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經開區近期招商引資看點頻頻。
百事食品陜西生產基地開工月余之后,又一世界500強項目——德國采埃孚落地氣體發生器生產基地簽約落地。
A、該項目是“老朋友新合作”的典型案例,加之此前的陜汽、隆基、依必安派特等項目,將“老朋友”變為“區域合伙人”,正在成為經開區招商引資的重要方式之一;
B、據消息人士透露,采埃孚此次投資規模比較可觀,且含“科”量高,系其全球技術最先進的氣體發生器生產基地,對西安汽車產業鏈將構成強力補充;
C、產業“北跨”進入加速期,今年以來,依必安派特亞太研發及風機制造中心、采埃孚氣體發生器生產基地等重磅項目均落地經開區,其北跨“排頭兵”角色進一步凸顯。
世界500強加碼
汽車工業界,德國采埃孚集團赫赫有名。
這家世界500強企業,在約32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68個生產駐地,穩居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榜前三甲。
聚焦本次簽約落地經開區的項目,據官方披露,系采埃孚目前全球技術最先進、亞太地區唯一的氣體發生器生產基地。不但項目新質含量高,且投資規模比較大,可以說是西安近年來極為重磅的外資引進項目之一。
但其實,采埃孚與經開區并非第一次牽手。
作為西安工業“扛鼎者”,多年來,經開區聚集了一大批先進制造業企業,僅世界500強超過80家。其中,與采埃孚結緣于2010年,彼時經開區剛剛獲批建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這些巨頭們,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經開區這兩年將“老朋友新合作”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方式之一,積極尋求擴大投資合作機會。采埃孚之外,再如陜汽、隆基、依必安派特、中糧可口可樂等“老朋友”,紛紛加碼經開區,堪稱西安招商界一大現象。
反饋到數據層面,該區去年引進項目178個,總投資額1649億元,同比增長52.8%,其中實際引進內資860億元,同比增長26%;實際使用外資(FDI)超2.5億美元,排名全市區縣、開發區第一,創歷史新高。
據官方披露,今年一季度,管委會負責人的會見名單內,超半數都是“老朋友”。同期經開區新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3個、總投資275.75億元,實際使用外資繼續位列西安第一。
當然,實現“老朋友新合作”,持續優化區域產業政策、提升行政服務效能是關鍵。
以百事食品陜西生產基地為例,該項目從達成合作意向到開工建設,僅歷時48天,推進速度驚人,給西安的營商服務和開放建設,可以說樹立了一個標桿。
補強汽車產業鏈
再從產業鏈角度審視該項目。
氣體發生器是汽車安全氣囊系統的核心部件,而采埃孚的氣體發生器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行業觀察人士指出,這種規格的汽車核心零部件生產基地,價值不止項目產值本身,更重要的是對西安汽車產業鏈的強力補充。
就此不難理解。
業內專家屢屢指出,零部件配套能力弱,是陜西汽車產業長期以來的短板和瓶頸,難以對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的發展形成有效支撐。譬如,綜合多家媒體報道來看,比亞迪在西安的零部件配套率僅40%以上。
對比來看,特斯拉上海工廠已實現零部件本地化率95%以上。
配套率差異的背后,意味著地方經濟貢獻的差異。
配套率越高,總產值貢獻越大,提供的就業崗位越多。所謂總產值,是指產業鏈各配套環節產值之和。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西安新能源汽車產量雖然一度超過上海,但論產值貢獻相差甚遠。
這也是延鏈、補鏈、強鏈的內涵所在。
經開區是陜西省和西安市汽車產業的重要承載區,現已形成以陜汽控股、西安吉利為龍頭的商用汽車、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產業,聚集30余家核心零部件骨干企業和上百家產業鏈配套企業,具備60萬輛整車的產能。
近年來,包括康明斯發動機、德仕零部件、中集專用車等為龍頭的汽車零部件項目,在經開區進一步起勢,正是該區利用已建立起的汽車產業優勢,積極擴張“毛細血管”的結果。
同時需要指出的是,經開區2023年汽車產業實現產值944億元,同比增長38.4%。在各地產業格局相對固化、區域增長動能不足的當下,這種基于核心優勢的產業鏈招商,可謂區域經濟破局的重要手段。
產業“北跨”提速
含“科”量高,是經開區當前落地項目的另一特點。
正如前文所述,采埃孚全球生產駐地多達168個,而本次落地項目,將是其技術最先進的氣體發生器生產基地。
該項目之外,今年以來,在經開區渭北工業園,總投資13億元的百事食品陜西生產基地、總投資5億元的德國依必安派特亞太研發及風機制造中心開工建設,總投資3.5億元的青島啤酒燈塔工廠啤酒智能制造項目簽署協議。
再以百事食品陜西生產基地為例,很多人好奇,什么樣的食品生產線,需要投資13億元?實際上,官方早前已經披露,該項目采用智能化生產線,旨在打造國際“凈零排放”標準的新一代食品工廠。
與此同時,針對存量制造業項目,經開區正在加快“智改、數轉、網聯”步伐,致力于建成產業服務數智化、新技術創新應用、企業數智化轉型等方面的4個示范場景。統計數據顯示,工業技術改造等投資,在該區固投結構中占比越來越大。
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生產者、生產關系等關鍵要素的全面發力。
基于此,依托區內639個創新平臺,20家院士工作站,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與906家高新技術企業,加快創新資源融合生態建設,是經開區當前聚力方向之一,同時也是未來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西北有色院即這一創新生態的典型代表,該機構目前在經開區控股參股高新技術企業30家,上市企業7家。在此基礎上,2023年經開區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完成產值417.5億元,增長15%。
區域政經觀察人士指出,經開區是西安新質生產力布局的重要承載區,招商引資動作頻頻,引領產業“北跨”之外,再如科創資源融合生態等帶來的產業內生動力與投資優勢,亦值得密切關注。
(圖片來源:采埃孚官網、西安經開官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