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推送規則有變,不設星標不能及時文章推送,請記得點擊上方藍字“財經錦河眼”,然后在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朋友們,上周五的動蕩余波未平,今天全球股市再遭更猛烈巨震,金融危機要來了嗎?
日經225指數重挫12.4%,創歷史最大跌幅,韓國綜合指數暴跌8.77%,盤中一度跌10%,觸發熔斷暫停交易。
日韓股市今天全都跌回了去年11月的水平,近九個月的漲幅化為烏有,一夜回到解放前。
越南股市VNI大跌3.92%至1,188.07點,近4個月來最低收位。
澳大利亞大盤指數跌3.81%,近兩年最大跌幅。
中國臺灣股市-8.35%,創歷史最大單日跌幅。
大A延續了歷史傳統,也跟風下跌,上證指數-1.54%。有人說別人都8%、10%起步下跌,A股才跌這么點,是不是說明A股抗跌?
時間拉長點看看,咱們已經跌了3年了,提前釋放壓力。
歐股亦是一片慘綠,截至發稿前,德國DAX、法國CAC、英國富時指數全都跌超2%。
中東股市也不太平。沙特塔達烏爾綜合指數下跌3.5%,近兩年最大跌幅。
土耳其股市開盤后兩次發生熔斷。
美股盤前也是哀鴻遍野,特斯拉跌超6%,英特爾跌近4%,美光科技跌7.3%,高通跌3.15%,AMD跌3%,微軟跌4.2%,臺積電跌8%,英偉達跌8.2%。
此番全球股市的暴跌狂潮,背后或隱藏著四大深層原因。
一是美國上周五公布的7月非農就業數據突然“爆雷”,觸發了薩姆法則,很多機構擔心美國經濟將衰退。
7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僅增長11.4萬人,遠低于預期的17.5萬人,少了6.1萬人,縮水34%,創近3年半新低。
而美國7月失業率較前月上升0.2個百分點至4.3%,創近3年來最高紀錄,超過預期4.1%。
這一失業率的意外攀升,無疑觸動了經濟衰退的敏感神經——薩姆法則。
薩姆法則是指,當失業率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相對于過去12個月的低點上升 0.5個百分點或更多時,標志著已經進入經濟衰退的早期階段。
就業數據的疲軟,讓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上漲,目前很多權威機構都預計美國會降息50個基點。
然而,僅憑 失業率的微幅上升便斷言美國衰退將至,未免有失偏頗。
畢竟美國的失業率也就比上個月上升了0.2%,絕對值其實比較小;而且客觀來講,單憑一個數據就得出這么大的結論未免過于草率,美國的基本面其實還相對堅挺。
二是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周六公布了二季度財報,現金儲備再創新高,達到2769億美元,這是啥概念,近2萬億元人民幣啊,要是都給皮帶哥,恒大的債務基本就被填平了。
另外巴菲特拋售了近一半蘋果的股票,近4億股,超800億美元,也就是5000多億元人民幣;同時還連續12天減持了美國銀行。
巴菲特瘋狂減持美股,持有美元現金,被很多人認為不看好美股走勢。
但也有些大佬持相反觀點,比如但斌和段永平表示不會減持蘋果。
但斌說,“減持這么多感覺還是有點吃驚。東方港灣的持倉中蘋果約占我們組合的10%,就算看到巴老減持,我們也沒有跟隨減持的想法,因為人工智能時代,蘋果也是最受益的公司之一。”
段永平表示,“我沒有減持計劃,除非被call走了。主要是目前賣了以后不知道還能買什么。而且我覺得長期來說,我能接受蘋果未來能給我帶來的回報。巴菲特不一樣,他是職業投資者,他的選擇會多一些。”
三是日本最近開啟了加息,結束了零利率政策。
7月31日,日本央行舉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當前0%至0.1%的政策利率調整至0.25%。此次加息為今年3月解除負利率政策以來的首次加息。
此外,日本央行還決定將逐步減少日本國債購買規模,將目前每月5.7萬億日元的購買規模,減少至2026年1月至3月時每月2.9萬億日元左右。
