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吳艷妮從北京出發前往巴黎,備戰奧運會女子100米欄比賽。
出發當天,媽媽熊艷鼓勵女兒——“加油,突破自己”
吳艷妮發布訓練視頻并配文:
希望在巴黎
刮起中國強勁的風
網友紛紛為吳艷妮
送上期待與祝福:
“希望全力以赴,為國爭光”
“把中國精神帶向全世界”
吳艷妮最近上熱搜了,因為一張證件照。
巴黎奧運會官網公布了吳艷妮的證件照,太好看了。
顛覆了我們對運動員的認知,但是,也讓我們對養女兒有更深理解。你看,吳媽媽的照片也是驚艷啊,愿天下母女都可以一起美美噠。
1
按著孩子的天生特質
來欣賞她,接納她
養育她,激勵她
1997年,吳艷妮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
天賦高的孩子,很難帶。
從小,就比一般孩子精力旺盛、活潑好動、闖禍惹事太太太太太多了。
母親帶她學鋼琴、古箏,她把鋼琴的踏板、古箏的琴弦都玩壞了。母親給她試了多個興趣班,只有舞蹈堅持了下來,只因為跳舞可以動。
上學后,愛動的吳艷妮,最不喜歡的就是老老實實坐在教室里上課。
這是“差生”的前奏啊。
如果看孩子的表現being,會失望。
但是,智慧的父母會未雨綢繆——
在孩子的自信心被應試教育摧殘之前,先找到孩子受造的奇妙之處,找到她的天賦being,不斷進行培植。從小,無論吳艷妮做什么自己喜歡的事,母親都會夸:“我女兒真棒。”
吳媽媽是運動員,她不希望女兒走運動員的路。但她還是漸漸尊重了女兒的天賦——天賦,是不需要努力,孩子也比同齡人好太多的地方。
只要參加運動會,她隨隨便便都是第一名。
在2009年的資中縣運會上,吳艷妮玩耍一般獲得了100米冠軍,被資中縣體校教練周幼君相中。
盡管不舍,母親還是尊重女兒的選擇,同意她去試一試,吳艷妮很快展現出異于常人的運動天賦,在2010年嶄露頭角,連續在全省比賽中獲得冠軍。
愛玩愛美的吳艷妮,對于跨欄只是覺得好玩,找借口拖延訓練更是常事,為此沒少被教練批評教育。
全家人對她的教育,是鼓勵,鼓勵,繼續鼓勵。
一方面有教練嚴格要求,一方面又家人釋壓兜底,幸運的吳艷妮活得生命飛揚、她從不掩飾自己的夢想:我們女子跨欄可以走向世界,走向最高領獎臺。
2
教孩子面對
生命的傷痛與失敗
化悲傷為力量、美、勇氣
2014年,吳艷妮17歲。最疼她的外公離開,吳艷妮仿佛一夜間長大了。
吳媽媽帶領女兒走出悲痛,讓她知道緬懷的方式,可以是拿到讓外公驕傲的成績。
2015年全國青運會,吳艷妮拿下人生中的第一個全國冠軍。
2021年,吳艷妮遇到訓練上的瓶頸。
吳媽媽向女兒提出了一個建議:回想一下你曾經熱愛跳舞的時光,每當站上舞臺,你的眼中總是充滿了自信,試著把賽道想象成那個舞臺,在賽場上充分釋放自己。
媽媽愛美,愛打扮。
女兒也是這樣。
她建議吳艷妮每次比賽都要化妝+做頭發。
媽媽說,美麗的形象有助于提升她的自信心。她甚至支持女兒去切了雙眼皮。
很多人都覺得運動員應樸素,接受不了吳艷妮化妝后的樣子。
但她很有“被人討厭”的勇氣,她說:“我化了妝后,感覺自己美美的。無論輸贏,如果輸了,我也是美美的,但如果贏了,那就是漂亮的勝利。”
更專業化的訓練,更殘酷。
每當吳艷妮沮喪時,母親都鼓勵她:“女孩一定要有自信,自信的女生最美。”
在充滿愛的滋養下成長,盡管一直在遭到非議,她都自信滿滿地去應對。
雅億特別羨慕吳母女的親密關系。
難過、開心,都會傾述分享,得到百分之一百的支持。
多少青少年在高壓的學習競爭環境中,對父母關閉了心門。
但吳艷妮直到今天都覺得,母親是她的閨蜜、老師、心理輔導師、人生規劃師……
這不容易啊。
一個優秀女兒的背后,站著一個不焦慮、懂得給孩子釋壓、非常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智慧母親。
有沒有發現?
