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天了!我,一個吃著南方黑芝麻糊長大的 85 后,竟被辦公室的 00 后小孩姐,整頓了袋裝黑芝麻糊的 “ 正確吃法 ” 。
老實說,這個曾占據早餐一席之地的南方黑芝麻糊,我至少 10 年沒買過了。不知什么時候起,它就跟當年的美祿、阿華田、維維豆奶粉一起,塵封進了記憶的時間盒里。除了偶爾逛超市會好奇的相認(“哦,竟然還沒有停產?!”),其他時候,我想不起也不會吃——9 塊 9 一杯拿鐵不香嗎,花樣百出的可頌吐司歐包也等著我挨個翻牌,這個上世紀末的早餐“代餐粉”,真的沒什么機會能相見了。
直到前陣子。我發現部門一個00后實習姑娘,在辦公桌前,對南方黑芝麻糊做出的“不可思議”的行為!
我發誓不是故意偷窺的,只是余光不小心看見她手里熟悉的芝麻糊包裝,于是多看了一眼:只見她小心翼翼剪開包裝袋,往袋里倒進了水,用手封口,開始卡茲卡茲地捏起包裝袋。半分鐘之后,她從包裝里擠出半個黑乎乎的球,然后,對著那個黑芝麻球,津津有味地咀嚼了起來。
而我竟然,看饞了?!
我到現在都記得1990年植入國民神劇《渴望》的南方黑芝麻糊廣告畫面:一句“黑芝麻糊哎……”反復洗腦,成功勾起了我,一個生活在北方,沒有吃過糖水,更沒有吃過黑芝麻糊的孩子的好奇心。
我也記得它第一次打開我味蕾的感覺:仿佛一個溫熱而綿軟的擁抱停在舌尖。甜,但比姥爺餅干盒里的薩其馬可溫柔多了;粘,卻比家里的大碴子粥多了份細膩。頂著南方兩個字,新鮮感加滿,加上黑芝麻在生活中的的確少見——在那個物質條件不豐的年代,南方黑芝麻糊堪稱飲品界的“頂奢”。
那會兒我可稀罕黑芝麻糊了,可惜我媽不會經常買給我吃。只有逢年過節走親戚送,去醫院看病號送問候的時候,才偶爾買一包。我能吃到的不是別的親戚送給我們家的,就是別人送給姥姥姥爺后,他們悄悄給我留起的。印象里,姥姥總會把別人送的黑芝麻糊攢起來,等我去她們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沖一包。看著我把碗底的黑糊刮得一干二凈,他們才會流露出心滿意足的笑容。當然,剩下的也被我統統塞在包里搜刮走了。
我們吃芝麻糊也有自己的講究。
比如我,必須沖得稠稠的,里面留幾個芝麻糊“疙瘩”——就是只被熱水裹了圈外層的小顆粒,不小心碾破,還會發現里面還有芝麻糊粉的那種。我喜歡這種感覺,可以邊吃邊玩。一口濃稠的芝麻糊本來就需要在嘴巴里輾轉很久,如果遇上疙瘩,那真就是嘴里的游戲。老爸老媽可看不出我在玩,只是焦躁地說“一碗黑芝麻糊怎么吃這么久!”,我呢,則會無辜的張開嘴說“沒咽下去,等一下”,心中卻滿是竊喜。
當時的同桌,一個胖墩墩的男孩子,則會跟我爭說稀稀的黑芝麻糊才好吃。他水壺里裝的就是稀黑芝麻糊,他說他媽媽是特意做這么稀,可以讓他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座后面,上學路上當水喝。當年我可不想搭理他,在我看來這種吃法喝不干凈,還寡淡了滋味,有兩次我嘲笑他連芝麻糊都不會吃,為此還差點打起來。
難能可貴的是,芝麻糊是當年少見的媽媽和孩子都共待見的食品。我喜歡它是因為它可以被偷偷玩,在媽媽們眼中,它則是值得鼓勵的健康食品。就算沒有科學依據,單一個黑字,也至今讓我媽堅信它能讓我的頭發烏黑柔順,腦袋發達。
