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在其一生中,對人才的選拔與任用給予了極高的重視。他不僅在辨識、運用人才以及社交方面擁有獨特的見解,同時也在實踐中有著出色的表現。盡管他也有過如馬謖這樣的失誤,但他的團隊中更多的是如司馬徽、崔州平、石廣元、徐庶等出類拔萃的人才。
在識人之道上,諸葛亮在《知人》一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識人七法”,即從志向、應變能力、見識、勇氣、性格、廉潔、誠信七個維度去全面評估人才。同時,他也總結出五種人,他稱之為“五忌”,強調對這些人應保持距離,不宜深交。
一、拉幫結派,詆毀賢能
這是指那些喜歡建立小團體以謀取私利,而無視整體利益的人。諸葛亮把這種人列為五忌之首,是因為他曾在這方面遭受過挫折。在他忙于第四次北伐時,就遭遇了李嚴因私誤公的事件,讓他深刻認識到這種人的危害。他們為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不惜損害集體和國家的利益,因此諸葛亮認為這種人最不可結交。
二、搬弄是非,動搖人心
這種人喜歡散布流言蜚語,傳播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在蜀漢歷史中,彭羕就是這樣一個例子,他因對劉備的安排不滿,而試圖挑撥馬超反叛。這種行為極具破壞性,因此諸葛亮將此類人列為五忌之一。
三、奢華炫耀,標新立異
這是指那些穿著奢華、行為舉止刻意與眾不同的人。諸葛亮認為,一個人的穿著和行為反映了其內在素質和追求。在資源有限的蜀漢時期,過分追求奢華是不合時宜的,因此他將此類人視為五忌之一。
四、夸大其詞,妖言惑眾
這種人利用神秘主義、鬼神之說等手段來擾亂社會秩序。他們借助虛假信息或迷信思想來迷惑大眾,對社會穩定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諸葛亮將這種人列為五忌之一。
五、背信棄義,暗通敵人
這是指那些忘記自己的根源和立場,轉而投靠敵人的人。在三國時期,糜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作為蜀漢的元老重臣,卻在關鍵時刻背叛蜀漢投降東吳,給蜀漢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諸葛亮認為這種人的背叛行為嚴重違背了忠孝仁義的原則,因此將其列為五忌之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