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qū)的1+3都飛速地給出了錄取結果。
果然不出所料,在大部分區(qū)里,這個項目都從“給中等生多一個選擇”變成了“給學校多一次選拔”。
參加的家長們眾說紛紜:
有人質(zhì)疑結果出來的太快,“上午考完,下午就出了錄取名單”,有人不在乎結果,參加一下就當給孩子拉練了,也有人憤憤不平,覺得自己的娃被分母了。
雖說這是可以預料的結果,尤其是在今年的中考更加兇險的情況下,除了初二下能直升的娃,1+3是一個很理想的選擇了,最顯眼的是海淀,學校多,層次多,還有跳板。
即便如此,我還是有點不明白,這個結果我們都能料到,難道官方不能嗎?那為啥還會制定這個政策呢?
我琢磨著,還是和均衡有關。海淀雖然是雞娃宇宙中心,但教學資源一直以兩級分化著稱,各郊區(qū)更是因為種種原因留不住本區(qū)的好學生。
現(xiàn)在有了1+3,看在能夠避開中考浪費時間的弊端、多學一年高中的面子上,很多人就不會再浪費半年乃至一年的時間去拼一個略好一點的高中校,而是選擇或者留在本校1+3,或者去考比本校好一點的1+3。
這在中考的不確定性隨著人數(shù)增長而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是一個合情合理的選擇。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1+3在西城幾乎等于沒有開展,僅有的3所學校都是所謂的“差校”,因為西城已經(jīng)很均衡了,現(xiàn)在實施1+3可能會破壞均衡。
當然,這也不代表西城后續(xù)不會增加1+3項目。就像下棋一樣,讓你先走兩步唄。一切皆有可能。
1+3雖然是初中的教改項目,但是其影響卻不單是在初升高,還會影響小升初。
今年的“陽光招生行動”讓很多家長多年的苦心經(jīng)營毀于一旦(雖然后來撈了很多,但也有很多沒被撈的)。
這給下一屆家長們帶來的影響就是,覺得小升初點招可能走不通了,與小升初離的最近的節(jié)點就是發(fā)生在初二的集團校內(nèi)部選拔和1+3。
牛校牛娃可以緊盯本校的直升政策,普校牛娃本來沒有通路去更好的學校,現(xiàn)在有1+3了,雖然對考外校有限制,但是只要你足夠優(yōu)秀,限制就不是給你設的。
今年是1+3擴大規(guī)模的第一年,按照減少中考人數(shù)、增加多種入學方式這個政策導向,后續(xù)1+3是否還會擴大規(guī)模呢?可能要看官方對今年1+3情況的評估。
這對低年級的家長來說,最大的好處就是,如果孩子晚熟,或者不擅長學奧數(shù),那么他可以踏踏實實直奔初中,以1+3為目標進行學習規(guī)劃。
當然這個過程中也要注意水漲船高的問題,不能完全以今年的情況為準繩,要做更高一點的要求。
一次陽光行動,讓小學高年級的家長們陷入手足無措的狀態(tài),不知道小升初還要不要準備,怎么準備。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經(jīng)濟需要發(fā)展,已有政策表明,會放松對教培行業(yè)的限制。
最近這段時間各家機構都很活躍,推出了各種考試測試,而且不單純是考奧數(shù)了,神測也被頻頻納入其中。為什么?
因為小升初生態(tài)體系在變化。從學校不能出面考試選拔到現(xiàn)在學校可以低調(diào)地組織一些集團校內(nèi)部測試,或者以其他符合政策要求的方式比如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進行公開選拔了。
學校考試,形式多樣,想選智商,就考神測,想看進度,就考奧數(shù),或者二者兼?zhèn)洹1鵁o常勢水無常形,千萬別被眼前看到的東西限制住。
八少素入營家長的反饋是,八中號稱選天牛娃,初試復試確實如此,但是入營之后如果一點都沒有提前學,那是基本沒可能被選上的。
同樣高智商,又多學了很多的孩子對學校來說不是更香嗎?
這是最好的時代,只要你足夠出色,不管是學習還是素質(zhì),都有渠道供你選擇。這也是會越來越好的時代,我們不會再給不同類型不同選擇的娃過分畫界:
你再也不能說藝術生都是學渣了,因為人家群體里出過狀元,被專業(yè)課占去大部分時間還能考700多分。
你再也不能帶有色眼鏡看職業(yè)貫通學校了,有可能你碩士畢業(yè)家里蹲,人家學了技術還進了旱澇保收的單位。
一個時代,能讓不同群體都有希望,有拼搏的動力,那就是好的時代。
希望我們都能抓住時代的機遇,而不只是抱怨時代的擁擠。
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