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古玩知識
在收藏界,沒有人是全才,馬未都也不例外,別看馬未都收藏的東西多,但真正的寶貝也只有兩類——古家具與瓷器,除此之外,什么字畫、古書、銅器之類的馬未都幾乎都不提,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不懂。
眾所周知,馬未都早期收藏古董,大多都集中在古家具上,這也是受到了收藏大師王世襄的影響,后來又集中到瓷器,在那段時間里他撿漏了不少寶物,但也因此錯過了不少寶貝,比如這件經常被馬未都提及的國之重寶《陶冶圖》,就讓他悔不當初,曾經30萬擺在他的面前,他卻因為朋友的勸誡而與它失之交臂,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事發生在八十年代末,當時正式寒冬臘月,馬未都呼朋喚友在一家餐館吃火鍋,一位朋友姍姍來遲,還帶來了一個陌生人,馬未都有些詫異,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人是有件寶貝想讓給馬未都,一打開是幅畫,馬未都一看就激動起來,這可是《陶冶圖》啊,正好當時有幾個書畫界的高手,馬未都就喊著來看,那幾個高手一看直搖頭,畫上面全都是水漬,而且周邊還爛了不少,這東西雖然是真的,但品相實在太差。
馬未都愛畫心切,也沒管那么多,直接問價錢,對方開價30萬,要放在今天,30萬對馬未都來說算不上什么,但在那個年代,30萬足夠在北京城里買上好幾個大院子,這可不是一筆小錢,馬未都就往下砍價,說15萬行不行,賣家一口回絕,少于30萬不可能賣,在場的朋友也都勸,說畫是真畫,但這種品相不值這么多錢,在場的人都在勸,讓馬未都自己也動搖了,最終還是沒賣,就這樣,馬未都與這幅《陶冶圖》就此分別。
這幅畫究竟有多珍貴,能讓馬未都激動至此,甚至還想花天價買回來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這是乾隆年間的督窯官唐英的作品,上面繪的全都是陶瓷的制造過程,全畫共有20幅,可謂是國之重寶,有著非同一般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其中多數都藏于各大博物館中,外界流傳的《陶冶圖》,馬未都這么多年也只見過這一幅。
后來馬未都去香港參加拍賣會,居然看到了自己的老相識,那幅《陶冶圖》,只不過現在的它被重新裝裱,看上去漂亮了許多,當時拍賣價格高達220萬,馬未都也只能暗暗嘆氣,后來又經過了幾次拍賣,現在的收藏者是一名臺灣人,買回來的價格近億,可謂是真正的天價了。
因為此時馬未都還悟出個道理,他說:老話說聽人勸吃飽飯,但我覺得,可以聽人勸,但不能聽人瞎勸,要是當時我悟出這個道理,這幅畫就歸我了。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注明“轉自公眾號:四海博緣收藏平臺”。謝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