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09篇原創文章 -
說到史蒂芬·金,除了《肖申克的救贖》,你還想到他寫的哪些書?一般讀過寫作方法論書籍的人,都會讀過他的《寫作這回事》。
外界對這本書的評價非常高,影評人羅杰·埃伯特就說,《寫作這回事》是《風格的要素》之后最有洞見和最實用的寫作論。
我用了幾天時間認真讀后才相信這不是給本書戴高帽,它確實配得上與《風格的要素》相提并論,重要的是斯蒂芬·金的行文風格和建議更適合中文寫作。
在這里,我就嘗試著從書中攫取其中三個觀點說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一、不用粉飾詞匯
寫作最糟糕的做法之一是粉飾詞匯,擔心自己用小而短的詞被人輕視,就找大詞來代替。其實準確描述更重要。
作者這句話,是我們在寫作時需注意的,在保證描述準確的前提下用最簡單詞語來表達,并盡量簡短,因為讀者的時間很寶貴。
以前我以為文章越長越好,超過三千字的文章用手機瀏覽時,旁邊顯示的下拉滾動條越小越有成就感,其實是錯的。
用三千多字才能寫清楚一個話題,肯定是有問題的,問題就是濫用修飾詞。比如這句:「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改成「這是一篇好文章」是否也說得通?
說到用詞簡單,基本不用粉飾詞匯的作品有很多,比如李煜的詞,余光中的文章。
我讀過王爍的《有效寫作十三篇》,也講到了簡單寫作的重要性。 在該文導言里,我認為對寫作有直接幫助的是喬治·奧威爾的六條基本規則:
1. 絕不要使用在印刷物里經常看到的隱喻、明喻和其他修辭方法。 2. 如果一個字能說清,不要用兩個字。 3. 但凡一個字能刪掉,一定要刪掉。 4. 只要能用主動語態,絕不要用被動語態。 5. 能用常用詞的時候,不要用外來詞、科學術語和行話。 6. 絕不要用粗俗語言,為此可以打破上面任一規則。
其中第四條在本書中也提到,作者就建議盡量避免用被動語態,「被動語態很無力,很冗長,經常還拐彎抹角。」所以多用主動語態,想清楚要說什么,再簡單說出來就好。
當然,奧威爾這六條規則我們不可能全用到,但知道好標準在這里,再有意識地向它靠近就夠了。
二、讀書與寫作
斯蒂芬·金說的這句話應引起每個寫作者的注意:「我很難相信那些很少閱讀(有的一點書都不讀)竟然也打算寫作,并且期望別人喜歡他們的著作,但我知道確有這種人。」
他說的是讀書對寫作有多重要。 我寫過一個如何寫作的專欄,包括「文章寫不下去怎么辦」這種老調子,本以為不會有人看的。
沒想到引起很多共鳴,還有私信問我沒話題寫時應該怎么辦等問題,每次回復我都提醒要多讀書,因為這條對寫作幫助最大。
其實不一定博覽群書才能寫作,如果把一部經典讀爛,悟性再差也可以提高寫作水平。陸游在 《老學庵筆記》里就說「《文選》爛,秀才半」,可知古人學習寫作的經驗。
大意是說能把《昭明文選》讀爛,也算半個秀才了。一些優秀的作品本身已經告訴我們文章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寫,只有通過熟讀、多讀優秀的作品,達到心領神會的程度,自然學到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再舉一個例子。司馬遷能寫出《史記》,不全是因為飽受宮刑之苦后悲憤寫成的,如果沒有大量閱讀的積累和材料的準備,他再怎么悲憤也寫不出如此高水平的著作。
司馬遷十歲起就師從孔安國學習《尚書》,并在38歲時任太史令時有了閱覽漢朝宮廷所藏的一切圖書、檔案以及各種史料的機會,為寫《史記》做了大量閱讀上的準備。
讀過《史記》的朋友就發現書中很多地方都出現「余讀」,「余嘗讀」,「予觀」,「吾讀」,「太始公讀」等字眼,可見司馬遷閱讀的廣度和深度令人嘆為觀止:
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孔子世家》
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也,即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管晏列傳》
余讀《離騷》、《天問》、《招魂》、《哀郢》,悲其志。——《屈原賈生列傳》
予觀《春秋》、《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五帝本紀》
太史公讀《春秋歷譜諜》,至周厲王,未嘗不廢書而談也。——《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當然,我們和大文豪的勤奮讀書相比差距不小,但不管怎么樣,只要為了寫作而讀書,就算是一個有心的讀書人。
從寫作角度去讀書,吸收書中營養去豐富自己的知識,在把讀寫結合起來,由讀書想到寫作,再從書中借鑒、吸收,并印證寫作知識和技巧。
因為寫作技巧不是憑空產生,而是從寫作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它可以反過來指導寫作,在寫作中加以運用,久而久之寫起文章來就會得心應手了。
三、樂在其中
在讀這本書,史蒂芬·金講了一句話讓我心驚了一下,他說:「如果你不能樂在其中,就不能成器。還是趁早探索其他領域,也許還有更高的天賦等待發掘,樂趣也會更多。」
如果我能在二十歲左右就知道這些,該有多好!也許我現在已經取得更大的成就了。但這只是假設,時間肯定是回不去了。
就像現在二十多歲的人看這本書時也不會留意有這么一句話,即使留意到也不會有所感觸,畢竟類似這樣的句子太多了,以至于干脆視而不見。
我就不一樣,與其說是過于敏感,倒不如說是開始珍視每一個可能改變命運的瞬間,讓我睜大眼睛去看這個世界上正在發生著的一切,盡可能地掃描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不留死角地過當前好力所能及的生活。
就如讀到這樣一句既不是格言又沒有多少生活哲理的話,都會讓我停下來去思考背后隱藏的另一個世界——我目前生活的好與壞都是拜早年的選擇所賜。
多少次回頭看看走過的路,極少有哪一事讓我樂在其中,一切都是為了應對當時的生活和工作,以為努力就得到想要的一切,并不在意自己開不開心,也不曾想換個活法。
可能是不夠自信,也可能是太在意物質生活過得好不好,到頭來得到的也只是不好不壞的生活,卻失去了創造力最強的十年光陰。
那怎么做才不算虛度光陰呢?這個問題就見仁見智了,也有答不上來的,我就屬于后者。如果非要回答出來,我只能借用在本書中作者的觀點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所謂時間的不浪費,是做每一件事時都能樂在其中,完全不會在意周遭的情況,心里只有自己。
比如我目前的寫作(雖然現在寫得不好,但仍后悔為什么不早幾年寫,都干什么去了),我只想能在每天工作完成后,有一段不被打擾的寫作時間,可以坐在書桌前暢快地讀讀寫寫。
對于寫作而言,能夠樂在其中確是一件幸事,但也承受著高于常人的孤獨,特別是那些只知道自己熱愛寫作,卻不知道能寫到哪里的人,就需要更多的勇氣。
四、結束語
《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如果遇到好的方法,就要敢于嘗試和實踐,包括寫作。 不能讀過了,看過了就算完成了任務,否則就會錯過一個個可能給自己帶來改變的機會。
在這本《寫作這回事》里,有不少充滿智慧的句子、段落,至于能否從中讀書不一樣的味道來,就要看個人的用心程度了。
不過你想讀寫作方面的話,你的寫作書單里,真不能少了這一本。
這是我建的付費讀書社群,每月更新一個專欄,系統寫作。你若感興趣,可以掃碼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