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據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6月份的消費數據突發斷崖式下跌,跌幅接近慘烈的10%。以上海為例,6月的消費數據如下:
本月-9.4%,但上半年總體是-2.3%。說明本月相比上半年的平均水平,斷崖式下落了。并且,這種現象并非上海獨有,北京廣州的消費數據,同樣也出現了大幅下跌。這是局面要失控了嗎?
但如果我們看全國的消費數據,6月份依然是上漲2%。
所以,從上述數據,我們發現6月的數據遭遇了兩個異常。
第一,為何全國數據微漲而北上廣數據大跌。
第二,為何6月數據相比上半年平均水平大跌。
這種異常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我們的老粉都知道,我們始終通過跟蹤和分析最新的數據,來做出我們的獨立決策。
就比如在去年2月份,我在公眾號發文,在京滬房價最高點提示大家京滬樓市已見頂需減持房產(點擊:)。在去年8月認房不認貸新政落地前告知大家京滬即將在新政落地后展開新一輪下跌(點擊:)。
這些判斷,和當時市場的主流判斷都是相反的。
而主流輿論和判斷之所以經常是反指,則是因為,在投資市場,所謂的價值投資,就是用來欺騙韭菜的。
因為在商品交易市場,一筆交易可以雙贏。但在投資的二級市場,一贏必定對應著一輸。所以,引導散戶做出錯誤決策的主流輿論,對于散戶的對手盤是有利的。在部分情況下甚至有可能是他們故意引導的。
而6月北上廣的消費數據斷崖,則是另一種可能會引導散戶做出錯誤決策的情況。就是你看到的數據,都是對的,都是官方發布的;但其數據的來由,其實是有著隱藏的原因,但如果你不知道或是忽視了,那么你做出的判斷,就可能是錯的。
甚至一些自媒體也喜歡搞那個大新聞,拿大跌出來說事,就會更加加深你的錯誤判斷。
下面我們以上海為例,來拆解一下6月數據大跌的原因,并借此告訴你,獨立決策應該怎么做。
我們先要找到上海消費數據的正常增長是多少,由于去年一二月份還在咳嗽期間,所以我們去除一二月份的數據,只看3~6月的消費數據同比。
今年是6042.22億,去年是6311.76,同比是-4.2%。
那么我們可以把-4.2%作為一個基準,再去觀察和對比每個月的同比數據,3到6月分別是-3.5%,-5.5%,1.6%,-9.4%。
我們可以看到,3月和4月數據都正常,偏離基準值都只有1%左右。而5月和6月都出現了異常。
5月向上偏離5%+,6月向下偏離5%+。
那么我們可以大膽設想,肯定是有一個特別的原因,導致6月的數據被挪到了5月,于是5月數值偏高,6月數值偏低。
那會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6月的消費挪到了5月呢?由于線下消費基本都是穩定的,那么,造成消費數據擾動最大的可能性就只能來自線上。
那么,在上海的消費總額里,線上占比大致是多少?我們百度下可以搜到下述官方的報道(引述自商務部數據)。
一季度,上海消費總額是4614.35億,線上3614.5億,線上消費占比78.3%。
線上占比近8成,也就是說,我們基本可以判斷,五六月的線上消費數據差異,可以決定上海五六月總體消費數據的差異。
然后我們看全國數據(非上海數據,因為上海的線上消費數據沒公布),線上每月的消費額。
注意上圖中的兩個紅框,分別選取了去年和今年五六月份的消費數字。
我們可以發現,去年5月是1.2萬億+,6月是1.4萬億+,6月明顯放大。而今年5月和6月都是1.3萬億+,分布的比較平均。
那么從全國的線上消費數據看,5月就是同比增長,6月就是同比下跌。下圖是今年5月和6月的全國線上消費同比漲跌數據,和上海消費總額的同比漲跌呈現一樣的規律(5月偏高,6月偏低)
也就是說,在線上消費占比近8成的上海,線上交易的變化,導致了上海5月和6月同比數據的異常。
那么,如果我們追問,為什么去年6月線上消費有突發的波峰,今年則表現平均呢?
