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小宏父子
2022年10月14日是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千家愛項目江西南昌分部志愿者第一次見到小宏的日子,小男孩本能地警覺,讓他和志愿者保持著距離。小宏的父親知道志愿者們的來意,便和大家攀談了起來。
小宏的父親已經50多歲了,小宏是他兩歲的兒子,但就在小宏出生那天,老年得子的喜悅馬上被醫生的下一個通知擊散了。小宏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的口腔上顎裂,需要手術,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生長發育和語言能力。上萬塊的手術費對于一個每月只有1000多元補助款的四口之家來說,實在是壓力太大。看著還在病房里的孩子,想著家中生活無法自理的妻子和年僅兩歲的女兒,小宏爸爸有些難以做出取舍。
可當他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起那個沒有體會過父母溫暖的童年,堅強的小宏爸爸,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攢錢給孩子治病,至少小宏還有爸爸能照顧他,他要讓將來孩子喊的那一聲“爸爸”里承載著更多的溫情與責任,何況之前他已經有一個孩子因為同樣的疾病意外死亡,連向爸爸請求幫助的機會都沒有。
可回到家中的小宏爸爸發現,一下要照顧三個人,自己根本無暇去做別的掙錢的活計。家里種的莊稼和蔬菜也僅僅夠家里人果腹,賣不出去。每月的補助費用不僅要維持一整家人的生活,還要慢慢積攢孩子的手術費,小宏爸爸只能把孩子的手術時間一拖再拖。直到兩年后,小宏爸爸才好不容易攢了3000多元錢給孩子治病,并想著能和醫院分期付款來支付孩子的手術費用,這才走進了醫院的大門。
得知這一家情況的護士長幫著聯系了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的千家愛項目,希望能讓這家的情況有一些好轉。當了解完這一家的情況后,志愿者當即上報基金會,表示需要資助,并用一架小飛機和小宏熟絡了起來。
被拒絕的救助
手術當天,志愿者在醫院陪著小宏一家,小宏爸爸一直守在手術室門口,就怕萬一醫生找他。而且,不知是出于舍不得、吃不下,還是沒時間,小宏爸爸早、午飯都沒有吃。得知情況的志愿者為這位值得尊敬的父親買來午餐,在與小宏爸爸四目相接的時候,一位志愿者流淚了。這是她與這個家庭接觸后,第二次流下的淚水,除了父愛的堅韌,這位父親身上顯現出的母愛的溫暖也感動到了她。
下午兩點多,手術成功的小宏終于回到了志愿者和護士長一起為小宏整理好的病床上。盡管在爸爸的懷抱中,但因為傷口疼痛,小宏一直不能停止哭鬧,甚至手上的留滯針都被折騰掉了。負責護理小宏的兩位護士卻在這樣的情況下,幫助孩子接上呼吸管、貼上心電貼、埋下新針管,熟練優雅的動作和溫柔平和的態度,讓志愿者們感覺真的是天使降臨了。在她們把工作做好之后,志愿者感動地擁抱了幾位護士。其中一位護士可能由于剛才過于緊繃和專注,在這個擁抱中沉靜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松開這個懷抱。這一刻,志愿者們衷心地希望,世界上的每一份付出都能收獲這樣一個溫暖而綿長的擁抱。
當志愿者拿著申請的救助款到醫院幫小宏繳納醫療費用的時候,發生了讓大家意想不到的一幕。和善的小宏爸爸在聽到我們是來幫他付醫療費用的時候,這位爸爸表示出了不可置信的態度,立刻表示不接受,即便護士長出面勸說依然沒有效果。甚至把這次給孩子帶去的玩具都還給了志愿者,把孩子抱出病房躲了起來。志愿者們雖然驚愕,卻也選擇了尊重小宏爸爸的選擇,默默地帶著善款離開了醫院。
