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區黃岡涇河學校(下稱西咸黃岡學校)被湖北黃岡中學“打假”后,事件進一步升級。
8月6日上午,前者官微發布千字聲明,直言通過合法途徑取得“黃岡教育”品牌授權,期限為20年。
鎬媒體·鎬京筆記(ID:Haojing_2024)聯系西咸黃岡學校,對方工作人員情緒激動,“如果沒有授權,西咸黃岡怎么能用它的名字?我們也發了聲明,也發了律師函,馬上走法律程序。”
翻閱西咸新區涇河新城2019年的官微,亦曾提到黃岡市政府時任副市長、教育局長前往西咸黃岡學校調研的情形。文章中提到,該副市長寄語要把學校辦成“源于黃岡,超越黃岡”的名校。
如今,隨著“打假”與“反擊”,事件愈發撲朔迷離……
西咸黃岡學校被“打假”
黃岡市教育局與黃岡中學同于7月31日發布的兩則聲明,將西咸黃岡學校推上風口浪尖。
黃岡市教育局稱,西咸黃岡學校與黃岡中學毫無關系。
但幾天后,該公告在黃岡市教育局官網銷聲匿跡,讓事情疑竇頓生。
黃岡中學官微聲明表示:
西咸新區黃岡涇河學校不是我校分校,我校同西咸新區黃岡涇河學校沒有任何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該校沒有派任何一名教師過來學習,我校也未派任何一名老師前去交流。我校特此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這直接“打臉”西咸黃岡中學官微所宣傳的“學校有來自黃岡及湖北的優秀教師近40人”“借力黃岡教育的優質資源”,等等言論。
對此,西咸黃岡學校8月6日也通過官微進行了回應:我校使用“黃岡”教育品牌的權利來源清晰,事實清楚。湖北省黃岡中學在其微信公眾號發布《聲明》與事實相悖。
該校同時梳理了授權的相關方,以及事件的來龍去脈作以反駁。
鎬媒體·鎬京筆記致電西咸黃岡學校,對方表示合作協議是與黃岡市人民政府簽的,“如果沒有授權,西咸黃岡怎么能用它的名字?”
至于學校是否有來自黃岡的教師,對方未做回復。
西咸黃岡學校的建設,確實有黃岡市政府的助力。
據涇河新城管委會官網顯示, 早在2019年6月,黃岡市副市長、教育局局長在西咸黃岡學校考察交流, 黃岡副市長現場表示,希望黃岡涇河學校要珍惜黃岡的品牌,努力把學校辦成“源于黃岡,超越黃岡”的名校,為黃岡品牌增光添彩,架起西安與黃岡教育交流的橋梁。
“黃岡教育”獲授權20年
湖北黃岡中學,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國教育界,可謂一枝獨秀,締造了牢不可破的神話。
黃岡秘籍、黃岡密卷、黃岡寶典等各種教科輔導書籍、試卷暢銷全國,只要帶上“黃岡”二字,就能夠吸引眾多的師生家長前來購買。
西咸黃岡學校(中學)官微推文顯示,該校系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重點引進、陜西恒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是全國知名品牌“黃岡教育”在陜西唯一授權合作的優質基礎教育項目,學校分為小學、初中部和高中、國際部兩個校區。
在“黃岡教育”的品牌加持之下,該校成為不少家長熱衷的對象。近年來,在陜西可謂“風生水起”。
官微顯示,該校先后被華中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蘭州大學、中山大學等多所雙一流高校授牌為“優質生源基地”。
尷尬的是,這所學校如今卻被湖北省黃岡中學“打假”。
該校聲明稱,我校是由陜西恒睿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陜西恒睿)全資舉辦的全日制民辦學校,2017年5月18日,黃岡教育谷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黃岡教育谷)授權陜西恒睿在西安市合作創辦“黃岡教育”品牌學校,期限為20年。
而黃岡教育谷是黃岡市人民政府委托公司和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資公司,黃岡中學授權該公司使用黃岡中學品牌商標。
股權穿透圖顯示,黃岡教育谷實控人為自然人黃某。
值得注意的是,據《黃岡日報》報道,2024年1月6日,黃岡中學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是黃岡國投公司獨資注冊的一級子公司,目的就是加快黃岡中學“金字招牌”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推進教育事業和相關產業融合發展。
后續會如何發展?
對于此次“黃岡”教育品牌的爭議,西咸黃岡學校在聲明中表示,學校及陜西恒睿將與湖北黃岡中學協商妥善處理此事。
至于該事件后續如何發展,尚未可知。
鎬媒體·鎬京筆記致電西咸黃岡學校,對方表示,“我們也發了律師函,馬上走法律程序。”
借助名校品牌,提升區域教育實力,是不少新城、新區建設的普遍做法。畢竟,人口的流動,教育資源是一個很大的吸引力,不僅能迅速建立優質的教師團隊,還能帶動區域地產等項目的發展。
在西安有不少類似的學校,如西安某開中學,家長們對此類名校也較為熱衷,而且“名校+”工程,也是西安推進教育資源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行業觀察人士指出,“民辦學校在推進‘名校+’的過程中,往往更注重名校的頭銜, 實際管理中,卻是問題不斷。”
公開報道顯示,西咸黃岡學校曾多次被家長投訴。
華商網2019年報道,黃岡涇河中學在2018年8月開學前,向家長預收學費,且超出了政府規定的收費標準,被教育部門要求整改。
西部網2021年9月報道,西咸黃岡學校一學生宿舍擺放了近30張架子床,安排了28名學生入住,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事實上,關于名校品牌授權糾紛的案例,并非首例,而這些事件多發生于民辦學校,咸陽一學校就曾因名校品牌一事,引發一場更名風波。
2019年,咸陽高新區引進同濟大學附屬存志學校品牌,建設咸陽高新存志學校,該校自2020年9月開始運行,僅一年后,就更名為咸陽高新領航學校,據澎湃新聞報道,系學校合作方之一上海某公司并未獲得同濟大學相關品牌授權,雙方最終對簿公堂。
(圖片來源:西咸黃岡學校、黃岡中學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