答案就是618政策的變化。
因為今年淘寶京東的預售制都取消了,所以去年集中在6月的消費,今年被平均分配在5月和6月了。
然后,我們再看上海的消費數據,發現今年5月和6月都是1500億+,而去年則是5月1500億+,6月1600億+。和全國線上消費的分布基本吻合。這個也能從側面印證這個觀點。
最后,剩下還有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只有北上廣的消費數據在6月大跌,全國卻又很穩定呢?
這是因為,越發達的城市,線上交易占比就越高。而從全國平均的消費數據看,線上占比只有30%左右。
北上廣等發達城市線上交易占比60%~80%,而全國平均30%,說明三四線城市的線上消費占比只有10%~20%,甚至更低(這也說明了專注下沉市場的拼夕夕還有增長空間)。
綜上,我們回答了文章開頭提出的兩個問題。
第一,為何全國數據微漲而北上廣數據大跌。
因為今年京東淘寶取消預售制,導致去年集中在6月的消費,部分提前到5月完成,而北上廣線上消費占比很高,導致消費總額出現了5月漲,6月跌的異常現象。
第二,為何6月數據相比上半年整體大跌。
因為去年線上消費因618活動,集中在6月,導致去年6月數據偏高,而線上占比近80%的上海,在今年京東淘寶預售制取消的情況下,6月數據變得正常,于是就出現了同比數據大跌。
所以這個大跌,只是一時的擾動,不能作為經濟變差的拐點看待。也無需有局面失控的恐懼。
根據上述的邏輯推理,我們還可以對未來的消費數據做出預判。
比如7月的上海消費數據。應為基準的-4%左右(-3%~-5%)。在沒有特殊理由的情況下,數據高于-2%,可視為經濟好轉,數據低于-6%,可視為經濟惡化。
好了,分析到這里,上海消費數據大跌的原因。我們都解釋完了。最后我們想問的是,這種分析方法,到底有什么用?
單就6月數據本身來說,用處并不大,僅僅只是排除了6月經濟突發變壞的可能性。在知識星球也有人提問時問到了上海6月消費數據大跌的問題,我也只是輕描淡寫說是可以忽略,因為全國數據沒問題。
但數據分析本身,是一個方法論。有了這一套方法,我們就可以在做出任何投資決策的時候,通過數據來獨立判斷,而不是被各種輿論和自媒體牽著鼻子走。
而我們之所以從2022年底開始至今,對京滬樓市的所有走勢都做到了精準預測,并在去年樓市最高點,眾多持有多套房的粉絲都得以跟隨我在去年進行高位套現。所依賴的,正是我們根據數據獨立決策的這一套方法論。
有的數據突發變化,可以視為拐點,也有的數據突發變化,只是因為特殊原因的擾動。
正因為有這種數據變化背后原因的獨立分析能力,我們才會不受任何輿論觀點的干擾,并作出獨立決策。
后記:
上文我們論述了6月消費數據大跌只是因為618的擾動導致,并且在當下不算景氣的市場,我還關注到幾個數據,就是不少外資,其實是在逆勢擴張的。
比如很多人說今年餐飲很不好做,但麥當勞今年還在擴張,要新增開張1000家店,那么這就說明,在中低端餐飲市場,還是有機會的,至少做過詳盡市場分析的餐飲大佬是這么認為。
再比如萬豪,也表示還要在中國繼續擴張新開酒店。
這些商業判斷,對我們可能都是較為樂觀的消息,也希望能給一些因為遭遇降薪裁員而陷入困境的同學以信心。
接下來的重磅數據,就是我們知識星球每個季度都在跟蹤的,滬深300(A股市值最大的300家公司)在二季度的營收利潤增速情況。
而這份數據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上市公司各家的財報數據都是獨立完成,且有審計公司核驗后發布,盡管有個別公司可能會有造假,但300家公司匯總后,這種造假的誤差就可以縮小到一個可接受的范圍。這份數據由于特別真實,就可以和統計局以及央行發布的其他數據互相驗證。
由于上市公司發布財報的截至日期是8月底,所以我會在9月1日進行統計并發布在知識星球,給大家的投資決策提供依據。知識星球的同學可以關注下。
從疫情后開始的這一輪下行,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但咱們也不必過分悲觀,對于有些炸裂的數據(比如6月的消費大跌),還是要分析其背后的成因。
當然,我個人也會持續關注各種各樣的數據趨勢,來幫大家找到這一輪經濟觸底反彈的拐點,幫想要買房的同學找到那個最佳的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