本以為黑芝麻糊地位會逐漸比肩泡面、可口可樂,理直氣壯地存在于每個超市、小商店里,伴我走向世界的東南西北… 沒想到我不知什么時候成為了一位看懂配料表的大人。當開始意識到18.5%的黑芝麻含量并不算高,里面的油脂和碳水甚至可能是我身材管理的天敵時;當生活水平提高,黑芝麻糊也不再是日常送禮級的存在,我對黑芝麻糊的情分,也就日漸淡了。
直到那個00后小孩姐在我眼前變出了法術。
對著包裝袋啃的畫面著實過分炸裂,我大腦有點緩不過來,干脆直接找她聊了聊。一問才知,現在年輕人都是這么吃黑芝麻糊的:不僅有捏的,還有拿它兌糯米粉,微波爐加熱自制麻薯的,還有加水到一定比例后拿來直接抹面包的…
“就很簡單,你先剪一個小口,然后倒入溫水,其實冷水也行但沒那么好吃。水不要多,一點點加,用心感覺它慢慢成團了就行,然后你隔著袋子這么搓一搓。跟吃山楂丸差不多。”
“你還可以去樓下羅森買根起司棒,裹在芝麻球里面微波爐加熱一下,就是流心起司黑芝麻丸。如果有比較厚的無糖酸奶,你還可以去茶水間,用保鮮膜把黑芝麻球裹起來,放在冷凍柜里。上午來的時候弄就行,下午3點就能吃上黑芝麻酸奶冰淇凌了”
我被小孩姐們這些神奇辦公室“料理”技法震撼到了。本以為早該淘汰了的老一代“代餐”粉,竟然在2024年成為了00后新晉辦公室食材!
當然被他們“看中”的也不止袋裝黑芝麻糊,還有一度我以為也退出市場的沖泡美祿/阿華田,食用方法我也學到了:找一個塑料水杯帶蓋的,里面加幾勺美祿,再兌上稀奶油,搖成固體再放進冷凍柜,幾個小時后就是巧克力冰淇淋!
看似千奇百怪,實則共享內核:無火無餐具,對烹飪要求極低,堪稱上班上學的消遣利器,無聊生活的荒誕解構。當辦公室、學校對電子摸魚看得越來越嚴,當上廁所刷視頻也不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這些年輕人,再次帶我找到了娛樂生活的新創造。
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第一位創造性將溫水加入小包裝,并瘋狂揉搓的黑芝麻糊麻薯創造者在想什么。但毫無疑問,這美麗的精神狀態不可理喻,卻生機勃勃。在一個購買芝麻糊和芝麻麻薯都極度方便的“快餐時代”,偏偏有人要在,二十年如一日的包裝里找到全新樂子,還讓她成功了!
話說回來,OG玩家應該還是 80、90 后的我們。畢竟小時候我們對芝麻糊口感的執迷,是不是也算不按說明書正經吃的大膽最初探索?
畢竟自己當年也不是沒少試過給維維豆奶粉只加微量最少的水,看它形成一個非牛頓流體的過程,只不過那時候的家庭環境更嚴肅緊繃,于是玩的天性就這么被幻聽中,老媽令聲斥責的“吃飯吃飯,是飯,不是玩具!”嚇了回去。
這屆年輕人生長在更輕松的家庭環境里,父母甚至可能比我大不了多少。當玩的天性沒有被束之高閣,某種屬于所有人類的創造性,就如同潘多拉的盒子,被釋放了出來。原本只應該與開水搭檔的這些上世紀“代餐”,憑借二創者的嘗試,找到了全新的生命形式,和麻薯、奶酪、空氣炸鍋組CP,帶著永不過時的玩樂之心,堅守在新時代。
2024年,你還會加入黑芝麻糊的全新探索嗎?我已經沖回家在烤黑芝麻糊蛋糕了。
本期作者|阿沅、梅姍姍
編輯|斯小樂 視覺/創意|BOEN
攝影|Flickr@Keven.H、 小紅書 @可可全糖不加冰、@Blue、@李良姜、@小肥楊、@南方黑芝麻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