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博物館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許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偉大科學家的手稿,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為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英國國家博物館擁有藏品800多萬件。
由于空間的限制,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在大英博物館95號陳列廳里,歷代美瓷在精心調試的燈光下釋放著亦幻亦真的釉彩,空氣里不時響起人們壓低聲音后仍掩飾不住的贊美聲……
明朝宣德官窯青花它以其古樸,典雅的造型,晶瑩艷麗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紋飾而聞名于世,燒造數量上也是空前的。
據《大明會典》記載,宣德八年(1433年),朝廷一次就下達了要景德鎮燒造龍鳳瓷器四十四萬三千五百件的任務。其中青花占大多數,由此可見其燒造規模、數量之大。產品不僅供宮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為商品大量行銷海外,以及對國外入貢者的答贈,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見證。
民窯青花大都比較簡潔概括,實力與質量上略遜于官窯,釉面欠滋潤,畫法奔放自如,用筆較草率,畫面構圖很講究意境,充滿了民間生活氣息,活潑而有趣味。
明永樂青花花卉錦紋如意耳扁壺,大英博物館藏
此扁壺器形多以中東雛本為模,唯本品器形紋飾出類拔萃,更勝同儕。如此幾何紋飾,明顯取自中東樣式,繁復華麗,罕見于中國御瓷,即使元代(1279-1369年)與 中東交流密切,幾何構圖流行于青花盤,亦僅取中東器之構圖,紋飾仍然純屬中式,不如本品伊斯蘭風格濃厚。
本壺形仿金屬器,制作極難,中國瓷匠習慣橫向分段,逐段拉坯塑形,再組合成器,并按需要調整,而非模制器具,故此制作本壺,尤為艱巨。本器壺身橢圓,壺頸幼細,與壺足同為圓柱狀,制作本已艱難,而壺身紋飾繁復,則難度更高,彰顯瓷匠藝高膽大。
六角星形構圖,以同心圓格局層層遞進,必需精密計算安排,反復思量所有角度,線條從圓心出發,更需平直準繩。如此紋飾,見于可蘭經,原以筆、尺繪于紙上,中華藝匠取此紋飾,不用直尺,僅以毛筆直接繪畫于圓拱器腹,盡顯景德鎮御窰藝匠驚人造詣。
類似本壺的在2016年4月6日春季拍賣會,成交價:110,520,000 (1.1億)港幣。
論明代瓷器,還有粗大明之說。這個說法本來指的是明代玉器,雕刻打磨比較粗糙。但后來用在明中后期嘉靖,隆慶,萬歷時期瓷器上,卻非常貼切。這三朝的瓷器,一個特點是粗。其胎質,畫工都很粗。第二個特點是大,多大器。但此時期也有比較精致的作品存在。
毛筆,是中國傳統書寫工具,有研究表明,毛筆產生于新石器時代,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古代文房用品中,毛筆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種。日常使用的毛筆,多以竹制管,體輕,便于書寫。少數以玉制管或以瓷制管,不便于書寫,其觀賞價值超乎實用價值。
筆架是案牘上暫時放置毛筆的器具,又稱筆床、筆格、筆山。筆架的質地多種多樣,明代屠隆《文具雅編》中談及筆架質地,就有玉雕、銅鎏金、仿古銅、哥窯、定窯、棋楠木、沈速木與老樹根等。
筆洗同樣是書案上的必備之物,在使用過毛筆之后,須得洗去筆中的余墨,筆洗就是清洗毛筆的專用器具。
筆洗大約在宋代開始出現,明代的筆洗多為玉、瓷質地,至清代,筆洗出現了很多前代所未有之器。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注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