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梁 麒
編輯 | 符 敏
經歷了漫長的寒冬后,煎熬已久的智能手機市場,終于等來了下一個上升周期。
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銷量同比增長4%,預計全年增幅將超過3%以上,總銷量有望重返2.7億部以上。
在此背景下,Counterpoint深圳舉辦主題為“中國手機市場上升周期洞察”的沙龍,同眾多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及頭部媒體一道,共同探討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現狀及未來。
其中,Counterpoint Research中國區研究負責人齊英楠指出,“大家已經不再單純追求量的增長,而是質的增長。我們看到的是今天市場的復蘇,但是這個復蘇的背后是四五年的積累,是長期經營的沉淀。”這意味著,這個春天不僅是市場回暖的象征,更是行業蓄勢待發的轉折點,預示著智能手機賽道的上升周期已然開啟。
新的上升周期,亦伴隨著新的競爭邏輯。現階段,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已不再局限于簡單的銷量和參數比拼,而是上升到拼文化、拼理念的新高度。
此番轉變,既代表了市場競爭的升級,更反映了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和企業經營理念的進化。而vivo,正是新競爭格局下最好的觀察樣本。
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vivo以18.5%的份額穩居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榜首——領跑行業多年的vivo,正憑借其以用戶為導向的經營理念和技術創新,向更高的維度邁進。
比銷量更重要的事
在智能手機賽道的長跑中,通過短期沖刺取得階段性領先并不算難,但真正的挑戰在于持續領先。vivo顯然深諳此道,并將其付諸實踐。
在2024年第二季度和上半年,vivo摘取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寶座。而這,是vivo長期穩居國產手機市場份額之首的自然延續。
根據Counterpoint、Canalys和IDC三大權威調研機構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數據,vivo已連續三年領跑,在今年二季度奪得第一之后,這個領跑態勢已經進入第四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折疊屏市場驅動著賽道“高質量增長”的背景下,諸如vivo X100系列等高端機型銷量的躍遷,使vivo在高端市場的占比有了明顯提升。而這,無疑是其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口碑提升的有力證明。
不過,無論是智能手機賽道,還是更為廣泛的商業世界,都很難找到永遠的贏家。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第二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前五的品牌分別是vivo、OPPO、榮耀、華為、小米,蘋果則首次跌出了前五。
這一變化表明,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每一個品牌都在奮力尋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即便是曾經的“常勝將軍”蘋果,若無法持續性創新,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最終也難逃銷量下滑的命運。因此,vivo雖取得了市場份額的領先,但其并不追求所謂的“銷量第一”。
這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常理,畢竟在行業競爭中,銷量目標一直是許多廠商所追求的核心。然而,在vivo看來,銷量宛如“心魔”,銷量數字看起來雖然耀眼,卻如鏡花水月,稍縱即逝——與其執著于短期銷量的波動,不如專注于尋找和培育長期增長的動能。
這不無道理,回顧智能手機賽道的歷史,不乏有品牌為了追求銷量,展開激進的價格戰,卻最終落得虎頭蛇尾下場的案例。以某互聯網手機品牌為例,其一度通過瘋狂的廣告攻勢和低價策略成為“黑馬”,卻忽視了技術創新,最終在浮躁的市場環境中失去自我,如流沙般失去根基,遭遇滑鐵盧。
這一切無不昭示著:若銷量增長若建立在虛浮之上,終究只是空中樓閣。
對此,vivo副總裁,vivo中國區總裁程剛指出,相比暫時的銷量領先,vivo更在意的是用戶的滿意度、用戶的凈推薦值(NPS)。對這家公司而言,用戶滿意是比短期的銷量第一更開心的事情。
畢竟,銷量的增長是結果,而不是目的,唯有深刻理解并滿足用戶需求,方能長久。
商業文明中的本分清流
商海洶涌,大浪淘沙,不斷有企業從人們視野中消失,亦有新鮮血液流入。而那些最后熬過市場更迭,被奉為傳奇的企業,往往都有著自己深入骨髓的信仰。
而縱觀商業世界中那些偉大公司的經營哲學,對待用戶的態度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以亞馬遜為例,從創立之初,其創始人杰夫·貝佐斯便堅定不移地強調:“我們的愿景是成為地球上最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這種“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哲學,貫穿了亞馬遜的發展歷程。