10月21日,志愿者突然接到醫院的電話,說小宏爸爸愿意接受基金會的資助了,簡直和當初拒絕的時候一樣突然。但志愿者沒有猶豫地就去了醫院,幫小宏交付了醫療款項,甚至幫他們辦理了出院手續。在后續的交談中,小宏爸爸不好意思地告訴志愿者,他一度以為志愿者們是騙子,連醫院的護士長也不敢相信。接受這筆突如其來的費用,讓他非常緊張,生怕鉆進什么圈套,他寧可找別人借,那樣還比較踏實。后來是護士長通過他們村里的書記聯系的他,他才明白具體是什么情況,才能放心地接受這筆善款。
或許太多的磨難讓小宏爸爸變得謹小慎微,志愿者們表示充分地理解小宏爸爸的擔心,也為最后能真正地得到小宏爸爸的信任,真正地幫上了他家的忙而表示高興。皆大歡喜的結局讓所有人的情緒都高昂了起來,收拾好東西的小宏父子和醫院的護士以及志愿者們拍了一張合影紀念這次特別的經歷。
不再擔心的小宏爸爸也接受了志愿者們自發的捐款捐物,帶著志愿者們周到的關懷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可是,當時沒有智能手機的小宏爸爸卻不能乘坐公交車。還好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志愿者們還沒有離開。志愿者們開車拉上小宏父子前往火車站,還帶著他們一起吃了午餐。就在就餐的這一小會時間,就有志愿者為他們父子買好了回家的車票,拿好為他們打包好的晚餐,這對父子終于踏上了回程的列車。
小宏爸爸一直沒向志愿者主動提出過什么需求,但臨走前,他跟志愿者說:希望能把合影留念的照片沖洗出來寄給他,讓他和孩子留作紀念,等孩子長大了也好向他講述醫院里一次次陪伴和照顧為他帶來的感動。志愿者們開心地接受了,目送著遠去的父子,這期間親歷的那些來自父親的、護士的,以及志愿者本身的感動,也在志愿者們的腦海中一遍遍翻滾,留下一幀幀如畫的記憶。
愛 的 漣 漪
這些念念不忘的記憶,在23年底引發了它的第一次回響。臨近年底,在大家走親訪友的時候,志愿者們又想起了小宏。想去小宏家里看望一下整個家庭,為他們帶去一些快樂的記憶,讓他們多感受一下社會的溫暖。
志愿者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帶著孩子們四季都能穿的衣服、一臺微波爐、食用油、牛奶以及水果等慰問品,說走就走地來到了小宏的家。小宏爸爸一見志愿者,就高興地跑去為大家泡上了他家鄉的茶葉。還分享了他們家又添了個新的小生命這件喜事,急忙忙抱出來向大家展示。孩子才幾個月大,卻非常聽話,不認生,就算被陌生的志愿者抱著也不哭不鬧。同時,大家也見到了小宏的姐姐,另外一位志愿者也將姐姐抱起,立馬就收獲了姐姐羞赧的小笑臉。
但最讓志愿者驚喜的,還是小宏的變化。在志愿者拿出為小宏家準備的新餐具時,小宏竟然張開小嘴,咿咿呀呀地問:“這是什么呀?是不是勺子呀?”雖然語句有限,發音又不甚清楚,但這讓志愿者對于小宏的康復有了一個極富沖擊力的、實實在在的體驗——小宏竟然真的可以說話了!看著自己擔心、關愛著的孩子有了如此巨大的變化,那種驚喜、高興、欣慰、自豪、值得、滿足、幸福,以及各種不能名狀卻又那么清晰的情感從志愿者的心里不斷地涌出來,變成力量流進他們的四肢百骸。這是付出也是收獲。這是鼓勵也是獎勵,就是這股力量,支撐著千家愛的志愿者守護了一個又一個的家庭。
志愿者掏出準備好的99公益日氣球給他們玩。可讓志愿者吃驚的是,小宏和姐姐居然都不知道這個叫氣球,更不知道被吹大了是可以玩的。感慨著小宏家物質生活的匱乏,志愿者把氣球吹了起來,告訴孩子們這個軟軟的、薄薄的氣球可是很好玩的,便帶著姐弟倆玩了起來。
小小的孩子還沉浸在玩氣球的歡樂中,臨別的時間就悄悄地到了。志愿者們依依不舍地和孩子們說了“拜拜”,孩子們洋溢著開心的笑臉立刻就耷拉了下來,站在志愿者發動的汽車旁一動不動,最終還是被爸爸領回了家。
在回南昌的高速公路上,志愿者收到了小宏爸爸打來的電話,感謝今天所有人對他們一家人的關懷,兩個孩子今天特別開心,并祝福大家一路平安。突如其來,流連忘返,可能不止是小宏一家,志愿者們也是這樣想的。于是大家商量著給孩子們買了兩件新棉衣。在這陰冷的冬日,就讓兩件新棉衣代替志愿者天天陪伴在小宏和姐姐身邊吧,希望這份溫暖能從孩子的身上暖到心里。
供稿 | 仁愛千家愛部
千家愛江西分部
撰稿 | 徐 蘭
編輯 | 王曉晰
排版 | 史 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