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潔四川”網站公開發布了一起某地鄉鎮衛生院的“窩案”典型。
這家衛生院的院長姓王,他不同于一般的腐敗分子,他不吃獨食,而是有著“有錢大家一起拿”的“好領導”,想方設法帶著全院職工一起掙錢分贓。
案例通報顯示,2020年3月13日,王院長主持組織13名醫護人員齊聚一堂,開了一場秘密“分贓大會”,一筆13.7萬余元的套取資金,被以現金形式分發給了眾人。
據組織查實,2017年至2022年期間,王院長安排衛生院相關人員,通過虛列租車費、房屋租賃費、村醫培訓費、健康體檢服務費、臨聘人員工資等數十種不同名義的費用,共套取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139萬余元。
其中,101萬余元被以“福利費”等名義分發給職工,其余的38萬余元,則用來設立“小金庫”,用于聚餐、集體旅游、KTV消費、購買土特產等。
對于王院長,網上褒貶不一,有人說這是帶壞單位風氣,不僅自己腐敗,還用腐敗拉攏人心,最終導致全單位12人被立案調查。但也有人說,這樣的領導真不錯,還知道給下屬謀福利,比那些表面主義背后生意的家伙強多了。
在這里,筆者想問下大家,假如你在單位里遇到這樣的領導,會怎么辦?這是一道很拷問人性的題目,一邊是制度紀律的約束,一邊是唾手可得的利益。
第一種做法,喜聞樂見。對很多人來說,套錢分錢活動是領導組織主持的,自己不用干什么,只要不亂說就有錢拿,何樂而不為?時間長了之后,不僅每次分錢都開心收下,還開始在領導的違法活動中當起經辦人和馬前卒,自己也琢磨起了套錢事業。
文章開頭曝光的那個衛生院,不少醫護人員在王院長的潛移默化下,心思就從治病救人上,轉到了如何“掙”更多的錢。
第二種做法,有則安之。這估計是大多數人的心理狀態和做法。有錢分就拿,沒錢分也不惦記。與第一種做法不同,這類人不會參與到領導的套錢分錢事業里,出事也不用負什么責任。
第三種做法,拒之門外。這應該是少數人的做法。對于領導的套錢分錢,有著明確的拒絕態度,但也不會去舉報。
第四種做法,堅決斗爭。這是極少數人才會有的做法。就像清華畢業生馬翔宇那樣,看不慣領導的做法和行為,不僅自己拒絕同流合污,還會去舉報,堅決同腐敗行為作斗爭。
對于筆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及四種答案,大家會選哪一種做法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