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公眾投資理財?shù)男枨蠛颓乐鸩蕉嘣C鎸映霾桓F的投資理財產(chǎn)品,廣大金融消費者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學會辨別非法集資,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通過正規(guī)渠道理性開展投資理財活動。
基本案情
2019年,高某等人利用境外服務器設立“通證銀行”投資平臺,對外宣稱可存儲主流“虛擬貨幣”理財,承諾隨存隨取,不設鎖倉,以日息千分之一至千分之八的高額回報等靜態(tài)收益模式向公眾吸收比特幣、以太坊等虛擬貨幣。同年6月,該平臺虛擬貨幣無法提取。此后,該平臺關閉,無法登錄。被告人林某等人以“通證銀行”平臺為依托,以投資該平臺可持幣生息、推薦投資人可獲得返利等高額回報為誘餌,在多地召開推介會、宣講會等方式進行宣傳,并通過微信推廣,誘導社會公眾將虛擬貨幣存入“通證銀行”。截至案發(fā),共吸收59人虛擬貨幣價值達人民幣1500萬元以上。
被告人林某未經(jīng)有關部門依法批準,以投資虛擬貨幣為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擾亂金融秩序,數(shù)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經(jīng)法院審理,被告人林某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15萬元。
風險提示
投資過程中,投資者要考察企業(yè)或個人真實的資產(chǎn)、運營狀況,分析其承諾的收益是否合理,不要被“耀眼的招牌、誘人的項目、高額的收益”等表象所迷惑而盲目投資。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非法金融活動更是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投資首要考慮資金安全,不要受高息誘惑,避免“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非法集資套路縱然花樣百出,其實都跳不出“違反國家金融管理規(guī)定”“公開宣傳”“許諾還本付息”等明顯特征。在此提醒廣大社會公眾:拒絕高額利誘,遠離非法集資,守住錢袋子,護好幸福家!
重慶經(jīng)貿(mào)職業(yè)學院
來源丨重慶金融安全衛(wèi)士
編輯丨譚 楝
審核丨陳柳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