加息以后,日元匯率近期就漲了一波,創下1月來新高。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的區域首席投資官泰說,此時進入日本股市就像徒手抓住“一把落下的刀”。“日本股市在過去兩年中如此強勁上漲的唯一原因就是,日元一直非常疲軟。所以,一旦日元疲軟趨勢逆轉,投資者就必須作出正確的選擇,即退出日本股市,目前投資者確實也正在如此做。”
他稱,日本股市在很大程度上由貿易公司和出口導向型公司主導。因此日元走強勢必會削弱日本股市的競爭力。
四是中東地區不太平,最近哈馬斯一號人物及多名高官、黎巴嫩真主黨軍事指揮官紛紛被以色列干掉,引發了局勢動蕩,伊朗、哈馬斯、胡塞武裝發誓要進行報復,每次局勢一動蕩,資本市場都會有反應,人們的恐慌情緒會加劇。
據參考消息,美媒說,伊朗可能將在24至48小時內開始行動。
美媒的預測一直比較準,上次伊朗報復以色列的時候也是,基本報復時間上大差不差,像是提前通報了一樣。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向七國集團外長表示,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對以色列的襲擊最早可能于5日開始。
近期全球股市的劇烈震蕩,很多人便覺得全球金融危機馬上來了。
這種言論過于危言聳聽。縱觀歷次金融危機,一定會伴隨資產價格投機性暴跌,然后引發銀行不良風險飆升,大型金融機構倒閉,金融系統出現風險,最后危機爆發。
比如美國2008年的次貸危機就是如此,美國房價被炒房客不斷炒高,樓市產生了大量泡沫,然后金融機構通過資產證券化技術又將房貸做成金融產品,指數倍擴大了泡沫,最終在房價下跌時一發而動全身,導致金融系統崩盤。
目前,還看不到這樣的信號。有些人說目前AI領域過多投入,會導致類似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
如果對比2000年,目前AI的泡沫壓根都沒形成。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是個啥情況?
1995年,美國互聯網興起,這個行業越來越熱,大家都往里投錢,當時只要和互聯網沾上關系的公司都會迎來大漲。
在情緒、資金的瘋狂拉動下,納指從1995年初的743點,漲到2000年3月份的5048點,5年狂飆680%,隨后納指崩盤,18個月時間又暴跌78%,跌到1172點。
目前納指的漲幅,相比于互聯網泡沫簡直就是毛毛雨。從2022年11月AI興起至今,到現在不到2年時間,納指的漲幅在50%左右,相比于2000年前每年動輒100%的漲幅,還差很遠。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今的美股AI公司,沒有出現那種無業績支撐的概念融資,非理性上漲。
比如英偉達上漲那么多是有業績的支撐,去年英偉達凈利潤297億美元,差不多2000多億人民幣;今年一季度更是凈賺148.81億美元,同比增長628%。
綜上,全球要爆發金融危機的說法站不住腳,但近年沖突四起,不安全因素確在上升,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疫情黑天鵝襲擊;俄烏、中東皆有戰事;政治暴力加劇,安倍被槍殺,特朗普被刺未遂,歐洲多國籠罩恐怖襲擊的陰云,孟加拉國、委內瑞拉國內局勢動蕩。
國內樓市遭遇前所未有之下跌、震蕩,利率一低再低,資產迎來爆雷潮,人口遭遇負增長,老齡化成隱憂,延遲退休已擺上桌面。
《道德經》有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泮;其微易散。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當斯時也,避險保安,已為資產配置之首要急需;吾輩當秉持長久之道,絕棄急功近利之投機取巧也。務實穩進,減債去杠桿,亦當為我等近年籌策之準繩也。
想交流財經、樓市話題、且已關注公號的粉絲可以掃下方二維碼,加好友邀你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