咱都要說句謝天謝地了。貴圈是怎么好意思點評人家運動員的表達能力的呀?該好好“學習學習”的不應該是你們嗎?勸你們務實一點,把自己的業務本行、報道評論的這個理念先搞懂。
運動員們已經很不容易的了,話說你們這些喜歡“加壓”的,好像還就跟吹巴黎奧運“松弛感”的高度重合啊,怎么到了中國運動員這你們不講“松弛”了?
這倒真是個應該“反思”的問題。
有一說一,開幕式雖然抽象,但還挺有法國特色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