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談藝》連載 82
江南達者 童山雷
本人談藝系列長帖之散論部分,此公眾號每期視情形依次發布數則。此組文字得自本世紀二十年代初期。
二十余年間陸續寫得,故爾篇幅相對較長。
(承前)
如若邵文可代表藝術體制或所謂主流意見,那么這已是對吳相當溫和甚至公允的評價。節點在于:倘吳無海外歷史及適時背景,是否還會有此一說?當然假定已沒意義,事實畢竟就這樣了。不過客觀而論,就算吳作、吳論不夠完善,但其對當代中國繪畫(不特中國畫)的作用,顯然終是大大強過同期兼長繪與文的名家范某,黃某,連同近年來畫作拍賣風頭還蓋過他的那位崔某的…
轉帖《邵大箴:為什么吳冠中在當代引起那么多爭議?》
首重為人,大節不虧,特立獨行。操持正業得以躺平肉身,余力放逸于藝文,乃不妨有似天馬行空、至少游戲囂塵…若此,值。
轉帖《林語堂:人,不要取媚于世》
反觀當年,似能發現點什么。將胡、魯、林同列為彼時中國思想文化之三坐標,有點意思。
另,林認為中國文人需要學習西人怎樣寫文章,亦稱識見。
轉帖《譯者||是一群太太女士們在林語堂耳邊不斷嘮叨,要他寫中國人、中國文化的書》
了解一下當代“先鋒藝術家”所致力者。以理性與堅韌挑戰人的耐心,并以近乎詭辯之玄說闡釋實存世間的無謂乃至無聊。你沒法說這活兒“無意義”,因為人世的威權幾乎一致承認它了。但,你真會由衷地喜愛它嗎?
轉帖《張培力:一個感性的理性主義者》
齊畫山水,生澀笨拙至極反致別開生面令人眼目一新。吾自來嘗聞“恪守正途”者對其鄙罵而“心野”之士對其推崇備至。由是可見,凡事果逾世俗閾界,則哪得所謂“共賞”之說焉。而客觀以論,其猶能令人服氣,并不真以“妄為”視之,畢竟還在其整體感覺之高、大、上與具體筆法甚或“手感”之“夠味兒”。此論是與不是,也全在讀者諸君自行判識了。呵呵。
轉帖《齊白石的這些畫,可消夏!》
故人轉此文與咱。覺文中觀念或得失稍具普遍意義,故略加小按而“公轉”之。
新文化學者連同作家,越至當代,舊學根基多越稍嫌薄弱,易理解。
即使近代其根基深厚如王國維,亦主要長于研究詞學而相對短于原創。
古人本身,也只盡量遵循詞譜而偶有失平仄或其它離韻格處。所謂“不以辭害意”。但那定非常態,也不至涉太大問題。
今網絡詞牌“格律檢測”挺嚴,但也得人本身真懂其道后才可運用得當。因其只能死守“合格”而并不能真正判別優劣。另,其實平仄事不過也就一“死知識”,凡稍具鉆研精神之人,用用功,也都可以過關的。竊以為,詞創作之高難,更主要還在于才情思緒及特殊之遣辭造語方面。當然對作者襟懷識見之類的要求,自不消說了…內中精義,還需“文心判別”。
總之,本文作者觀念,究其實,畢竟略嫌“膠柱鼓瑟”了一點兒。現今有興于此道之人,似此,也非止一二。
轉帖《民國的大師們不善填詞,王國維、梁實秋、梁啟超也在平仄上出錯》
漂亮,終歸亦是美的一類。如這光影迷離、飄逸瀟灑、鮮妍靚麗之作,雖說內在品次不是頂尖的,但畢竟怡人心目,由此不能不承認與嘆服它的——漂亮!