初創時期,貝佐斯親自打包每一份訂單,以確保客戶收到的商品完好無損;有時其還會親自回復客戶的郵件,傾聽客戶的建議。1997年,亞馬遜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面對投資者的質疑和壓力,貝佐斯依舊堅持其客戶至上的信念。他曾言道:“如果你關注競爭對手,你會被競爭對手打敗。如果你關注客戶,你會贏得客戶。”
而即便在互聯網泡沫破滅、2008年金融危機等動蕩時期,亞馬遜亦沒有動搖客戶至上的經營哲學,而是堅持自我,最終實現了恒久的成功,成就了其商業帝國。
vivo亦是如此,其之所以能連續領跑賽道,同樣深植于其企業文化的長期堅持。
據悉,vivo的使命是——“四個Happy”文化,即實現用戶、員工、商業伙伴和股東四個直接利益相關者的平衡與持續Happy。
簡單來說,“用戶Happy”在于創造偉大產品;“員工Happy”在于營造激勵文化;“伙伴Happy”在于建立互信紐帶;“股東Happy”在于保證穩健增長。
對此,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提到,vivo倡導的本分價值觀和企業文化是我們整個商業大潮中的一股清流。而過去這些年,“四個Happy”使命感猶如信條,指引著vivo不斷披荊斬棘。
從技術創新的視角來看,從初代智能手機問世,到5G、折疊屏,再到當下的人工智能,手機賽道技術的迭代與更新幾乎每年都在發生。而在眾多的技術路線中,選擇哪條路、如何選擇、何時選擇,使身處十字路口的手機廠商背負著不俗的決策壓力。
畢竟很多時候,選擇的重要性,不亞于努力。曾風靡一時的諾基亞,就是因為在智能手機浪潮中的戰略失 誤,未能及時轉向安卓系統,才導致了后來的全面潰敗。
而vivo之所以能領跑市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用戶Happy”的用戶導向思維,幫助vivo做出了眾多正確的戰略選擇。
一個簡單的例子,最近兩年間,以演唱會為代表的線下演出異常火爆。過往,單反相機是粉絲記錄演唱會的主要工具,但隨著手機影像表現力的不斷提高,輕便小巧、操作簡便的智能手機逐漸取代了笨重的單反相機,在各地演唱會中逐漸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席位。
而深耕影像多年的vivo,敏銳地察覺到這一趨勢,端出了被用戶譽為“演唱會神器”的vivo X100 Ultra,以極致的用戶導向,超預期地滿足了用戶需求。
一直以來,用戶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石,“得用戶者得天下”,更是消費電子行業的底層邏輯,正如程剛在沙龍中所言:“只有用戶滿意了,我們才有能力、才有可能持續讓員工、合作伙伴、股東滿意”。堅持讓“用戶Happy”的vivo,自然有理由走得更遠。
用技術創新表達文化
在絕大多數商業場景下,文化一詞,往往是抽象的,其并非具體的產品,亦不是可以直接衡量的指標,因此過往行業不乏諸多造大詞的路數。
因此,在市場的上行周期,每個企業都以PPT來講述用戶為導向的故事。
然而,當行業陷入自我重復與停滯不前的階段時,只有那些秉持用戶信念、不斷雕琢產品的玩家,才有資格到達成功的彼岸,在波譎云詭的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究其所因,以用戶為導向絕非營銷噱頭,而是企業骨子里流淌的血液。對此,vivo的答案是,以技術創新,來具體地實現“用戶Happy”的使命。
技術創新需要持續的研發投入,同時要有戰略性的技術方向選擇。
早在2019年,vivo便確立了涵蓋影像、性能、設計和系統的長賽道研發體系,以前述的影像賽道為例,vivo這些年為其已投入超1000名研發人員;而去年末,vivo推出了自身的技術品牌“藍科技”,將自身研發能力、成果進一步整合。
所謂“藍科技”,包含藍晶芯片技術棧、藍海續航系統、藍心大模型、藍河操作系統和藍圖影像五部分,其中每一部分都立足于用戶最在意、渴望的真實訴求,持續創新。
以藍晶芯片技術棧為例,vivo通過與聯發科深度合作,推出天璣9300旗艦芯片,以藍晶芯片技術棧為核心,與自研的6nm制程影像芯片V3實現雙芯協同,大幅提升性能與影像能力;藍心大模型則聚焦當下最火熱的AI賽道,通過包含十億、百億和千億參數量級的五款自研模型,全面覆蓋用戶核心場景。
因此,“藍科技”既是vivo基于用戶導向展開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也是其經營哲學的直觀呈現。
注重“用戶Happy”的同時,vivo亦沒有忘卻同產業鏈企業展開合作,推動技術創新與普及。
據悉,有25%的企業已經與vivo攜手走過了十年以上的歲月,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超過十年的合作伙伴多達100%。這意味著,vivo的合作不只是商業利益的交換,而是一種源于利他之心的共生共榮,實現穩健經營。
管理大師彼得·徳魯克曾說過,企業真正的使命不是“賺取利潤”,而是“創造客戶”,即創造客戶所要的價值。而在智能手機重回上行周期的當下,信奉“四個Happy”文化的vivo,以不再將視角放在價值索取層面,而是更關注更為廣泛的價值創造,真正實現了從“取”到“予”的轉變。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