隨著吳艷妮的愛打扮,臭美,并且網上被人非議,吳媽媽也變得越來越愛打扮,每一次出鏡都越來越年輕。
這就是共情的力量——我用實際行動與女兒站在一起,做一樣的事情,這就是愛。
3
鼓勵孩子的夢想
也接受孩子的平凡
想拿奧運冠軍,先打敗世界上一千五百萬個同樣訓練刻苦的人,在正式比賽時,還有各種意外與傷痛。
披星戴月,戰痕累累。
體育運動背后的悲壯和艱辛,是我們所看不見的。
有數據顯示過,運動員往往壽命短、易猝死。
身為運動員的吳媽媽為什么不希望女兒走體育的路,因為她清楚:絕大多數運動員,是在遺憾與傷痛中,度過余生的。
她看清楚了,還鼓勵女兒去做,這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那種力量了。
由于傷病等原因,女兒曾遺憾錯過2018年亞運會、2021年世錦賽。2021年全運會上,本來十拿九穩的冠軍又擦肩而過,今年的亞運會又與銀牌失之交臂。
很多人嘲笑她,光打扮,出不了成績。
有人說她比賽化妝,是想當網紅。
有人將文身與“不正經”聯系到一起。
對此,吳艷妮的回答鏗鏘有力:
“我不需要別人懂我,只需要站在賽場上就已經成功了。”
“我做不到所有人都喜歡,所以我做好我自己就行了。”
這種篤定與自信,就是女孩被真正富養的結果。
吳媽媽一直灌輸她:你做好自己,你的人生從不需要被成敗來定義。
媽媽說:你化妝打扮是因為享受比賽的過程,你要播撒美。
你如果要到三十多歲才為國摘金,那也很好。
哪怕你實現不了,只要你認真地去對待每一場比賽,在每一個重要時刻展示自己最好的形象,那你就已經贏了,媽媽為你驕傲。
這個理念,太好了。
這段時間,雅億一直在看奧運會。
我真心希望,大家會對奧運健兒的態度可以更加包容,允許他們做自己,允許全紅嬋喜歡黃毛,允許莎莎失敗……這些運動員都還是孩子啊。
她們當然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美,可以不被言論所擾全情投入體育中,可以有獨屬于自己的招牌動作與美睫美甲。
魯迅曾在雜文《最先與最后》中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在今天,100米欄正式開始。
無論吳艷妮成績如何,我都與青春期的孩子一起關注她,搖旗吶喊。
我引導孩子:不要把成功想得太偉大,也不要把失敗想得太可怕。
你盡力了,奮斗過,有自己的小出路、小幸福、小確信、小圈子,沒有大富大貴,卻有平平安安,沒有驚心動魄,卻有踏實心安。
教孩子坦然面對失敗與平凡。
過不怎么成功,卻絕不悲催的人生。
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運氣的偏差、就業的落差,與成功一次次失之交臂,雅億都學習魯迅先生的理念——鼓勵我的孩子們成為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
鼓勵我自己與我的讀者們成為,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
即使我們深愛的孩子成不了冠軍、畫家、音樂家,卻也可以有所愛好、有所消遣。長大了仍可以畫幾筆,唱幾首,去打一場業余賽,自娛自樂,這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