轉帖《輕盈、流暢、輕快!他才是真正的筆觸大師!》(俄·戈爾比科夫)
·讀《劍南詩稿》隨感·
今世托科技之便,自幼心儀的一些古賢全集,皆能于電腦、甚至手機內儲存且隨意觀玩。前一時段,凌晨早醒,每率性翻閱《劍南詩稿》。舊嘗聞人評說,其上萬之數,佳者不過百余;茲亦固然帶有評議者自詡“眼光”之因素,而吾輩向來也便姑且聽之。今另有所感:詩人之篋亦如畫者之篋然,內中極佳者,確實僅百分之一二,但所余相當部分,仍多是相當不錯、至少是各具其可取之處的。其既出自本真性情品味人生并有感而發,兼是修養技藝雙至,故爾說實在話,就算是糙或謬,一般也都不至于便到了哪里去。只這獨發深心之感,自出己口之言,以與其他任何別人徹底區別開來,最是緊要。倘其所抒之情、所發之聲都不過與人大同小異,則這存在價值,是真得大打折扣矣。又還有一說法,初聽似覺有理,道是或不必寫恁多,精益求精便好。——言下之意,仿佛未寫之前,便已預知孰者可廣傳于世,孰者只能靜存篋中似的。卻不道是就算“精益求精”,先沒個雛形,所“求”,更又從何說起。是以其謬焉堪細駁……說到底,看來還也就這“實存情形”最好,也最是合理:如放翁也,有感勿失,盡量形諸文字、得成詩篇;而后歷史“大浪淘沙”,篩選出其中精妙且合眾口之味的篇什任其流播,余下仍“定格”于彼,似深山大澤,以供如吾輩優游其內,汲取營養,或拓寬視野與增長見識。不知此說人以為然否?
另附:轉觀評議放翁篋內“佳作百僅其一”者,自身極好大言,出語每掉書袋而擲地有聲,所欠缺的,卻恰恰便正是若放翁般“于細微處見真性情”之平實寫作意態。
且聽論藝之異議,或曰反調。異、反本身理當允許存在,但須得自圓其說甚至無懈可擊。更關鍵者:抨擊人家,自己手下之物,其力道方遠勝過口中者。董之言,尤其董之作果是如何,相信知者固知…四平八穩恪守正途之士,或果真往往如此。呵呵。
轉帖《董壽平 | 齊白石害人不淺》
畫風不論寫實抽象,技藝休管生澀圓熟,題材亦無關平和險異,關鍵須是趣味純正與否。此類佳作也,見而即感舒坦,細品之,越覺心曠神怡。今世畫術看似了得者難以數計,唯吾目觀之稍逾片時,則頓覺滿心不自在…倒不知彼等與茲對照,其相形見絀之意,更有幾人與吾同感?
轉帖《太會畫了.....沉湎于薩金特的魅力》
清初二石,人多提石濤而冷落石谿。蓋因其藝太過凌厲詭異,逼人心目。實則靜觀,猶真是頗有看頭或曰看點的。當時四大畫僧,對應正統之畫壇四王,其藝趣味、風骨,何啻天差地別!人生體驗各異,心態不同,自然這筆下便有若云泥。畫藝乃最重個性之事;凡果能獨樹一幟,便臻上乘,而遠庸常之輩也。倘似今之所謂“大市貨”之類玩意兒,更有甚價值?斯事,觀者不可不識。
轉帖《髡殘:婆娑世界,紛亂紅塵,此生多勉強,此生多寒涼》
趙孟頫畫,以古中國畫標準視之,品位當屬相當高妙者,唯其書名太盛,乃至被抑而人多不識。其妻管氏,亦彼時名至實歸之才女也,書、畫皆可觀。然趙某文墨之人,于尚武鄙文虐華之元蒙治下,以前朝王室后嗣身份,竟仕至公爵,殊可異之。或此正為后世漢人士大夫格外蔑視、連其字里行間皆能讀出“媚意”之緣由也。吾輩素來不以此論彼,覺其書,不過在二王“正傳”體勢下,略趨溫婉蘊藉罷了。再說,倘以書風論作者“立身之品”,那么其后亦為“貳臣”之大草書家王鐸,字兒寫得天馬行空、不可一世,又當作何解說?
轉帖《天造地設的才子佳人,聲名傳播七百余年!》
僅就色光感及對色調之把控言,莫奈、波納爾后,罕有其匹。繪畫構成因素眾多,無論中西畫者,擅其一二,出穎于眾,斯藝即得成立。
附:當代一位俄國畫家作品,未署譯名。可怪此公眾號(“藝術道”)發布點這樣的,竟被斥為“低俗”,不許轉發。不得已,乃截圖轉載予評。
·精研藝術,細品人生·
·見悖于當世,遂求諸永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