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立本
一劍定江山,香港奧運選手江旻憓在巴黎奧運的擊劍比賽中,最后逆轉勝,以巧妙一擊,奪得劍后桂冠,掀起了香港人在夏日里的熱潮,發現這位童年移民加拿大,后來回流香港、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也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法律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博士的香港學霸,最能代表香港精神,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終于可以反敗為勝,取得最后的勝利。
同樣的,另外一位被譽為香港劍王的張家朗,也挾上屆東京奧運的余威,在這次巴黎奧運蟬聯金牌。這都展現香港的體壇力量,可以在男女劍門封神,譽滿全球。
這其實都是“一國兩制”的金牌,展示香港的民間中華力量,可以與神州大地的發展互補,相輔相成,花開并蒂。由于中國體壇是“舉國體制”,由政府的力量來統籌策劃,窮全國之力來推動。但香港是“一國兩制”,體壇的精英由民間主導,重視市場機制,不依靠政府的力量。
在全球的范圍來觀察,這都是獨特的制度優勢,兼備公有制和私有制之長,而無兩者之弊,因而在世界的體育競逐中,中國是獨特的生態體系,既有計劃經濟的長期規劃,又有市場經濟的短期效益。而香港本屆奧運,迄今奪得兩個金牌,都顯示制度的特色。
這也是香港在經濟轉型期之際的突破,發現“一國兩制”的優勢,奧運金牌的效應成為最新的啟示錄,如何發展香港的特色,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發揮兩制的特色。
江旻憓的成功,其實就是民間體育愛好者的努力,她在父母的悉心安排下,從十一歲開始練西洋劍,沉醉其間,十三歲時已經越級取得2007年年全國少年錦標賽U17組冠軍。甚至不顧母親的反對,放棄了芭蕾舞的學習,專心練劍。她在大學后還禪修禮佛,抄經定心,更成為全素食者,她的長處就是心無旁騖,專心致志。這次在巴黎奧運比賽,她對上法國選手,開始時大幅落后,但她發揮學佛的平常心,處變不驚,最后追到加時,終于一劍擊潰防線,逆轉勝。多少香港人現場觀看直播,都熱淚盈眶,認為這展示了香港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獲得七百萬市民的共鳴。
香港民間的努力拼搏精神,也是企業界的標簽。在中國的民間企業中,每一個地域都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家出現,如貴州出生的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祖籍福建閩南的字節跳動創辦人張一鳴、來自潮汕的香港首富李嘉誠和騰訊創辦人馬化騰等,開始時都很有地域色彩,但他們的成功卻是靠五湖四海,不分畛域。寧波幫也是如此,邵逸夫在電影行業雄霸一方,除了身邊出生于上海的方逸華以外,也是靠大江南北的人才。
國企與民企的兩條腿走路,缺一不可。沒有國企在基建的投資與長期規劃,今天中國就沒有八縱八橫、長逾四萬多公里的高鐵傲視全球,也沒有全球最長的高速公路系統和橋梁與隧道系統。這都是國企與計劃經濟的成就。但如果沒有民企,中國就不可能出現華為、小米、騰訊、阿里、字節跳動、比亞迪等創新經濟的力量,也不可能有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電子移動支付,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也提升了中國的國家競爭力。
香港的民間體育運動精英和香港民間企業家都是愛國愛港,敢于拼搏,心系故園,在國際的舞臺上,表現亮麗,展現民間中華的傳奇,勇奪“一國兩制”的金牌。從江旻憓、張家朗到當年的包玉剛、邵逸夫、曹光彪等,都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先鋒,他們立足香港,擁抱國際,改變自身的命運,也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于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