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玩摜蛋的越來越多。北青報連續兩天在評論版發文章批判摜蛋,《警惕摜蛋沉迷助長消頹之氣》,《“全民摜蛋”的躺平之風該管管了》,看標題,大概知道他們能批判的是什么。
印象中2021年摜蛋就開始流行,三年過去,它沒有“過時”,而是變成全民“運動”,這確實耐人尋味。
他們確實看到了一些“事實”,消沉、頹廢、躺平……而且主要是公務員群體。但是,他們沒有去追問,是什么造成這種風氣?
摜蛋的人確實有一種苦悶。大學同學群里,絕大部分都是沉寂,偶爾晚上有人出來吆喝一些,他們是組局晚上摜蛋的。現實中也是如此,談論時事新聞,容易被人拍攝錄音,給自己帶來不可測的麻煩,不如摜蛋。
雖然是外行,我猜,摜蛋已經發展出一套秘密語言體系,它能促成特別的交流。“斗地主”過于劍拔弩張,有整治色彩,也容易發展成賭博,而摜蛋則是改良版跑得快,它是被閹割的,絕對無害的。毫無疑問,它是無意義的,但是這種無意義在有些時候就是一種意義。
那種“干事兒”的勁頭,確實已經消磨殆盡了。做生意的,不敢投資,因為大概率血本無歸;有錢人膽戰心驚,沒有安全感。早上看到一個“理財博主”,還在發微博攻擊金融業,認為國家對金融的監管還不夠,應該再強勢一點,把金融人才擠到別的行業——他不知道,金融業萎縮,理財博主也就毫無用處了。
剛剛去世的人類學家詹姆斯·斯科特有一個核心的看法,“弱者”或者處在權力的下位者,哪怕是農民,也總是狡黠的,有自己的抵抗方式。這種理論引申過頭,就有點阿Q了。但是,作為一種流行風尚的摜蛋,大致屬于斯科特所說的“反抗”之列,這是逃避,是拒絕,也是一種不參與。
到現在我也不會摜蛋。和打牌相比,我更愿意看書,或者干脆出門跑步、走路10公里。
但是,我也能夠理解,摜蛋和跑步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它們都是苦悶時代的個人應對之道。媒體呼吁打擊、禁止摜蛋,不會有太大用處,網絡游戲當然可以一禁了之,但是線下摜蛋,在禁止下則會更加刺激。
說到底,社會永遠不可能絕對透明,總會有一些含混地帶。沒有摜蛋,也會有別的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