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潔寶們,這些天有沒有熬夜看奧運會比賽呢?小潔可是被巴黎奧運硬控了好幾天,連著好幾天熬夜追比賽
。
不得不說,女性力量在這屆奧運會賽場上的無數個瞬間得到了具象化展示。
中國代表隊在巴黎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來自2006年出生的女孩黃雨婷和搭檔盛李豪。關于黃雨婷的標簽,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阿條姐”,因為她有個可愛的網名“A阿條本條”。其實“阿條姐”還不到18歲,只是在高中的暑假來參加一場比賽。巴黎只是她的起點。
同樣初出茅廬的還有自由式小輪車冠軍鄧雅文。7月最后一天,她以一套連貫性極佳的難度動作拿下92.60分,戴著祥云簪登上冠軍領獎臺。要知道,2017年自由式小輪車才剛在中國起步;三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中國甚至沒有參賽資格。從0到冠軍,18歲的鄧雅文走了7年。
還有創造歷史的鄭欽文,在網球女子單打決賽中,擊敗了克羅地亞選手摘掉金牌,這是中國奧運史上首枚網球女單金牌,也是奧運網球項目第一個獲得單打冠軍的亞洲人。除了過硬的實力,鄭欽文比賽中所展現的力量、自信力、生命力,感染了很多人。在賽后的采訪中,鄭欽文表示:“還可以為我的國家再打3小時”。
當然不止這些金牌得主,還有其他女性運動員拼搏的身影,同樣無比耀眼。
楊思琪,中國沖浪隊的15歲小將,出身四川大涼山,8歲訓練前甚至從沒看過海,從大山走向海浪的她,最開始并未引起大家的注意。沖浪對于我們國內還是一個過于小眾的比賽類目,連中國沖浪隊都是2018年成立的,這屆奧運會也是我們中國沖浪隊第一次參加。可小小的她,面對大溪地的巨浪,卻表現得異常勇敢無畏
自由式小輪車女子公園決賽中孫佳琪在比賽中過程中出現了摔倒,大多數參賽人員摔落后,往往不會繼續,但孫佳琪沒有。當全世界都在放棄時,只有中國選手在堅持。孫佳琪爬起來迅速的修復了車子,繼續她的比賽。
孫穎莎與61歲的倪夏蓮進行比賽時,所有人都被倪阿姨享受比賽的精神所感染。解說有句話特別動人:這是「世界第一」和「世界唯一」。
雖然不是金牌,但她們同樣值得被看見。
這些閃閃發光的女性運動員,在奧運會上的精彩瞬間不勝枚舉。
然而古代奧運會上,女子運動員被禁止進入體育場和看臺。
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禁止女性參加,現代奧利匹克之父顧拜旦稱:有女性參加的奧運會不切實際、無趣、不美觀、不合適。
1990年的巴黎奧運會,女性第一次出現在奧運會賽場,總共997名運動員,僅有22名女性運動員參賽,參加了網球、帆船、馬術和高爾夫等項目。
這些女性運動員是那個時代的先驅,她們的成功加速了體育界和整個社會的進步。也是自那屆奧運會開始,歷屆奧運會的女性運動員開始慢慢變多。
到如今,本屆巴黎奧運會,男女運動員參賽比例第一次達到1:1。越來越多的女性運動員憑借熱愛和實力,走到了奧運賽場,讓女性力量被越來越多人看見。
從1896年雅典的0%到今日巴黎的50%,這一路足足走了128年。
此刻,小潔想借用鐵人三項的解說詞把女性力量傳遞給每一位女性:
“很多女孩她們的身體是鋼鐵澆筑的,她們的脊骨里被刻進了勇敢,她們的血液里被融進了自由。
你沒有道理去限制女孩子們必須干什么,應該從事什么。她們的生活,她們對于夢想的追逐,應該是百花齊放。
只要你全程看過了這場比賽,你一定能認同,今后形容姑娘們的詞匯,不光是年輕漂亮,還有勇敢,還有自信,還有強健。
自強才是女孩子們最好的盛裝,當他們腳下有風眼里有光,你會覺得全世界都在為她們鼓掌。
在這樣的比賽里,你會發現少女心和騎士精神可以同時存在于一個人身上。這種意義是重大的,因為你不知道世界上哪里某個小女孩正在看著這一幕,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站上這樣的賽場。”
以上,共勉!
7月26日獲獎名單
將郵寄信息在本文中留言即可
- END -
歡迎轉發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