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8月7日訊 通訊員蔣雨希 周訓治 近日,石門縣人民法院壺瓶山人民法庭充分依托多元解紛機制,聯合鎮政府綜治辦、司法所、村委會等多部門力量,成功化解一起土地糾紛案件。
“面對面”調解現場
2022年10月,原告吳某與被告覃某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合同》,約定覃某將其位于壺瓶山鎮長嶺村的2.98畝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給吳某,租期30年,租金每年100元/畝,每三年支付一次租金。合同簽訂后,吳某按照約定支付了第一個三年的租金共計894元,但一年后,由于雙方在某些事情上意見不一且吳某使用時私自改變土地用途等原因,覃某提出解除合同。吳某遂要求覃某退還剩余租金,并賠償相應損失,覃某拒絕,村委會、司法所多次調解未果,無奈之下,吳某訴至法院。
涉案田地實地勘察途中
涉案田地實地勘察現場
壺瓶山法庭受理此案后,承辦法官覃道敏第一時間聯系原被告雙方了解案件情況,并對涉案田地進行實地勘察。考慮到土地糾紛案件的復雜性,且雙方意見分歧較大,為更好化解矛盾,覃道敏決定啟動“法庭+”多元解紛機制,聯合壺瓶山鎮政府綜治辦、司法所、長嶺村村委會等共同發力,深入涉案現場對糾紛進行調處。
調解當天,覃道敏通過“背靠背”“面對面”調解方式,詳細了解雙方當事人訴求,抓住矛盾焦點,聯合各部門共同為當事人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經過多方“組合拳”釋法析理,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糾紛得到圓滿化解。
多元解紛聯席會議
今年來,為進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標,壺瓶山法庭堅持和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原則,主動融入轄區黨委政府領導的訴源治理大格局,會同政府綜治辦、林業站、派出所、司法所、民政所、交警隊、自然資源所成立多元解紛聯席會議,常態化列席聯席會議,積極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大調解”工作體系,打造轄區重大糾紛化解鏈條,努力讓矛盾糾紛化在源頭、解在訴前、消在萌芽,切實推動基層治理法治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